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重庆医学》 > 1999年第6期
编号:10211516
中青年脑梗塞88例临床分析
http://www.100md.com 《重庆医学》 1999年第6期
     作者:石 力

    单位:安徽安庆市立医院神经内科(246003)

    关键词:

    重庆医学990633 中青年脑梗塞的病因及临床特点与老年者有众多不同。现将我院1992年元月~1998年元月收治的一例脑梗塞中88例中青年脑梗塞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诊断标准依据第二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血管疾病分类草案》,全部病例均经头颅CT、MRI确诊为脑梗塞。男59例,女29例,年龄22~45岁,平均36.5岁。初发梗塞81例,复发7例。既往有高血压病史20例;有糖尿病史5例;有高脂血症病史16例;有风心病史8例;有偏头痛病史6例;有口服避孕药史3例;有脑外伤史2例;有吸烟史51例;有饮酒史40例;发病前24小时内饮酒>250g者12例。
, 百拇医药
    1.2 临床表现:静态发病67例,活动起病21例。意识障碍3例。肢体运动障碍64例,其中中枢性面舌瘫52例,饮水呛咳9例,头晕、眼震5例,运动性失语4例,中枢性同向偏盲1例。血糖增高16例,血脂增高38例,二者均增高8例。入院时血压≥19.67/12.67kPa者39例。

    1.3 头颅CT及MRI:皮质梗塞8例,皮质下放射冠区梗塞34例,基底节区梗塞41例,脑干梗塞3例,小脑梗塞2例。其中多发性脑梗塞18例,腔隙性梗塞48例。

    1.4 治疗及预后:本组脑梗塞均常规给予甘露醇,生理盐水加复方丹参注射液,及脑活素、胞二磷胆碱治疗。病因明确者针对病因给予相应治疗。本组治愈28例,好转42例,死亡1例为风心并发大面积脑梗塞者。

    2 讨论

    2.1 发病率与病因:近几年来中青年脑梗塞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国内报道4.4%~15.9%,本组为8%。本组患者可查到病因的为82%,病因不明显18%。
, 百拇医药
    本组病例显示早发性动脉硬化及其危险因素即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是中青年脑梗塞发病的重要因素。本组88例中高血压病39例,占44%,高糖血症16例,占18%,高脂血症38例,占43%,这提示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的青壮年可发生早发性动脉硬化性脑血管病。本组有风心病史8例,入院后查出心脏病3例,1例为冠心病,2例为心肌病。心源性脑栓塞11例占13%,在本组病例中处于第二位好发因素。这与国内文献报告相符[1]。心源性脑梗塞中风心合并房颤最易发生,其次为心内膜炎,心肌梗塞,心肌病等,国外文献报告二尖瓣脱垂为青年期卒中的常见原因[2]。本组病例中有偏头痛史6例,占7%,有口服避孕药史3例,占3%,这些好发于中青年女性可能与血小板聚集异常,血管舒缩功能异常以及血液凝固性增高的改变有关。此外,妊娠、分娩均可导致血液凝固性改变,为中青年女性脑梗塞所特有。这在本组中占第三位好发因素。外伤后脑梗塞本组2例,占2.3%,较为少见,发病机理可能与外伤后血管牵拉,移位,水肿压迫有关。

    本组显示大量吸烟、饮酒是中青年脑梗塞的危险因素。本组吸烟51例占58%,饮酒40例占45%,烟雾中的CO可以使动脉内反应过强性内皮细胞的肌球蛋白收缩,使血管壁通透性增加,加速动脉硬化形成。长期饮酒特别是一次过量性饮酒可使大脑皮层功能紊乱,交感与副交感神经间的平衡支配被打乱,心脑血管舒缩功能运动失常,血压可升高或降低,心率可加快或减慢[3],血中胆固醇可升高,血液粘稠度增加。本组酗酒后24小时发病者12例占13.6%。最近调查结果显示,嗜酒和偶然酗酒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可能性相等。因而有人提出,发病前24小时内饮酒超过40g乙醇是脑梗塞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4]
, 百拇医药
    2.2 临床表现特点:中青年脑梗塞临床表现与老年患者不尽相同。(1)单发梗塞多见,多发性梗塞少见,本组18例占20%。(2)初发梗塞多见,复发者少见,本组仅7例占8%。(3)活动下起病占一定比例,本组21例占24%。(4)临床症状较轻,多元进展性表现。(5)腔梗及小灶性梗塞多见。本组48例占55%,这可能动脉梗化较早累及小动脉穿通支缘故。(6)治疗及预后较好。本组治愈好转率为80%。

    参考文献

    1 刘兴洲.50岁以下脑梗塞的病因和远期预后.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1992,9(4):204

    2 Drken Ml,et al.Arch Neurol,1986,43:71

    3 郝江.乙醇对血压的即时效应.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1998,15(2):120

    4 王德生.中青年脑梗塞患者的临床与病理 中华神经科杂志,1998,31(2):100,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