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学文选》 > 1999年第6期
编号:10216672
51例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http://www.100md.com 《医学文选》 1999年第6期
     作者:廖芝玲 李 萍

    单位:广西医科大学一附院病理科(廖芝玲);广西柳州卫生学校附属医院病理科(李 萍)

    关键词:

    医学文选990613

    恶性黑色素瘤(以下简称恶黑)是一种恶性度极高的恶性肿瘤,晚期易发生全身转移,其 诊断尤其是无色素性恶黑的诊断是外科病理的难题之一。近年来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应用, 能提高恶黑的确诊率。我们收集了51例,对其临床病理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材料和方法 51例均来自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1 994~1998年活检病例中已确诊为恶黑病例。收集有关资料,观察HE切片,用ABC法进行免疫 组织化学染色。所用试剂均购自福州迈新生物工程公司。
, 百拇医药
    1.2 一般资料 本组男性28例,女性23例。年龄2~80岁,平均50 岁,其中40岁以上44例。发生部位:皮肤27例,其中足部20例,包括足底部10例,足跟、足 趾各4例,足背2例;其他部位4例,鼻腔13例,眼睑4例,眼球3例,直肠2例,膀胱、阴道各 1例。转移者3例,其中1例表现为全身皮肤广泛转移,1例以脑转移为首发症状。

    1.3 病理资料 位于皮肤者多有黑色斑块,部分可呈菜花状,表 面糜烂易出血,位于足底者均有溃疡,鼻腔者为结节状肿物。大小从1cm×1cm~5cm×6cm, 多为3cm×2cm×2cm,切面为实性,质脆,无包膜,肿块境界不清。光镜特点:瘤细胞形状 多种多样,最多见为上皮样细胞及梭形细胞,其他有小痣样细胞、气球样透明细胞等,多数 病例可见黑色素颗粒,部分可见瘤巨细胞。

    1.4 免疫组织化学 对26例有色素性恶黑及13例无色素性恶黑做 了免疫组织化学HMB-45染色,均为阳性。8例以上皮样细胞为主的病例加做广谱CK染 色均为阴性,6例以梭形细胞为主的加做Vimintin染色及CK染色为阴性,3例以小痣样细胞为 主的加做LCA染色及广谱CK为阴性,2例直肠恶黑及1例有腺样结构的恶黑加做EMA染色及PAS 特殊染色为阴性,5例做了铁反应染色为阴性。
, 百拇医药
    2 讨 论

    2.1 恶黑的发病情况及临床表现 多发年龄 在40岁以上,青少年少见。本组40岁以上有44例占86.3%。皮肤为好发部位,本组有27例占 53%,其中以足部最多(20例),占39.2%,国内学者苏文明等[1]也有类似报道。本 组中有13例发生于鼻腔,占23.5%,高于省外其他报道[2]。广西为鼻咽癌高发区 ,本组鼻腔恶黑发病率相对高可能与地区性致癌因素有关。位于皮肤者多有黑色素斑块并糜 烂易出血,位于足底者有顽固性溃疡,位于鼻腔者常有鼻塞及出血,位于眼睛者有视力下降 及失明。

    2.2 恶黑的诊断 有色素的恶黑诊断并不困难。部分色素颗粒与 陈旧性出血不易区别的可做铁反应染色,阴性者可确认为黑色素颗粒。诊断的难点在于无色 素性恶黑的诊断。恶黑的瘤细胞异型性明显,形态多种多样,以上皮样细胞及梭形细胞最为 多见,其他还有小痣样细胞、气球样透明瘤细胞及瘤巨细胞等。瘤细胞核仁一般粗大、圆形 、紫红色,位于核的中央,很明显[3]。近年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应用对恶黑的确 诊有重要的作用。HMB-45是近年发现的一种恶黑的特异性抗体标记物,有高度的特异 性[4]。Achiles和Schroder[5]报道HMB-45染色阳性表达率为97%和 64%。胡文浩等[6]报道13例恶黑HMB-45染色均为阳性。本组病例39例HMB -45染色也均为阳性。以上皮样细胞为主难以与鳞状细胞癌区别的病例,可同时加做广 谱CK染色,阴性者可排除鳞癌。以梭形细胞为主的病例,为与平滑肌肉瘤、纤维肉瘤及恶性 纤维组织细胞瘤及低分化癌区别可加做Vimintin染色及广谱CK染色,阴性者可排除肉瘤及低 分化癌。小痣样细胞多的加做LCA及广谱CK,可与恶性淋巴瘤及未分化癌区别。直肠恶黑及 有腺样结构的恶黑,尤其瘤细胞的核压边类似印戒细胞的病例,加做EMA染色还可做PAS特染 即可与腺癌区别。Ag染色对恶黑的诊断也有帮助,网状纤维不显示明显的癌巢也不象肉瘤瘤 细胞间较为均匀的分布,则支持恶黑的诊断。
, 百拇医药
    掌握恶黑的临床病理特点,结合免疫组织化学HMB-45、广谱CK、Vimintin、LCA 、EMA及PAS、网状纤维特殊染色的应用,对恶黑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苏文明.35例恶性黑色素瘤临床病理分析.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1998,14(1 ):98~99

    2 寿天丽,苏泳元.32例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分析.浙江实用医学,1998,3( 1):47~48

    3 中山医科大学、同济医科大学病理教研室合编:外科病理学.武汉:湖北科学技 术出版社,1999:1403~1409

    4 Ruiter DJ,Brocker.Immunohistochemistry in the evaluation of melanocyti c tumors.Semin Diagn Pathol,1993,10:76

    5 Achilles E,Schroder S.Positive cytokertain results in malignant melano ma,Pitfall in differential immunohistological diagnosis of occult neoplasms.Path lolgy,1994,15:235~241

    6 胡文浩,李 峰,潘晓玲,等.恶性黑色素瘤的病理及免疫组化诊断.石河子医 学院学报,1996,18(1):1~2,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