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 1999年第6期
编号:10233455
慢性乙型肝炎HBV前C区基因突变与TNF-α的关系*
http://www.100md.com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1999年第6期
     作者:朱清静 杨 玲 盛国光 王伯祥

    单位:湖北中医学院肝病研究所 湖北省武汉市 430061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聚合酶链反应;基因,病毒;肿瘤坏死因子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990641 中国图书馆分类号 R512.62

    Subject headings hepatitis B virus; gene, viral; tumor necrosis factor;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对于慢性乙型肝炎HBV前C区基因突变机制的研究,发现其与机体的免疫状态有关. 本文通过对慢性乙型肝炎HBV前C区基因突变与患者血清中TNF-α水平的研究,进一步探讨细胞因子在HBV前C区基因突变发病中的作用机制.
, 百拇医药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52例HBV DNA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均系本院住院患者. 男44例,女8例,年龄19岁~50岁,符合1995-05北京第五次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 30例正常对照为健康献血员,男20例,女10例,年龄22岁~48岁,乙肝标志物均为阴性.

    1.2 方法 用ELISA法测定HBV各项血清标志物,用聚合酶链反应法(PCR)检测血清HBV DNA,用双抗夹心法检测TNF-α. 按设计进行HBV前C区变异的扩增及SSCP银染分析.

    2 结果

    52例HBV DNA均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共检出突变株感染32例,突变率为61.5%. 慢性乙型肝炎HBV前C区突变株感染与非突变株感染患者的肝功能水平见表1,突变株与非突变株感染血清TNF-α水平见表2.
, 百拇医药
    表1 突变组与未突变组肝功能检测结果 (±s) 组别

    n

    ALT(U/L)

    AST(U/L)

    SB(μmol/L)

    突变组

    32

    152.2±53.9bd

    219.2±64.6bd

    84.8±34.9bd
, 百拇医药
    非突变组

    20

    109.4±31.8b

    120.7±46.4b

    63.3±27.4b

    正常对照组

    30

    21.3± 5.8

    28.2± 6.4

    11.3± 5.4

    bP<0.01,vs 对照组;dP<0.01,vs 突变组.
, 百拇医药
    表2 突变组与非突变组感染血清TNF-α检测结果 (±s) 组别

    n

    TNF(ng/L)

    突变组

    32

    338.8±74.3bd

    非突变组

    20

    195.4±97.6b

    正常对照组
, http://www.100md.com
    30

    89.8±41.6

    bP<0.01,vs 对照组;dP<0.01,vs 突变组.

    3 讨论

    HBV前C区存在多点突变,以往的检测方法多数只能针对某一点突变进行检测,不利于研究突变的整体水平,而多聚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分析(SSCP)弥补了上述缺陷,可以将HBV前C区的基因突变全检测出,经测序证实符合率达100%,因此PCR-SSCP银染技术是HBV前C区突变研究中一种简便易行而且可靠的方法[1]. 不少学者对HBV前C区突变株与临床的关系进行了系列研究,发现HBV前C区变异易引起爆发性肝炎或使慢性肝炎活动加剧[2,3],然而关于HBV前C区基因变异株在肝细胞损伤中的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我们检测了前C区突变株感染患者血清中的TNF-α水平,结果发现突变株感染患者血清TNF-α水平显著高于非突变株感染患者. 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是由活化的单核巨噬细胞产生的内源性细胞因子,是机体免疫反应和炎症反应中的重要递质. 研究表明[4,5],TNF作为重要递质参与了肝损伤及坏死的形成,与肝炎的活动性呈正相关. 我们在实验中还发现突变感染患者在TNF-α水平增高的同时,肝功能水平也相应升高,与非突变株感染患者相比P<0.05,表明突变株感染患者炎症活动性较非突变株感染者高,且TNF-α参与了突变株所引起的肝损伤.
, http://www.100md.com
    我们的结果表明细胞因子可能参与了突变株所引起的肝损害,但是否是主要机制以及具体的作用环节尚有待进一步探讨.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课题,No.9542149

    通讯作者 朱清静

    4 参考文献

    1 朱丹,王亮,吴敏. 应用PCR-SSCP银染技术检测食管癌p53基因点突变.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1994;11:354

    2 Liang TJ, Hasegawa K, Rimon N. A Hepatitis B virus mutant associated with an isolates of epidemic of fulminate hepatitis. N Engl Med, 1991;324:1705
, 百拇医药
    3 Alberti A. Do single nucleotide mutation result in clinically significant changes in hepatitis B virus pathologenicity J Hepatol, 1990;10:268

    4 甄真,裴秀,王麟士. 慢性肝病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临床肝胆病杂志,1996;12:29

    5 陈素英. 肿瘤坏死因子在急慢性肝炎中的意义和作用. 临床肝胆病杂志,1992;8:177

    收稿日期 1998-09-15 修回日期 1998-12-12,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