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 1999年第5期
编号:10252306
李炳文教授处方用药特点琐谈
http://www.100md.com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1999年第5期
     作者:李秀玉

    单位:海军总医院中医科 北京100037

    关键词:名老中医;处方用药;临床经验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990517 〔师徒简介〕

    李炳文,男,河北省任县人。1966年毕业于北京中医学院中医系,1981年在中国中医研究院研究生毕业,获医学硕士学位。现任海军总医院中医科主任,主任医师;兼任中国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北京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国家卫生部新药(中药)品种保护审评委员会委员,全军中医学会会长,海军中医药学会会长,第四军医大学兼职教授,《解放军医学杂志》编委,《人民军医》特约编审等职。从事中医理论研究及临床实践30余年,学验俱丰。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参加主编、编审、编写《中医临床大全》等学术专著12部,获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5项。1996年被确定为全国第二批中医师承制导师。
, http://www.100md.com
    李秀玉,女,38岁,1984年毕业于北京中医学院中医系,现为海军总医院中医科主治医师,先后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1996年被选为中医师承制学员。

    辨证论治是中医的基本观点,理法方药是辨证论治的具体体现。理、法、方、药四者之中,“理”是前提,只有在正确的中医理论指导下,才有可能确立正确的治疗方法,故李炳文教授非常重视中医基础理论的研究,且在中国古典哲学、易学等方面造诣颇深,提出整体系统观、时空流行观、协调中和观、灵感医意观为中医学四大特色。数年来,笔者有幸侍诊于左右,获益匪浅,深感老师辨证施治理法完备,选方用药独具匠心,以下为对老师处方用药的点滴体会。

    1 重视经方

    老师潜心研究《黄帝内经》、《伤寒论》及《金匮要略》数十载,深感其为中医辨证论治之渊薮,强调应反复阅读,以求甚解。对其所载方剂(即经方)更是推崇有加。常谓:经方药味虽少,然组方严谨,义理精深,君臣佐使分明,且经过长期临床检验,用之如能药证相符则效如桴鼓。老师临证喜用柴胡剂、瓜蒌薤白剂、《金匮要略》温经汤、桂枝茯苓丸、当归芍药散、小建中汤等,且于前人经验基础上颇多发挥。小柴胡汤本为少阳证主方,老师根据自己多年临床经验,并结合有关现代医学知识,在原方基础上适当加减化裁后,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均获良效。如加黄连、大黄、苏叶、益母草、木瓜、白茅根等,用于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呕恶、纳差伴肌酐、尿素氮轻中度升高;合生脉饮加银花、丹参、郁金、白茅根、防风等,用于治疗心肌炎后遗症乏力、心悸、多汗;与当归芍药散合方,用于治疗女性泌尿系统感染及经前期水肿。再如《金匮要略》温经汤,原治冲任虚寒、瘀血阻滞所致妇人漏下不止、月经不调、少腹里急等证,老师以之治疗下焦虚寒、虚热上扰之眩晕、呕吐等证,疗效卓著。此外,尚有猪苓汤加减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小建中汤化裁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及消化性溃疡等,均扩大了原方的证治范围。
, 百拇医药
    2 喜用时方

    “时方”指仲景以后医家所创用的方剂。中医方剂浩如烟海,例如仅明.《普济方》载方即达6万余首。一个人限于时间、精力,不可能全部掌握。但药虽多,可以四气五味、升降沉浮统之;方虽繁,可以汗、吐、下、温、清、消、和、补八法驭之。老师强调,对临床常见病,每一病证,应掌握一二首代表方剂,具体应用时,以之为基础,再据证灵活化裁。惟有如此,处方用药方能有章有法,不致于临时拼凑药物,以致理法不明,君臣佐使不分,药而罔效。跟师学习中,粗略统计其所用方剂,时方中以温胆汤、逍遥散、血府逐瘀汤、一贯煎、定经汤、活络效灵丹、止园医话方等最为常用。老师应用时方,与应用经方一样,绝非生搬硬套,而是变而通之,为我所用。如温胆汤,老师常用加减法多达十余种,其中原方加丹参、郁金、赤芍、茵陈、地龙组成活血温胆汤,用于治疗痰热瘀血互结之高血压、高血脂或高粘血症;加瓜蒌、薤白组成瓜薤温胆汤,用于治疗痰热浊邪阻痹胸阳所致之胸痹心痛;加郁金、枯矾组成白金温胆汤, 用于
, 百拇医药
    李秀玉,女,38岁,主治医师

    治疗郁证、癫痫;加桑寄生、钩藤组成桑钩温胆汤,用于治疗中风先兆而见眩晕、肢麻、言语不利等。又如止园医话方,原出《止园医话》,由桑叶、菊花、夏枯草、白芷、银花、连翘、防风、黄芩、荷叶、白茅根、生甘草、苦丁茶、藁本、薄荷组成,能疏风清热、解毒利湿,用于治疗肝胆风火上攻、上焦风热所引起的病证。老师在原方基础上减苦丁茶、藁本、薄荷加蝉衣,以治疗慢性肾炎;热象明显者,加羚羊粉或水牛角粉;尿潜血阳性者,加大小蓟、藕节;原服激素者减、停激素过程中加生地、仙茅、仙灵脾。经上百例临床验证,对稳定病情,防传截变,进而促使病情好转乃至痊愈,疗效肯定。另外,止园医话方经适当化裁后,用于治疗失眠、眩晕、头痛、百合病等,也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正如陈实功所言:“方不在多,心契则灵。”

    3 善组新方

    社会在发展,自然环境在变迁,疾病谱亦在衍变,故有“执古方难以尽愈今病”之说。有感于此,在灵活运用古方的同时,老师善组新方,以应疾病无穷之变化。如在大量实践及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以宁心复脉口服液(党参、黄精、丹参、降香、甘松、郁金、茵陈、桑寄生)以治气虚血瘀型冠心病(老师认为冠心病以此型为最多);用金水愈消口服液(生晒参、花粉、玄参、泽泻、丹参、僵蚕、地骨皮、黄连、荔枝核)以治Ⅱ型糖尿病,不但中医理法完备,且参以现代药理研究之成果,诚愈病之良方。慢性腹泻临床常见,传统方药或效或不效,不效时常常使人感到难以措手。老师用厚肠止利方(仙鹤草、桔梗、黄连、炙甘草、广木香、蝉衣),疏散行气与收涩并用,以治疗土虚木乘、湿郁化风之慢性腹痛泄泻,包括西医之肠功能紊乱、肠易激惹综合征、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等,其临床效果实为经方、时方所不及。老师亦重视中药的现代药理研究成果,认为其可在一定程度上作为中药药性理论的补充,但同时强调,只能以之作为辨证用药的参考,不能沦为中药西用。
, 百拇医药
    4 用药纯和

    老师平素所用方药,绝大多数药性平和,少有峻猛毒烈之品,但平淡之中见功夫。常言:疾病无非是人体升降出入的失常,而医生治病则可以“通闭解结”以蔽之。处方用药不在重,亦不在猛,而在于运用得当,药证相符,并结合自身体会,指出临证遣方选药,有一个“由约至博”,再“由博返约”的过程,两个“约”字的含义存在本质的区别。后一个“约”字是有“博”升华而来,是建立在对中医理论的融会贯通和长期临床实践的基础之上的。观其平时处方用药,可以说已达“由博返约”之境界。其常用方药,表面观之,似无使人称奇之处,但仔细推敲,往往发现平淡之中匠心独运,而药后疗效更是每每使人称奇。故老师有言:药无贵贱之分,方无好坏之别,效与不效,全在于使用者对方药的把握与运用上。

    5 因人制宜

    老师非常重视处方用药的个体化。常谓:人之先天禀赋不同,后天情况各异,诸如男女有别、长幼不齐、胖瘦不均、形志苦乐不等,性格、嗜好、工作条件、居住环境、饮食习惯千差万别。种种因素,对处方用药均起着或多或少的制约作用。从胖瘦言,古人有“瘦人多火”、“胖人多痰”之说,其用药,胖人应注意化痰祛湿,瘦人应注意滋阴泻火。从性别言,女性因经、孕、产、乳等生理特点,较之男性更易气血亏乏,又因其感情细腻,易因郁致病,故用药应注意补益气血及疏肝解郁。此外,经期用药与平素有别,孕期用药应掌握“胎前宜凉、产后宜温”的原则,并应特别注意妊娠禁忌。从嗜好言,嗜酒者应注意清热化湿,因酒形似水,而其性似火,多饮之易酿湿生热。嗜食肥甘者易生痰热,故应注意清热化痰;从长幼言,小儿、老人虽均属阴阳不全之体,但用药差别却很大。首先,从生理上讲,老人之“阴阳不全”属衰阴衰阳,其脏腑衰弱而迟钝,拨之难应,故用药应注意守方,疗程要长。而小儿之“阴阳不全”为稚阴稚阳,脏腑轻灵,随拨随应,故用药应注意中病即止。其次,从病理上讲,老人属本虚标实之体,用药应寓攻于补、寓补于攻,小儿用药则应牢记“食”、“火”二字,无论何病,均应注意消食与清火。从形志苦乐言,“五形志”不同,所患疾病与病后治法有别,正如《素问.血气形志篇》所言:“形乐志苦,病生于脉,治之以灸刺……形苦志苦,病生于咽嗌,治之以百药。”另外,对某些特殊疾病的用药,老师亦独具心得。如老师认为,类风湿性关节炎、肾炎分别对热性药物和凉性药物有特殊的耐受性,故治疗前者,只要热象不明显,应以温通为主,而治疗后者,则应慎用温热而应以凉润药物为主;长期服用激素者,多表现出湿热内蕴之象,故治疗勿忘清利湿热;温病治疗应以清、轻、通为原则等。

    理法方药为一有机整体,非理论与临床兼备无以融会贯通之。观老师之处方用药,可以说做到了辨证明、立法当、遣方准、用药精,故临证之时,屡获良效。

    作者简介:李秀玉,女,38岁,主治医师

    收稿日期:1999-06-11,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