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北京医学》 > 1999年第6期
编号:10208826
对测定半小时血沉的临床探讨(附271例报告)
http://www.100md.com 《北京医学》 1999年第6期
     作者:李惠薪 赵宜 宋以信 刘新民

    单位:李惠薪(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呼吸内科 邮政编码 100034);赵 宜(医学统计室) 宋以信(老年科;刘新民(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呼吸内科 邮政编码 100034)

    关键词:

    北京医学990635 血沉(ESR)是一项临床常规测试指标。近年来的研究发现,测量血沉动态特性,可以提供更多关于疾病的信息,有利于疾病的诊断及病情分析。目前国内临床应用最多的是血沉自动测量仪(简称血沉仪)。现代的血沉仪不仅能给出血沉值,而且还给出血沉降高度(H)与时间(T)的关系曲线,即动态血沉。我们就影响半小时及1小时血沉的因素及以半小时血沉测量值去分辨正常与异常进行了探讨。

    对象与方法

    我院采用XCY-11电脑血沉动态测试仪,于1996年10月~1997年5月对门诊及住院病人,年龄为14~60岁,进行抽样测试。
, http://www.100md.com
    1.将本组测得的271例分为感染性、癌性和其它等三类,分别筛选30分血沉(ESR1)及60分血沉(ESR),并探讨其与年龄、性别、血红蛋白、总胆固醇、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原等因素的关系。

    2.探讨30分血沉(ESR1)的正常参考值界值。

    结 果

    1.每组结果大致相似,感染性疾病30分及60分血沉均与白蛋白、纤维蛋白原有关,白蛋白越高或纤维蛋白原减少,血沉减慢。其它两组疾病30分及60分血沉均与血红蛋白有关,血红蛋白越低,往往血沉值越高。

    2.以半小时血沉(ESR1)≤8mm为正常界值,将本组资料进行前瞻性考核,特异度均在97%以上,敏感度均在95%以上,总符合率亦在95%以上,可见用ESR1≤8mm为正常界值来分辨临床上血沉正常或异常的标准是可行的。
, 百拇医药
    讨 论

    1.H-t曲线是指表明红细胞沉降高度H与对应时间t关系的曲线,其临床意义必须涉及到血球沉降的机理。目前为大家所公认的血沉理论并不能很好地解释沉降过程中的一些现象。随着观察仪器的进步,已有人提出了一些新的机理[1],但尚未被广泛深入验证。H-t曲线与其它因素间的关系,分析结果依次为血红蛋白、纤维蛋白原、白蛋白、总蛋白。有些因素与ESR间的关系是为人所熟知的,例如Hb贫血可使血沉增快,故有人主张应采用校正技术,但亦有人认为不需对所有病例都进行校正,因Hb<60g/L,而ESR仍在10mm以下者并不少见。又如纤维蛋白原增加会使ESR增快,主要是血浆蛋白带电状态的变化与红细胞形成缗线状排列有关[2],因此各蛋白质间的比例对血沉的影响也很大,如血中球蛋白或纤维蛋白原增加,可致红细胞表面的阴电荷减少,易使红细胞形成缗线状而下沉,故血沉增快。此外,当红细胞显著减少或血红蛋白减少时,也促进血沉增快。白蛋白增加或纤维蛋白原减少时,血沉则减慢,这与我们研究的结果一致。
, http://www.100md.com
    2.ESR是一种简单的非特异性试验,能指示体内某些疾病发展和预后的判断。一般来说凡体内有感染或组织坏死,血沉就加快[3],魏氏法原有1h、2h、24h,其中1h最为实用,但由于门诊、急诊工作性质所决定,需要在短时间内对病人做出初步的判断。我们研究的结果表明,可以选择ESR1≤8mm做为正常值进行初步测试,如结果有疑点时,可再延时测1h、2h血沉。应该说明的是这一结果仅适应于14~60岁,因为>60岁时血沉正常值可增高,甚至可达33~35mm/h。■

    参考文献:

    [1]Kuo CO,Bai JJ,Chang IT,et al.Continuous monitoring of erythrocyte sendimentation process:a new possible mechanism of 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J Biomecheng,1988,110:382.

    [2]卞志强.临床检查结果判介.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9:500~502.

    [3]朱忠勇.实用医学检验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0:14~16.

    收稿日期:1997-07-24 修回日期:1998-03-16,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