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学文选》 > 1999年第6期
编号:10216665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病原菌分析
http://www.100md.com 《医学文选》 1999年第6期
     作者:熊 滨

    单位:广西区人民医院内科ICU

    关键词:

    医学文选990620

    机械通气是治疗急慢性呼吸衰竭的常用疗法,但由此也带来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 lator-associateol Pmeumoni-

    a,VAP)这一常见并发症,它导致治疗方案的复杂化及死 亡率 的提高[1,2]。1998年2月~1999年9月我院用呼吸机治疗呼衰患者52例,发生VAP24 例(46.2%),现就其病原菌和药敏进行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发生VAP的患者24例,男16例,女8例,年龄16~82 岁。基础疾病:重症肺炎3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期8例,神经肌肉病变2例,脑血管 意外10例,肺癌1例。
, http://www.100md.com
    1.2 临床表现 对24例经鼻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患者行机械通气7 2h 后均有发热、痰多、脓痰、白细胞计数增多,一侧或两侧肺闻及新出现的湿罗音或湿罗音增 多,其中12例X线胸片示有新出现炎性病变,全部病例通过气管插管或内套管采集下呼吸道 分泌物进行病原菌培养,均连续两次分离出相同病原菌。

    1.3 诊断标准 VAP诊断参照美国疾病控制中心院内肺炎的诊断标 准[3]及Montra vers等[4]标准。

    2 结 果

    2.1 发生率 56例呼衰病人中VAP的住院发病率46%(24/52),其中 死亡10例,病死率42%(10/24)。

    2.2 病原菌分布 24例下呼吸 道分泌物中共培养出细菌30株,其中铜绿假单胞菌8株,嗜麦芽假单胞菌2株,恶臭假单胞菌 1株,醋酸钙不动杆菌、阴沟肠杆菌各2株,肺炎克雷白氏菌4株,金黄色葡萄球菌4株,表皮 葡萄球菌3株,白色念珠菌4株,其中细菌合并真菌感染4株。G-杆菌占19/30(63%),假单 胞菌属占11/30(36%),G+菌占7/30(29%)。
, 百拇医药
    2.3 药敏结果 30株细菌药敏测试结果显示:G-菌对第三代头 孢菌素、亚胺硫霉素、氟喹诺酮类敏感,对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及氨基糖甙类有较高的耐药 率(30%~80%);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硫霉素、头孢他啶、头孢哌酮/舒巴坦、环丙沙星较敏感 ;嗜麦芽假单胞菌对复方新诺明敏感(100%);G+菌则对万古霉素、青霉素、氨苄青霉素及 环丙沙星敏感,白色念珠菌对氟康唑敏感。

    3 讨 论

    VAP是ICU内行机械通气治疗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和重要的死亡原因,病死率高达50%[5],本组VAP的发生率为46%,病死率42%,与文献[6]报道基本相符,机 械通气中,根据体温升高、气管脓性分泌物的出现或增多及颜色转黄色脓痰、肺部新出现罗 音或原罗音增多、X线胸片新浸润性病灶等临床表现,应考虑VAP的可能。通过气管插管或内 套管采集下呼吸道分泌物作微生物培养,是最快捷的非损伤性诊断技术,从而在获得病原学 诊断基础上,合理用药才成为现实。我们观察结果显示,在VAP中G-杆菌占63%(19/30); 假单胞菌属占36%(11/30),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占72.7%(8/11)。提示G-菌在VAP致病 菌机制中起重要作用,与文献[7]报道相符。多数细菌对各类抗生素呈不同程度耐 药,而耐药性的产生为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药敏结果示G-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亚胺硫 霉素、氟喹诺酮类敏感,对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及氨基糖甙类有较高耐药率;铜绿假单孢菌 对亚胺硫霉素、头孢他啶、头孢哌酮/舒巴坦、环丙沙星较敏感;G+球菌对万古霉素、青 霉素、氨苄青霉素及环丙沙星敏感;嗜麦芽假单孢菌对大多数抗生素耐药、对复方新诺明较 敏感,提示我们应根据不同细菌的药敏情况选用敏感的药物,针对病原菌选用抗生素是治疗 VAP的重要原则及关键措施。在不能迅速得到病原菌培养结果的情况下,应先根据临床资料 及经验去选择有效抗生素治疗,本组结果表明,病原菌是以G-菌占优势,常有多种耐药问 题,可将第三代头孢菌素、亚胺硫霉素、氟喹诺酮类作为临床首先主要用药,再根据药敏试 验结果及临床变化作出相应调整,因ICU患者多有严重自发疾病、体质较弱及使用多种抗生 素、皮质类固醇等,应注意霉菌感染情况,尽早予抗真菌药物治疗;并注意加强支持疗法, 以提高患者对疾病的抵抗力,减少VAP发生,降低死亡率。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 Estes RJ,Meduri GU.The pathogenesis of ventilator-associatoel Pneumou ia:I.mechanisms of bacterial transcolonization and airway intensive.Intensive ca re Med,1995,21(4):365

    2 Griffin JJ.Meduri GU.New approaches in t he diagnosis of nosocomial pneumonia.Med clin North Am,1994,78:1091

    3 美国疾病管理中心(CDC)诊断标准—院内感染的定义.实用内科杂志,1990,10( 5):279

    4 Montravers P,Pagon JY,clestre I,et al.Follow-up Protected speciment b rushes to assess treatment innosocomial pneumonia.Am Rev Respir Dis,1993;147:38~ 44

    5 Toews BG.Nosocomial pneumonia.Clin Chest Mel,1987,8:467

    6 张进川.医院内呼吸机相关肺炎的诊断方法.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1993,13 (2):64

    7 陈 鸣,府伟灵,陈依赐.呼吸机相关肺炎的流行病学分析.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1998,8(4):212,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