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黑龙江医学》 > 1999年第6期
编号:10217889
会阴切口裂开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http://www.100md.com 《黑龙江医学》 1999年第6期
     作者:王红坤 单梅 马丽颖

    单位:黑龙江省医院

    关键词:

    黑龙江医学990656 会阴切开缝合术是产科常用手术,为探讨会阴切口裂开因素,我们收集了近3年来,在我院经阴道分娩行会阴切开术1348例,对其中并发会阴切口裂开的11例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与分析

    1.1 我院1996-01~1998-12收住院经阴道分娩者2562例,行会阴切开1348例,占52%,其中并发会阴切口裂开11例,占4.8%,11例行二期缝合而愈合。

    1.2 会阴切口裂开原因分析如表。

    表 会阴切口裂开原因分析 原因
, http://www.100md.com
    例数

    百分比%

    细菌培养

    术时感染

    5

    45

    致病菌生长

    自身淋菌感染

    4

    36

    革兰氏阴性球菌

    过早拆线

    1
, 百拇医药
    9

    无致病菌生长

    缝合失误

    1

    9

    无致病菌生长

    2 讨论

    2.1 伤口裂开与术时感染有关。

    术时感染占第1位,为45%。会阴切开术时可将致病菌带入阴道和宫腔,同时污染创口。另与施术者的操作有关,常见有阴道检查时手指沾染肛周粘液或粪便,缝合前未冲洗污染伤口,未将大便擦去后再次消毒,缝线未段垂于肛周,导致细菌带入创面。其次忽视预防,对易感产妇,如多次阴检或阴道炎患者等,未加强抗生素应用。
, http://www.100md.com
    2.2 伤口裂开与自身淋菌感染有关。

    上表中,自身淋菌感染占第2位,为36%。妇女感染淋病后临床症状多不明显,易被忽略,尤其是孕妇感染淋病多数无临床表现,本文4例会阴切口裂开后取其伤口分泌物细菌培养检出革兰氏阴性双球菌,经鉴定为淋病奈瑟氏菌。

    2.3 伤口裂开与过早拆线、缝合失误有关。

    本文过早拆线与缝合失误各1例。1例会阴侧切缝合术后第3d即拆线,导致损伤组织未完全修复前裂开。缝合失误1例,是由于在缝合前对较深裂伤组织未检查清楚,即着手缝合,致阴道粘膜及全阴组织对合不齐,缝合结扎过松有死腔遗留,使恶露淤积伤口,影响组织愈合而裂开。

    3 护理措施

    3.1 防止感染。

    3.1.1 加强无菌观念,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铺无菌产包前检查灭菌是否合格,严格消毒外阴,阴道检查前应擦净肛周粪便,并再次消毒。进阴道时,用小纱布遮盖肛门,缝合前必须冲洗污染伤口,重新铺巾,更换手套、器械、敷料,避免缝合线下坠至肛门。
, 百拇医药
    3.1.2 产前对无禁忌证的产妇常规肥皂水灌肠,避免产时粪便污染。

    3.1.3 对易感产妇应加强抗生素应用,预防感染。

    3.1.4 注意观察产妇体温变化和局部伤口情况,发现感染征象,及时查找原因进行处理,避免裂开。

    3.1.5 会阴切口缝合后,嘱产妇右侧卧位,适当起床活动,避免恶露淤积阴道及伤口。加强产后会阴护理,每日用洗必泰冲洗会阴伤口3次,也可用红外线照射会阴切口,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组织营养,使创面干燥,减少渗出,利于伤口愈合。

    3.2 应详细询问有关病史,避免淋病漏诊。产前检查时,对阴道分泌物多,外阴红、瘙痒孕妇,须常规行白带检查,必要时取宫颈粘液涂片,对高危人群产前做淋病筛查更重要。

    3.3 提高缝合技术,熟悉会阴组织生理解剖,正确对合阴道及会阴各层组织。肌层缝线松紧适宜,不留裂缝和死腔,避免肠线刺激组织,影响吸收及愈合。

    3.4 由于会阴切口一般为3~5cm,肌层较薄,张力相对较小,故产后5d可拆线,如果过早拆线则有可能因局部组织未粘合而裂开。

    (收稿日期:1999-02-16),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