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临床血液学杂志》 > 1999年第6期
编号:10219646
苯类化合物(胶水)对造血系统损害的临床观察
http://www.100md.com 《临床血液学杂志》 1999年第6期
     作者:罗章琴 夏世全 薛乾富 邓有安

    单位:重庆市第二人民医院血液科 重庆市,402160

    关键词:苯;造血系统/损害

    临床血液学杂志990408 近年来发现苯类化合物对造血系统损害的发生率逐渐增加。我院1997~1998年共收治25例苯中毒患者,现将25例患者的苯接触情况、临床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病因调查 25例中,除1例从事灯箱粘合外,24例为乡镇企业制鞋工人,从事鞋底胶合工种,用氯丁胶粘合,徒手工操作,其工作环境为面积窄小、低矮、门窗小,闭合的农村作坊,空气中苯浓度高,患者通过呼吸道吸入,兼皮肤直接接触,25例累计接触苯的时间7~180个月(中位数52个月)。
, http://www.100md.com
    1.2 病例及临床特征 25例中,男5例,女20例,男∶女为1∶4,年龄17~39岁(中位年龄26岁)。全部病人均有头昏、乏力、面色苍白。牙龈出血、鼻衄7例,皮肤瘀点、瘀斑20例(80.0%),阴道出血3例,眼底出血2例。1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3例重型再障合并严重感染,其余病例仅合并上呼吸道感染。25例均无肝脾肿大。

    1.3 实验室检查 ①血常规:首诊均全血细胞减少,网织红细胞低。Hb(60~90)g/L 10例,(30~60)g/L 15例,WBC 1.0×109/L~4.0×109/L 20例,<1.0×109/L 5例;PLT>20×109/L 14例,<20×109/L 11例;分类淋巴细胞偏高。②骨髓:25例中10例增生低下(其中7例轻度减低,3例重度减低),15例增生活跃。全部病例粒系以成熟期粒细胞为主,核左移,核肿胀、碎裂,胞浆可见中毒性颗粒、空泡,退行性变粒细胞;红系以中晚红为主,核固缩偏位,花形核,部分可见巨幼变,成熟红细胞可见大红细胞,无明显浅染,多数可见点彩红细胞;巨核系统,10例增生低下病例均未见巨核细胞,15例增生活跃病例中巨核细胞为4~49个/片(中位数14个/片),并见产板不良。10例增生低下病例中,1例分类结果为原幼单(0.15),无巨核细胞,考虑MDS(RAEB)。
, 百拇医药
    2 诊断与治疗

    按张之南主编《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6例诊断为慢性再障;3例诊断为急性再障;1例诊断为MDS(RAEB)。另15例不符合再障及MDS诊断标准,考虑为造血功能紊乱。

    25例患者均为入院病人,除1例MDS死亡,1例重型再障自动要求出院外,23例不再接触苯类化合物,雄性激素配合中药活血化瘀,出血重者加用强的松,有肝功能损害经保肝治疗愈后再加用雄性激素,另配合抗感染、输鲜血、脐血、血小板。所有病例住院日10~60 d,平均20 d,出院后继续坚持门诊治疗、随访。均在3~6月内缓解。

    3 讨论

    ①我们观察的3例重型再障,1例MDS的苯累计接触时间为24~48个月;其余21例苯累计接触时间7~180个月。我们认为,苯类化合物所致造血功能损害轻重与接触苯时间长短无明显关系。可能与苯的浓度、机体的敏感性有关。②我们的体会:如果患者有苯接触史,全血细胞减少,网织红细胞低,骨髓中无原始细胞,虽然有一系病态造血,按再障治疗,临床疗效仍很满意。但随访时间短,远期疗效不详,是否将来可能表现为克隆病,值得较长时间随访观察。

    (1999-01-27 收稿),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