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广西预防医学》 > 1999年第6期
编号:10235650
广西基本消灭恶性疟策略与方法研究
http://www.100md.com 《广西预防医学》 1999年第6期
     作者:王槐芳 石维志 杨韵希 冯通桂 李锦辉 覃业新

    单位:广西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南宁530021)

    关键词:

    广西预防医学990606

    摘要 广西基本消灭恶性疟策略与方法研究,是在深入进行疟疾流行病学调查和试点研究的基础上,以自然村屯为单位划分疟区,分类防治。在全面攻击期,按上年疟史率的高低分类防治的 “三根治、一预防和两喷洒”综合性治理;在灭疟后期则血检“发热病人”为主的“查源拔灶”措施,40年多年来,在全区88个县、市全面实施,有73个考核达到卫生部颁《基本消灭恶性疟标准》和《基本消灭疟疾标准》, 尚未考核的15个县,至1994年以来仅那坡和凌云县于1994年和1996年分别发现5例及1例恶性疟病例,各项指标也达到卫生部颁《基本消灭恶性疟标准》,是中国恶性疟和间日疟严重流行区第一个实现没有当地传播恶性疟病例的省份。
, 百拇医药
    Study on the strategy and methodology for basically eliminating Plasmodium falciparum in Guamgxi.

    Wang Huaifang,Shi Weizhi,Yang Yunxi,et al.

    Guangxi Institute of Parasitic Disease Control,Nanning 530021

    Abstract Based on the epidemiological investigation and field trial,the strategy and methodology for basically eliminating falciparum malaria in Guangxi was designed,and the malaria control was carried out according to the classification of the endemic areas which are classified by the unit of natural village.During complete attack period,integrated control measures were taken;after that,case seeking through blood examination of fever patients was applied.For the past 4 decades,73 out of 88 counties and cities in Guangxi have reached the criteria of basically eliminating falciparum malaria and criteria of basically eliminating malaria set by Ministry of Health of China.For those 15 counties not yet evaluated,only five cases and one case of falciparum malaria were found in Napo and Lingyun County during 1994~1996,respectively.Guangxi is the first province where the transmission of falciparum malaria was interrupted among severe malaria endemic areas in China.
, http://www.100md.com
    Key words Falciparum malaria Prevention and control Basic elimination

    恶性疟具有毒力强、繁殖快、分裂快、数目多和易产生抗性等特点,是导致高发病率及高死亡率的原因。自1957年及1960年分别在东南亚的泰国及南美洲的哥伦比亚发现恶性疟原虫对氯喹产生抗药性以来,抗氯喹株恶性疟原虫迅速扩散蔓延遍及全球40多个国家,且进一步恶化,特别是东南亚,使全球控制疟疾遭到了很大的困难。

    恶性疟在中国流行最严重的省(区),主要是琼、云、桂、粤、黔和闽一带,自古就有“瘴疠乡”之称。在北纬33°以南包括台湾省在内的16个省(区、市),以及西藏和新疆局部地区均有恶性疟存在,愈往南流行愈严重[1]。但南部地区,北纬25°以南的琼、粤、桂和云等省(区)全部或南部地区,是中国历史上疟疾高发区,4种疟疾均存在,以恶性疟较多见,是我国疟疾流行程度最为严重的地方,多为高疟区或中度疟区,仅有少数地方为低疟区[2,3]。我国云南省1973年首次发现抗氯喹株恶性疟存在。 海南岛和广西也相继发现抗性病例,其后抗性范围不断扩大,我国有恶性疟流行的省(区)均发现有抗性病例的存在,且对新药派喹、咯萘啶、防疟3号及青蒿素类药的敏感性都降低,甚至产生了抗性。但是,抗性程度差异很大,海南和云南省南部为高度抗性,导致了这两省的疟疾明显回升和死亡病例增多,也是我国恶性疟向外输出的疫源地[3,4]。广西素有“瘴疫区”之称[5], 1936年, 百色和柳州等8个县、 市居民调 查, 脾肿率平均为43.79%(最高达71.20%);原虫率平均为56.47%(最高达85.0%),其中,恶性疟占55.29%,间日疟占30.35%,三日疟占0.51%,混合感染占13.85%。1938年全省死亡30万多人,疟疾占17%,死亡者主要是恶性疟患者。 建国后的1954年疟疾发病率仍高达296.7/万,占各种传染病的70%;于1951—1954年,居民血检原虫阳性率平均为20.93%,恶性疟占47.52%,间日疟占41.40%,三日间占9.53%,混合感染占1.55%;恶性疟和间日疟最为普遍,全区88个县、市都有存在,是造成广西疟疾流行的主要虫种。广西按蚊相极为复杂,早在1937年冯兰洲教授首次报告广西龙胜县微小按蚊有自然感染,腺阳性率为16.22%(8/37)。而各地疟疾流行的轻重随着主要媒介微小按蚊的地理分布而异,即微小按蚊多的地方,恶性疟严重流行。为了控制恶性疟流行和进一步消灭恶性疟,自1958年起,我们进行了此项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 http://www.100md.com
    1 主要防治策略与方法

    1.1 组织措施

    1.1.1 加强对灭疟工作的领导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防治地方病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负责协调政府各部门,制定《广西疟疾防治规划》和广西“7·5”、“8·5”、“9·5”疟疾防治计划,并组织实施。各县、乡也成立相应的灭疟领导小组,制定本地灭疟的实施细则和各种规章制度,督促检查本辖区灭疟工作的正常运转;自治区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医学原虫室负责技术指导及人员培训;各地、市、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1985年卫生部等5个部委以及广西卫生厅等5个厅局关于《流动人口疟疾管理暂行办法》与1995年广西卫生厅等5个厅局关于《广西农林矿场疟疾防治管理暂行办法》等的规定要求,制定本地区的实施细则,下达各单位贯彻执行,使流动人口疟疾管理纳入行政和法规管理,并于1976年成立黔桂边境6地(州)24县灭疟联防区和1992年成立了粤桂琼流动人口疟疾联合管理区。目前广西已有8个灭疟联防区,除武鸣县外,其他各县、市都参加了灭疟联防区。
, 百拇医药
    1.1.2 县、乡建立镜检中心和镜检站1320个, 镜检员2131人,负责日常镜检工作。

    1.2 技术措施 根据广西疟疾流行规律、特点以及实际情况,主要分为两个阶段进行,即攻击期及灭疟后期。

    第一阶段为灭疟试点与攻击期研究(1980年前) 主要对策是在疟疾流行病学调查与防治试点研究的基础上,全面规划,人员培训,正常防治与组织灭疟大会战相结合,降低发病率,控制疟疾流行,实行以自然村屯为单位,划分疟区,分类防治的“三根治(疟疾流行低潮期、高峰前期和现症病人)、一预防(疟疾流行高峰期)和两喷洒(1年2次)”综合性治理。即以上年疟史率的高低确定根治或喷洒村屯,疟史率20%以上的村屯进行全民根治 (成人基质: 伯喹22.5mg×4天,合并氯喹第1天0.6g,第2、3天各0.3;或伯喹合并乙胺嘧啶50mg×2天, 双疗程—即隔一周或半月); 并在疟疾流行高峰季节预防服药 (每半个月一次伯喹22.5mg和乙胺嘧啶50mg);疟史率20%以下者为对象根治或病家、病家周围居民服药;但疟史率10%以上的村屯除抗病原措施外,同时一年两次全面人、牛房滞留喷洒灭蚊,连续3~4年(6%可湿性666粉,丙体0.24g/m2)。并加强发热病人血检和流动人口疟疾管理与监测。
, http://www.100md.com
    第二阶段为灭疟后期管理与监测方法研究(1981~1998) 经过全面攻击,广西疟疾发病率已降至1980年较低水平,基本上达到了控制流行, 随着发病率 下降,疟疾病人少而分散,残存的病人和病灶点主要分布于边陲的中越边境、云贵高原以及边缘交通不便而防治力量薄弱以微小按蚊或嗜人按蚊为主要媒介的山区。根据这些特点, 在建立健全基层三级(县、乡、村)管理与监测体系的基础上,灭疟策略是全面开展以血检发热病人为主 (年血检率,以县为单位,人口数少于40万的10%以上,40~50万的8%以上,50~60万的7%以上,60~70万的6%以上,超过70万的5%以上,但高发村屯血检率要10%以上;村屯覆盖率,山、丘地区县要100%,平原地区县90%以上;时间分布为5~11月份血检数占全年血检数的65%~70%)、重点村屯居民、病灶点居民血检以及间接荧光抗体试验等的监测措施,及时发现残存传染源和暴露病灶点,分类防治。血检阳性者,进行5天疗法3个疗程根治 (确诊、一个月及春季抗复发时各服一个疗程伯喹22.5mg×5天,合并氯喹第1天0.6g,第2、3天各0.3);抗体阳性者(≥1∶20),给予伯、氯3天治疗;有当地传播恶性疟病灶点,同时采取室内用杀灭虫剂喷洒或浸泡蚊帐灭蚊(纯223乳剂,可湿性粉剂2g/m2或溴氰菊酯2.5%乳剂,可湿性粉剂25g/m2)和伯、氯3天的全民服药(人口<200人的自然村、或病家周围);凡疑似疟疾者采血时服一次氯喹(0.6g),进行假定性治疗。加强流动人口管理与开展灭疟联防,协同作战,加速灭疟进程。
, 百拇医药
    2 结果

    2.1 灭疟试点研究与攻击期 广西按蚊相极为复杂,经全面调查研究,迄今全区已发现的按蚊有31种及变种[6]。微小按蚊,全区88个县、市在调查78个中都有发现,多见于山麓地区,检出腺阳性的有宁明1954年2.10%(2/92)、大新1957年0.19%(7/3563)、那坡1957年0.09%(6/6984)、扶绥1963年0.14%(1/678)、苍梧1963年0.25%(1/400)及藤县1964年0.08%(1/1217)等县,人血指数0.084~0.1377,是山麓地区的主要传疟媒介。中华按蚊普遍存在,检出腺阳性的有隆林1953年0.09%(1/1116)、大新1957年0.01%(1/20653)、三江1959年0.32%(2/616)及浦北1984年0.09%(1/1120)等县,人血指数0.0458~0.139,是平原地区的主要传疟媒介和山麓地区的重要媒介之一。嗜人按蚊调查23个县,有22个县发现此蚊,以北纬25°以北地区较为普遍,发现腺阳性的有环江1983年0.32%(5/1595)、罗城1984年0.55% (1/400)及上思1984年1.85%(1/54)等县, 人血指数0.291~0.350,该蚊种的地理分布比较局限,呈灶状分布,是广西北纬25°以北山丘地区的重要传疟媒介之一。日月潭按蚊在调查73个县、市均有发现,检出腺阳性的有宁明1954年3.20%(1/31)、大新1957年0.06%(2/3284)及融安1959年0.18%(1/561)等县,人血指数0.0416~0.1281,但该蚊种人房密度变化较大,在传疟作用上不如微小按蚊、中华按蚊和嗜人按蚊重要。
, 百拇医药
    在疟疾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中,逐步了解和掌握了广西疟疾流行的地理分布及其规律和特点,即广西疟疾流行具有地方性流行和暴发性流行的特点,在暴发性流行期,往往恶性疟占优势,山区疟疾流行严重,低山区次之,平原区较轻,是与广西主要媒介微小按蚊的地理分布有关,而微小按蚊密度高的地方,恶性疟流行就严重,同时,也证实广西微小按蚊具有分布山麓地区及其吸血后主要栖息室内的习性。因此,50年代末期在以微小按蚊为主要媒介的大新县恩城乡进行试点,采取人、牛房药物滞留喷洒灭蚊,结合对象治疗,儿童预防服药等措施,婴儿新感染率分别从1957年23.1%降到1964年及1965年零;恶性疟阳性率从8.56%降到1964及1965年零;恶性疟、间日疟和三日疟以及混合感染构成比分别为: 36.96%、36.96%、18.48%及7.60%降至1964及1965年零;主要媒介微小按蚊也由人房46.0只/人工小时和牛房56.0只/人工小时降至1963及1964年零,微小按蚊于1962~1964年连续3年在人房均捕不到。

    以上结果说明,微小按蚊对杀虫剂是敏感的,在微小按蚊为主要媒介的疟区,采取室内滞留喷洒灭蚊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效果显著。
, 百拇医药
    60年代后期,由于“文革”的影响,灭疟工作曾一度中断,使不少地区的疟疾疫情出现大幅度的回升,甚至出现暴发性流行。全区发病率从1967年7.2/万上升至1971年50.3/万, 居民原虫率也从2.11%上升到7.56%,恶性疟构成比也从15.59%上升至27.16%。特别是百色地区更为严重,1971年发病率和居民原虫率分别为316.6/万及29.22%(恶性疟占34.80%)。70年代初期,逐步恢复抗疟工作,实行以自然村屯为单位,划分疟区,分类防治的“三根治、一预防和两喷洒”的综合性防治措施。并首先在以微小按蚊为主要媒介的恶性疟和间日疟混合流行区(1971年,恶性疟占43.11%、间日疟占35.59%、混合感染占0.67%、虫种未详占20.63%)隆林县试行。该县经过6年的全面综合性防治,恶性疟原虫阳性率从27.98%降至零,已没有发现恶性疟,原来以微小按蚊在人房构成比占优势(占54.57%),现在微小按蚊已减少(占4.19%),媒介能量0.0062;中华按蚊从33.18%上升至93.53%,媒介能量0.328;达到《基本消灭恶性疟标准》[2],进入灭疟后期监测阶段。与此同时,迅速推广到全区,使全区疟疾疫情报告发病率从1971年50.30/万降至1980年4.76/万;居民原虫率从7.57%降至2.38%;恶性疟发病率从0.33/万降至0.18/万,恶性疟原虫阳性率从2.05%降至0.27%,恶性疟构成比也从27.16%降至5.54%。特别是微小按蚊为主要媒介素有“高疟区”之称的百色地区12县,于70年代初期,疟疾出现大面积回升和暴发性流行,疟疾疫情报告发病率和居民原虫率均回升至50年代初期的最高水平,防治后,疟疾疫情报告发病率从1971年316.50/万降到1980年8.06/万;居民原虫率从29.22%降至3.05%;恶性疟发病率从1971年3.20/万降至1980年0.95/万, 恶性疟原虫阳性率从11.34%降至0.85%;1981年1~10月,该地区防疫站对百色和田东等6个县13个村屯按蚊调查结果,按蚊构成比,微小按蚊,岩溶山区占0.8%, 泥山区占25.0%,其中,人房占6.5%,牛房占11.1%;中华按蚊,岩溶山区占94.1%,泥山区占55.0%,其中,人房占90.0%,牛房占77.1%。
, http://www.100md.com
    2.2 灭疟后期 全区疟疾经过攻击期的全面防治,基本上达到了控制流行[2],进入灭疟后期管理与监测新阶段。对策是全面开展血检发热病人为主、重点居民血检和间接荧光抗体横向检测的“查源拨灶”措施,由于各地血检阳性人数随着年血检率与覆盖率的逐步提高而增多,又随着防治措施的落实,而阳性人数和阳性率也都稳步下降(表1、2)。全区疟疾发病率从1954年296.7/万降至1998年0.07/万, 疟疾占各种传染病总数也从70%降至0.41%; 居民疟原虫率从16.49%降至0.22%;恶性疟发病率和阳性率迅速下降, 分别为: 5.70/万及2.66%(50年代)、4.07/万及2.63%(60年代)、1.70/万及0.71%(70年代)、0.32/万及0.008%(80年代)降至0.04/万和0.001%(90年代中期),90年代末期已没有发现当地恶性疟病例。1985~1998年,在全区88个县、市中有73个经区卫生厅组织考核均达到卫生部《基本消灭恶性疟标准》和《基本消灭疟疾标准》,其中有31个达到《消灭疟疾标准》[2]。尚未考核的百色、德保、靖西、乐业、凌云、那坡、西林、环江、大化、融水、三江、钦州、防城、上思和合浦等15个县,1994~1998年资料统计,发热病人年血检率都超过卫生部指标,平均高达6.02%~9.22%,覆盖率100%,高发村屯血检率10%以上,1994年以来,仅那坡县1994年和凌云县1996年分别发现当地恶性疟病例5例及1例(表1),为成年人,但这些县的恶性疟各项灭疟指标都达到卫生部《基本消灭恶性疟标准》[2]。(原规划须间日疟和恶性疟同时达标才能验收)。
, http://www.100md.com
    表1 广西灭疟后期内源性恶性疟监测结果 病例

    分布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 百拇医药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县数

    21

    24

    15

    8

    5
, 百拇医药
    4

    4

    6

    8

    1

    4

    3

    2

    1

    0

    1

    0

    0

    例数
, 百拇医药
    475

    498

    62

    16

    34

    11

    165

    45

    33

    28

    18

    159

    18

    5
, 百拇医药
    0

    1

    0

    0

    占疟疾

    总数(%)

    3.59

    3.82

    2.22

    0.33

    1.33

    0.45

    5.58
, http://www.100md.com
    1.95

    2.58

    2.81

    1.47

    9.00

    2.36

    0.92

    0

    0.42

    0

    0

    表2 广西1980~1998年发病率、血检阳性率、带虫率和IFAT结果 年份
, http://www.100md.com
    发病率(/万)

    发热病人血检阳性率(%)

    病灶点居民血检阳性率(%)

    IFAT

    阳性率(%)

    AP1

    (/万)

    Pf

    Pv

    血检人数

    Pf

    Pv

    血检人数
, http://www.100md.com
    Pf

    Pv

    监测人数

    1980

    0.18

    2.99

    85844

    0.44

    8.40

    154247

    0.17

    2.18

    -
, 百拇医药
    -

    3.18

    1981

    0.13

    3.50

    258208

    0.11

    4.06

    158737

    0.12

    1.37

    -

    -
, http://www.100md.com
    3.66

    1982

    0.14

    3.41

    536544

    0.07

    2.07

    137972

    0.11

    1.03

    -

    -

    3.54
, 百拇医药
    1983

    0.002

    1.91

    930531

    0.006

    0.73

    99525

    0.006

    0.29

    3229

    12.33

    1.95

    1984
, http://www.100md.com
    0.004

    1.25

    1278672

    0.0009

    0.34

    93147

    0.0004

    0.47

    9668

    2.74

    1.26

    1985

    0.009
, 百拇医药
    0.64

    1636976

    0.002

    0.14

    71391

    0.007

    0.23

    36152

    2.16

    0.66

    1986

    0.003

    0.61
, 百拇医药
    2179934

    0.0005

    0.10

    66822

    0.001

    0.22

    53611

    1.28

    0.62

    1987

    0.04

    0.70

    2433049
, http://www.100md.com
    0.006

    0.11

    94143

    0.02

    0.23

    85616

    1.17

    0.74

    1988

    0.01

    0.55

    2345454

    0.002
, 百拇医药
    0.09

    80508

    0.006

    0.21

    65327

    1.82

    0.56

    1989

    0.008

    0.30

    2056562

    0.001

    0.06
, http://www.100md.com
    63777

    0.002

    0.13

    37124

    0.76

    0.31

    1990

    0.007

    0.23

    1995363

    0.001

    0.05

    69090
, http://www.100md.com
    0.003

    0.05

    66646

    0.37

    0.24

    1991

    0.004

    0.28

    2089041

    0.008

    0.05

    70471

    0.003
, http://www.100md.com
    0.15

    99850

    0.70

    0.28

    1992

    0.04

    0.37

    2030580

    0.007

    0.08

    60220

    0.01

    0.10
, 百拇医药
    95899

    0.54

    0.40

    1993

    0.004

    0.17

    1827879

    0.001

    0.04

    54027

    0.0

    0.01

    145622
, 百拇医药
    0.28

    0.17

    1994

    0.001

    0.12

    1798900

    0.0003

    0.03

    62025

    0.0

    0.02

    273620

    0.12
, http://www.100md.com
    0.12

    1995

    0.00

    0.07

    1596994

    0.00

    0.02

    57944

    0.0

    0.04

    290501

    0.15

    0.07
, 百拇医药
    1996

    0.0002

    0.05

    1607178

    0.00

    0.01

    92634

    0.001

    0.08

    336788

    0.10

    0.05

    1997
, 百拇医药
    0.00

    0.02

    1515508

    0.00

    0.006

    49009

    0.0

    0.00

    195637

    0.09

    0.02

    1998

    0.00
, 百拇医药
    0.02

    1388001

    0.00

    0.005

    66909

    0.0

    0.22

    168792

    0.09

    0.05

    1982~1986年,在8个地区11个试点县143个村屯231次调查媒介按蚊结果表明 ,微小按蚊占5.07% ,媒介能量0.0062~0.022; 中华按 蚊占90.28%,媒介能量0.056~0.328。1996年8~10月,在原恶性疟流行区 10个县25个点54次按蚊调查研究(通宵、半通宵,户外人诱蚊法)结果,共 捕获按蚊1046只,其中,微小按蚊占15.39%,分布在8个县;中华按蚊占59.66%,10个县均有;日月潭按蚊占3.91%,4个县发现;其他按蚊占21.04%;并先后在主要媒介微小按蚊地区,经21个县123次通宵观察(部分半通宵),平均每晚捕获微小按蚊2.46只。
, http://www.100md.com
    3 讨论

    在国内外抗氯喹株恶性疟对多种抗疟药产生多重抗性日益扩散致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情况下,广西这个中国著名的恶性疟与间日疟严重流行区之一,经过多年防治研究,由点到面,点面结合的不同阶段,以自然村屯为单位划分疟区,分类防治的综合性措施取得了消灭恶性疟的满意结果,对国内外同类疟区都具有推广应用的重要价值和产生巨大的影响,也是国内外的先例和首次报导。在疟疾全面攻击期,采取按上年疟史率的高低分类防治的“三根治、一预防和两喷洒”的综合性措施,降低发病率、降低死亡率和控制流行;而在灭疟后期则采取血检“发热病人”为主、重点人群和间接荧光抗体监测的“查源拔灶”措施,从而实现广西73个县、市经区卫生厅组织考核达到卫生部颁《基本消灭恶性疟标准》和《基本消灭疟疾标准》,而尚未考核的15个县、市据资料统计,各项灭疟指标也都达到卫生部颁《基本消灭恶性疟标准》。说明在微小按蚊或嗜人按蚊为主要传疟媒介的恶性疟和间日疟混合流行区,我们的研究策略与防治方法行之有效,效果满意,方法简单,指标明确,措施具体,易于基层人员执行落实,深受欢迎,比国内同类疟区的海南和云南省全民治疗、全民预防以及一年多次灭蚊的方法简便易行和贯彻落实,也比国外50~60年代采取单一喷洒灭蚊的灭疟措施效果更为显著和可靠。恶性疟的治疗问题,有些学者认为恶性疟原虫没有继发性红细胞外期的存在,只要用低剂量亲裂殖体类抗疟药就可达到治愈目的,可是经各地观察结果表明,单剂量氯喹治疗恶性疟的复发率尚高达16.26%~20.80%,我们在60年代用基质总量氯喹1.2克合并伯喹90毫克治疗恶性疟,3个月内复发率仍为4.58%(6/131),间日疟达25.86%(15/58)。而广西是恶性疟和间日疟混合流行区,在防治方案上要同时考虑对两种疟疾各期原虫有效,方法简单易行,副作用少,便于群体服药,经过现场多方案的试验观察,故我们对恶性疟和间日疟的治疗,在疟疾全面攻击期都用基质总量氯喹1.5克合并伯喹90毫克4天疗法双疗程根治(即隔一周或半个月);在灭疟后期则用基质总量氯喹1.5克合并伯喹112.5毫克5天疗法3疗程根治(即确诊、1个月及春抗时各1个疗程),经过40多年在全区实施与监测结果显示,我们研究采取的方案有效、可靠,既可迅速达到控制两种疟疾症状和阻断传播,又可杀灭间日疟原虫继发性红细胞外型防止复发。此方案比世界卫生组织和卫生部推荐的8天、8周或14天疗法简单,且减少了伯喹的溶血率发生,加快了广西灭疟进程。 在70年代末期我们用体内外两种方法测定,结果证实广西残存的恶性疟原虫对氯喹也产生Ⅰ级的低度抗性,然而氯喹在广西仍可继续使用,于90年代末期实现了广西已没有发现当地传播的恶性疟病例,这就完全说明我们采取伍用和足量抗疟药方案的方法大大延缓了抗氯喹株恶性疟的产生,保证了广西在高抗性产生之前消灭了恶性疟。媒介按蚊的防制问题,疟疾的传播与流行,主要通过媒介按蚊传播。广西主要传疟媒介为微小按蚊,其次为中华按蚊、嗜人按蚊和日月潭按蚊,且这4种按蚊均为主吸牛血、兼吸人血,主栖牛房、兼栖人房的蚊种,吸血后有停留人、牛房的习性,杀虫剂对4种按蚊都有杀灭作用,但是,由于这4种按蚊的生态习性的不同,杀虫剂对它的杀灭作用也不一样,因此,分别为微小按蚊>嗜人按蚊>日月潭按蚊>中华按蚊,根据这些研究的科学依据,在不同疟区和不同阶段采取人、牛房进行全面喷洒灭蚊,每年2次,连续3~4年。这种根据病媒生态习性的特点,使用有效杀虫剂和根治传染源综合性防治措施的方法是一种切实有效的抗疟策略,能有效杀灭微小按蚊或嗜人按蚊,降低密度,特别是降低可传播疟疾的经产蚊群密度,降低媒介能量,肃清传染源,控制疟疾流行,继而达到消灭恶性疟和间日疟的目的。可是,微小按蚊或嗜人按蚊作为一个生物种是不可能轻易被消灭,我们的灭蚊试点也得到了证明,灭蚊前,微小按蚊密度平均每人工小时人房为46.5只,牛房为56.0只,连续喷洒3年后人、牛房先后为零。停止喷洒后15年,共调查63次,平均每人工小时人房为0.33~1.6只, 牛房为4.2~17.3只。至于微小按蚊或嗜人按蚊密度回升到什么水平才能再度导致疟疾的传播与流行,这确实是一大课题,尚需进一步研究。灭疟后期,病例侦察是疟疾监测工作的主要内容,发热病人血检迄今仍然是病例侦察的主要手段,发热病人血检,卫生部要求以乡为单位年血检率5%,而我们则根据南方广西山区村落分散和自然村庄形成各自流行条件的疟疾流行轻重主要随着主要媒介微小按蚊地理分布而异的特点,发热病人血检率,我们采用以县为单位,人口数少于40万者10%以上;人口超过40万人者分4个档次递减,山区、丘陵地区的县村屯覆盖率100%,但高发村庄年血检率一定要在10%以上,疟疾流行季节的血检数占全年的65%~70%,这样更能及时彻底查清残存传染源和暴露病灶点,也更符合中国南方山区疟疾流行区分层的特点,这也是加快广西灭疟进程和中国南方恶性疟和间日疟严重流行区第一个实现无当地传播恶性疟病例省份重要原因之一。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 汤林华, 钱会霖.我国当前恶性疟的形势和面临的问题.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1996, 9 (3):161,164

    2 周祖杰主编.中国疟疾的防治与研究.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 58,375,376

    3 刘德全,刘瑞君,张春勇, 等.我国恶性疟原虫对抗疟药敏感性的现状 .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1996, 14(1):37

    4 蔡贤铮 . 我国南方恶性疟流行特征和控制措施.广西预防医学,1995, 1(3):133

    5 广西壮族自治区通志馆编·广西市县概况. 广西壮族自治区简介. 南宁: 广西人民出版社, 1985:12

    6 王槐芳,石维志, 李凤文, 等·广西疟疾防治措施与效果·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1989,2(4):2521999-09-17收稿。1999-10-28修回。,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