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消化内科 > 胃疾病 > 胃炎 > 慢性胃炎
编号:10229937
慢性胃炎从瘀论治48例
http://www.100md.com 《中国民间疗法》 1999年第5期
     作者:徐启彦

    单位:安徽省萧县中医院,235200

    关键词:

    中国民间疗法990501 慢性胃脘痛常见于现代医学的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等病。著名老中医焦树德先生应用丹参饮加良附丸、百合汤名曰“三合汤”,用以治疗经久不愈、虚实寒热证交错互见的胃脘痛,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笔者从中受到启发,从1996年2月~1998年12月,以丹参饮为基础方,从瘀论治慢性胃脘痛48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总结报导如下。

    一般资料

    本组中男性35例,女性13例;年龄28~63岁;病程2~16年。全部患者均做过纤维胃镜检查或钡餐透视检查,其中慢性胃炎23例(浅表性胃炎7例,胃窦炎16例)、胃溃疡11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4例。
, 百拇医药
    治疗方法

    基本方:丹参30g、檀香6g、砂仁6g。兼有寒凝者加良姜、吴萸;兼有郁热者加黄连、山栀;兼有食滞者加焦山楂、炒麦芽;兼有气滞者加柴胡、香附;兼有气虚者加党参、白术、茯苓;兼有恶心呕吐者加半夏、生姜;兼有阴虚者加百合、麦冬;兼有痰湿者加陈皮、半夏、川朴;血瘀较甚者加五灵脂、蒲黄。

    治疗效果

    疗效标准:痊愈:临床症状消失,胃钡餐或胃镜复查病灶消失;好转:临床症状明显减轻,胃钡餐及胃镜复查较治疗前有好转;无效:服药后临床症状无改善。

    本组经治疗治愈34例,好转1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83%。

    典型病例

    张某,男,46岁。剑突下疼痛反复发作6年余,疼痛以饥饿时为甚,伴有脘腹胀满,嗳气泛酸,纳差,剑突下有轻压痛,舌暗红苔薄黄,脉弦微数。在县医院及某市医院行纤维胃镜检查,均提示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多方治疗效不佳而来诊。中医诊为胃脘痛气滞血瘀型,治以活血化瘀、理气止痛,佐以和胃止酸之法。处方:丹参30g、砂仁6g、檀香(后下)6g、海螵蛸15g、白及12g、柴胡9g、香附9g、姜半夏9g、炙甘草6g、黄连6g,每日1剂水煎服。服药期间忌酒、辛辣及生冷油腻食物。服药3剂后,剑突下疼痛及脘腹胀满等症状基本消失,饮食增加,唯时有嗳气。前方稍事出入,继服20余剂,诸证消失。随访1年余未复发,胃钡餐见十二指肠球部无异常。
, 百拇医药
    体会

    胃为六腑之一,其生理特点是实而不能满,以降为顺,以通为用。其病理特点为瘀滞不通,不通则痛。尤其是慢性病患者,久病入络,久病必瘀。胃脘痛虽有寒邪、食滞、气滞、郁热、阴虚、血瘀、脾胃虚寒等不同证型,但每一型都有瘀滞不通的特点,且临床上往往不呈简单病型,而是虚实并见、寒热错杂,相互转化。故治疗胃脘痛必须从瘀论治。

    复方丹参饮出自《时方歌括》,全方仅由丹参、檀香、砂仁三味组成,功能活血祛瘀、行气止痛。方中重用丹参活血祛瘀为君药,檀香、砂仁行气宽中而止痛为佐药,三药合用,使气血通畅,则疼痛自止。因此,复方丹参饮是理气化瘀的良药,且药性平和,无论各型胃脘痛均可以此为基础方,辨证加味,灵活运用。偏寒者加良姜、吴萸,散寒化瘀止痛;偏热者加黄连、山栀清热化瘀止痛;偏食滞者加焦山楂、炒麦芽消食导滞化瘀止痛;偏气滞者加柴胡、香附理气化瘀止痛;偏阴虚者加百合、麦冬养阴化瘀止痛;偏气虚者加党参、茯苓、白术益气化瘀止痛。笔者认为,治疗胃脘痛必须注意一个“瘀”字,着眼一个“通”字,瘀去则气机通,气机通则疼痛自止,故用丹参饮辨证加味治疗胃脘痛能取得满意的疗效。

    此外,胃脘痛患者在治疗期间必须注意饮食配合,忌酒及辛辣有刺激性及酸冷油腻食物,并注意饮食调节,少吃多餐。

    (收稿日期 1999-02-06), http://www.100md.com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消化内科 > 胃疾病 > 胃炎 > 慢性胃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