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 1999年第5期
编号:10249146
中医证的实质和证病结合研究方法的探讨
http://www.100md.com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1999年第5期
     作者:邱东兴

    单位:524200 广东省雷州市人民医院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实用临床急救990501 实行中西医结合,证病结合是关键。证病关系不清,证的实质不明,是导致证病结合研究进展缓慢的主要原因。为促进中西医结合研究进程,特就证的实质和证病结合研究方法作一探讨。

    1 对证病关系的认识

    疾病是中、西医的共同研究对象。根据中、西医的基本理论,我们可绘出中、西医诊察疾病的方式方法模式图如下。

    中、西医诊察疾病的方式方法模式图
, 百拇医药
    上图显示,证病有如下关系:①中医本身无疾病模型,临证时证所面对的疾病便是西医所诊断的疾病;②证是病的临床表现的综合;③一证可在多种疾病中见到;④一种疾病可有多个中医的证;⑤证的病因包含着病的病因,前者指病因种类,后者指具体病因;⑥证的病位包含着病的病理解剖部位,前者指总体而言,后者指局部而言;⑦证的病机即是病的病理生理机制;⑧证候诊断与西医的疾病诊断相结合,可表明该证候是由什么疾病所产生;⑨研究证的病因、病位、病机在其所属疾病中的病因,病理解剖和病理生理学内容,可知证与病之间的有机联系。

    有了上述证病关系的认识,有助于我们去探索证的实质和证病结合的研究方法。

    2 对证本质特点的认识

    上述证病关系在综合征与疾病的关系中也可见到,提示证可能是一种综合征。经将证与综合征(如休克、心力衰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作比较,可知它们有如下共同特点:①均属对疾病临床表现的综合;②均可见于多种疾病(一证多病);③均可随疾病的变化而变化(一病多证);④均需审证求因、辨证论治;⑤均有其特定的病理生理学内容;⑥均是从疾病临床表现的角度诊治疾病的一种方式;⑦诊断结论的命名方法亦相似,且从临床表现到病理生理、病理解剖和病因均为综合性的概念。证与综合征的诸多共同特点进一步说明证的实质是一种综合征。至于证与综合征的差异,看来是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是事物对立统一规律的反映,是中、西医在认识论和方法学上的部分差异所造成。差异不能否定证与综合征的共性,就象人与人之间有着诸多差异而不能否定人的共性那样。需要指出的是,综合征与综合征分类诊断有着不同的概念。如休克与感染性休克的含义就不一样;后者属辨明了疾病属性的综合征分类诊断,可对疾病作出有效的治疗,而前者则否。八纲证中,未与病因、病位、病机联系的证(如寒证、热证)属综合征,已辨明病因或病位或病机的证(如外感风寒、脾胃湿热)属综合征分类诊断。证属综合征,证候属综合征分类诊断,二者不分就难以认清证的综合征性质。
, 百拇医药
    3 证病结合研究方法

    明确了证病关系和证的综合征性质,证病结合研究就可遵循疾病的综合征规律来进行:

    3.1 一证一病或一病一证研究,是中医临证时证所面对的病的研究,是证病结合研究的基础。方法是将证对准病的临床分型或病理分期或病理生理诊断,从中找出证的病因、病位和病机相对应的疾病的病因、病理解剖和病理生理内容。目的是为今后建立证及证候的诊断标准和研究一证多病和一病多证现象提供第一手资料。

    3.2 一证多病研究,是中医由宏观辨证向微观辨证发展的研究。大量一证一病研究可知一证之多病,经分析综合可知各证的疾病分布规律、共同的和不同的病理生理学内容,可为临床上宏观、微观辨证提供理论依据。如胃咳证可因胃病引起,也可因肺疾病影响到胃而产生胃咳的表现,这就不难设想其共同病理生理可能就是胃食管返流〔1〕。又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和高血压病均可有血瘀证的表现,何永恒等〔2〕研究红细胞变形性和外周微循环检测对病与证的诊断价值,表明其对病的诊断无特异性,而对证的诊断有特异性;这一研究同时也可表明,证的病理生理实际上是多种疾病的共同病理生理表现,证与综合征一样,没有专一的病因和病理解剖。
, 百拇医药
    3.3 一病多证研究,即同一疾病不同类型、不同病期的证研究,实则是研究疾病不同过程、不同状态时的病理解剖和病理生理表现。朱章志等〔3〕对Ⅱ型糖尿病患者不同证型红细胞胰岛素受体缺陷的观察表明,随着证型由阴虚热盛→气阴两虚→阴阳两虚的演变,受体缺陷可随虚损的加重而逐渐明显。这一事实说明一病多证现象是疾病发展变化(或不同状态)的结果。

    4 小结

    目前对证的实质有多种看法,但都未能揭示证、病关系,把综合征作为证的概念能揭示证、病关系,解释中医的各种事实,且能指导我们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实践,并看到了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结合点,可望成为中医证的现代概念。证、病结合研究可遵循疾病的综合征规律来进行。

    作者简介:邱东兴,男,55岁,主治医师。

    5 参考文献

    1 邱东兴,叶光盛.中医胃咳证现代观初探.见:张崇发主编.临床专病治验辑要.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4:710

    2 何永恒,杨红波.红细胞变形性和外周微循环检测对证与病的诊断价值分析.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5;15(4):219

    3 朱章志,熊曼其.Ⅱ型糖尿病患者不同证型红细胞胰岛素受体缺陷的观察.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5;15(5):266

    (收稿:19981219),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