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眼科杂志》 > 1999年第5期
编号:10245282
颅内病变误诊九例
http://www.100md.com 《中华眼科杂志》 1999年第5期
     作者:林 静 龙登虹 李志刚

    单位:570311 海口市海南省人民医院眼科

    关键词:

    颅内病变误诊九例 颅内病变多可造成脑内高压和影响视神经传导通路,其中尤以鞍区肿瘤对视神经的侵害更加明显。但由于蝶鞍位于颅底,远离脑组织和脑室系统,因此当此区域发生肿瘤时,很少产生颅内压升高及神经系统的阳性体征,而多表现为视交叉和视神经受压所引致的视力下降、视野改变和眼底改变。临床上易造成漏诊、误诊。现将我院收治的颅内病变误诊9例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

    共收集本院9例颅内病变患者,男4例,女5例;年龄17~56岁。病程半个月至2年余。9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视力减退。眼底改变者4例。视野检查7例,其中有改变5例。内分泌检查6例,其中垂体功能低下3例。9例中,临床误诊为球后视神经炎2例,急性视神经炎3例,急性结膜炎1例,共同性外斜和病毒性脑炎1例,脑动脉硬化1例,青光眼和屈光不正1例。行头颅MRI检查证实为空蝶鞍2例,CT或MRI证实为颅内肿瘤7例。其中3例行手术摘除,病理报告分别为鞍区颅咽管瘤、溴沟脑膜瘤和左侧脑室枕角混合性生殖细胞癌。1例脑垂体瘤行γ-刀手术治疗;余3例颅内肿瘤和2例空蝶鞍未行手术治疗。
, 百拇医药
    二、典型病例

    例1 男,30岁。因左眼视1个月,于1994年3月17日来院就诊。患者曾在当地医院就诊为“球后视神经炎”。追问病史1年前曾有胸闷,多饮,多尿症状,每日饮水量约6 000 ml,拟诊为“尿崩症”予以中药治疗好转。4个月前头颅CT扫描未见异常。体检:体型肥胖,皮肤细嫩,腋毛、阴毛稀疏,声音嘶哑。眼部检查:右眼矫正视力1.2,左眼眼前手动,双眼透光间质及眼底未见异常。周边视野检查:右眼正常,左眼颞侧偏盲。视觉诱发电位:右眼视神经传导轻度异常,左眼严重异常。实验室检查:促黄体生成素5.6 U/L,促卵泡生成激素1.8 U/L,雌二醇30.6 pmol/L,睾酮4.8 nmol/L。头颅MRI检查:鞍上池偏左可见约1.5 cm×2.0 cm分叶状肿块。X线摄片:鞍底似有双边征,鞍背骨质疏松。于1994年4月3日在全麻下行右额开颅切除颅内肿瘤。病理诊断:鞍区颅咽管瘤。

    例2 女,53岁。右眼前黑影伴视2周,于1995年9月11日就诊。体检未见异常。眼部检查:右眼矫正视力0.9,左眼0.8。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拟诊“双眼急性视神经乳头炎”。追问病史有嗅觉减退史2个月。视觉诱发电位:右眼视神经传导异常。双眼视野未见异常。头颅CT:额叶大脑镰旁可见一稍高密度块状影约5.0 cm×4.5 cm。全脑血管造影:嗅沟区镰旁可见一约4.4 cm×3.2 cm染色肿块影,于1995年9月23日在全麻下行冠状开颅术,显微镜下行肿瘤切除术,术中见肿瘤呈实质性,包膜完整,血供丰富,肿瘤基底位于双侧溴沟内。病理诊断:溴沟腺管型脑膜瘤。
, 百拇医药
    例3 女,25岁。双眼胀痛伴视力下降2个月,于1996年11月5日就诊。拟诊“青光眼、屈光不正”。眼部检查:双眼矫正视力1.2。双眼透光间质,眼底均未见异常。周边视野:双眼颞侧缺损10°~20°。实验室检查:睾酮2.5 nmol/L,余无异常发现。X线摄片:蝶鞍侧位片示后床突骨质疏松。头颅CT扫描:垂体体积增大,上缘隆起,高度为0.85 cm,垂体柄居中,右侧蝶窦密度增高,鞍底骨质无破坏。头颅MRI见垂体腺瘤约1 cm,边界清楚。转外院行γ-刀治疗。术后1年复查双眼矫正视力1.0,视野正常,垂体瘤萎缩变小。

    例4 男,17岁。因记忆力减退、嗜睡、少语及消瘦伴小便失禁1年,加重1周。于1995年7月9日就诊,拟诊“病毒性脑炎”。3年前因复视,拟诊为“共同性外斜”曾住院手术治疗。体检:表情淡漠,定向不准,计算能力差。颈部稍抵抗,张口时口角左歪斜,肌力Ⅳ级。各级腱反射亢进,提睾反射减弱,病理神经反射未引出。眼部检查:双眼上转和右眼外转稍受限;视野:右眼颞侧缺损30°;余眼前节及眼底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雌二醇32.4 pmol/L,睾酮5.2 nmol/L。视觉诱发电位:双眼视路传导受损。脑电图:广泛中度异常,左半球慢波明显。诊断为:颅内占位性病变;颅内感染。再行头颅MRI检查,提示:第三脑室内可见3.3 cm×4.9 cm肿块影,左侧脑室枕角见4.5 cm×4.8 cm肿块。拟诊“畸胎瘤”。于1995年8月12日在全麻下行左颞枕部开颅术,显微镜下次全切除肿块。病理诊断:左侧脑室枕角混合性生殖细胞癌。复查3年前病历:双眼复视8个月,无视、头痛史。门诊拟诊“共同性外斜”收入院。全身体查未见异常。眼部检查:双眼矫正视力1.0,眼前节及眼底未见异常。右眼外斜15°,能固视,左眼位正,双眼上转受限,余方向运动好。视野计检查:第1斜视角小于第2斜视角。红玻璃试验示水平分离交叉复像,向左侧分离最大。曾请神经内科会诊并排除外神经系统疾病。未做视野及头颅CT检查,而误行外斜矫正术,术后双眼位正。但仍有复视,红玻璃试验:复像距离明显缩小。
, 百拇医药
    三、讨论

    颅内肿瘤属颅脑外科的范畴,但颅内肿瘤有相当一部分发生在视交叉附近,因而又与眼科医生有较密切的关系。但临床上常会引起误诊、漏诊,究其原因大体有如下情况。

    颅内肿瘤既发生在视交叉附近,则必然带来或多或少眼部改变的症状和体征,如眼痛,视物障碍、视力下降,眼底改变,视野改变或眼外肌运动障碍等。而经过治疗,多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导致眼科医生思想麻痹,未做进一步追查,这是造成误诊的原因之一。

    其次,从解剖学的角度看,视交叉以下方与蝶鞍相毗邻;在上方与第3脑室底部相毗邻;在两侧为数个组成脑底动脉环的动脉所包围;在后面紧贴于自灰结节下降而进入脑垂体的漏斗;在前面邻近视交叉沟。该处的解剖关系非常复杂,因而也决定了发生在该处的肿瘤诊断上的难度。特别是,解剖位置虽如上述,实际上存在不少解剖变异。以视交叉与蝶鞍及脑垂体的关系为例,蝶鞍上面有脑垂体,脑垂体为鞍隔所遮,鞍隔之上为基底脑池,池中有视交叉。也就是说,视交叉位于蝶鞍上方,但由于视神经颅内段的长短不一,使视交叉的位置可变异为前置位,正中位或后置位。另外,视交叉与鞍隔之间被基底脑池分开,并非直接接触,其间距离为0~10 mm。因此许多脑垂体肿瘤,当其生长扩大未突破鞍隔时,可以不出现视交叉压迫现象,或者即使突破鞍隔压迫了视交叉下方,由于视交叉位置的变异,也可以出现非典型的视野改变。以上是造成误诊的原因之二。

    此外,对病史的详细询问,有效的全面体检,完整的眼科检查,注意相关的实验室检查,以及CT和MRI的多切面扫描,都是对颅内肿瘤作出诊断不可缺少的内容。因此,只有细致而有序的检测后,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对颅内肿瘤的误诊和漏诊。

    志谢 陈绮龄主任

    (收稿日期:1998-07-30 修稿日期:1999-04-09),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