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江苏医药》 > 1999年第6期
编号:10207663
尿粪合流、乙状结肠膀胱术治疗膀胱癌(附8例报告)
http://www.100md.com 《江苏医药》 1999年第6期
     作者:蔡汝海 周明远

    单位:淮阴市第一人民医院分院泌尿外科(223001)

    关键词:

    江苏医药990622 自1989年10月到1998年3月,我们用尿粪合流、乙状结肠膀胱术治疗膀胱癌患者8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本组男6例,女2例,年龄38~63岁,平均51岁。8例中多发性膀胱癌7例,三角区肿瘤1例。6例为原发性膀胱癌,1例为膀胱肿瘤切除后复发,1例为膀胱癌行膀胱部分切除术后复发。病理诊断:移行细胞癌7例,鳞状细胞癌1例。病理分期:B1~2期5例,C期3例。术前Cr、BUN、K+、Na+、Cl-均正常,B超及膀胱镜检查均发现膀胱肿瘤。
, 百拇医药
    二、手术方法

    术中按常规作全膀胱切除,完成膀胱全切除后,在双侧输尿管内放置F8单J管,单J管与输尿管妥善固定。在腹膜返折上方18cm处分离乙状结肠并横断。将双侧输尿管在无张力情况下与乙状结肠远心端吻合,输尿管在乙状结肠粘膜下潜行2.5~3.0cm,直肠内置肛管一根,将双侧输尿管支架管固定于肛管由肛门引出,保留肛管在直肠内10cm,再将乙状结肠近端在无张力下与直肠作端侧吻合。吻合口应尽可能在直肠低位,吻合内层以“00”肠线连续内翻缝合,外层用1号丝线间断缝合,缝合时使吻合口突入直肠1cm,肛管在术后1周拔除,输尿管支架管术后10日拔除。

    结果

    本组除1例曾作过膀胱部分切除者手术稍困难外,余手术均顺利,无手术死亡。拔除输尿管支架后,开始每小时左右排尿1次,术后1个月,每2~3h排尿1次,术后3个月复查血K+、Na+、Cl-,除1例血Cl-稍偏高外,余均正常。术后获5年随访2例,4年随访3例,2年随访2例,3个月随访1例,均健在。
, 百拇医药
    讨论

    对多发膀胱肿瘤,尤其肿瘤发生于三角区或膀胱颈部应行全膀胱切除。膀胱全切除后必须解决尿流改道问题,国内对尿流改道的方法作了大量研究,提出诸多改道术式,不少术式术后病人要带尿袋或粪袋,难以被病人接受。可控性膀胱虽然病人不须带尿袋或粪袋,但病人须每天身带导尿管为自己插管导尿。由于反复插管储尿囊难免遭受细菌感染,部分病人可发生腹壁造口皮肤感染,有的发生造瘘口狭窄,给病人生活带来很多不便,影响生活质量。有人用回结肠作膀胱重建,术后尿液仍由尿道排出,但此术式排尿由腹压完成,有造成尿流返流而影响肾功能可能。而且此手术对已侵犯膀胱颈的癌肿,手术的彻底性受到影响。对可控性尿流改道与原位膀胱重建术酸碱代谢的研究表明,采用可控性50cm结肠有35.2%病人产生高氯性酸中毒,采用原位30cm结肠有16.7%发生高氯血症,采用可控性胃回肠膀胱有25%发生碱中毒。

    本术式有如下优点:(1)输尿管在乙状结肠粘膜下有2.5~3.0cm隧道与原输尿管进入膀胱的结构相似,抗返流功能可靠,能有效保护上尿路功能。(2)乙状结肠与直肠吻合位于低位并在吻合过程中将吻合口向直肠突入1.0cm,这样缩短了粪尿接触时间,减少了逆行感染机会。(3)术后病人不须带尿袋或粪袋,也不需为自己反复插管导尿,病人生活质量较好,为患者所接受,是膀胱全切除后尿流改道的较好术式。,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