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循环杂志》 > 1999年第6期
编号:10239202
医技创新,患者福音
http://www.100md.com 《中国循环杂志》 1999年第6期
     作者:孙瑞龙

    单位:100037 北京市,中国医学科学院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心血管病研究所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心电生理研究室

    关键词:

    中国循环杂志990637 中图分类号:R540.4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0—3614(1999)—0379—01

    在多年来的医疗工作中,深刻体会到,治疗效果的提高,与医疗技术的创新关系极为密切。

    在我从事较多的心律失常治疗范围内,快速型心律失常中最多见的病情之一,是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常并不伴有器质性心脏病基础,而其频繁发作使患者非常痛苦,症状难忍、工作能力和生活质量都下降,也有患者会伴有血液动力学障碍、甚者有一些患者如发作过分频繁,而且年长日久,可能发展为“心动过速性心肌病”,预后更为严重。记得在60年代至70年代间,我院有数位患者经常为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而来急诊,当时没有满意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应用,一般采用机械刺激迷走神经的手法处理,以求终止。无效则继之用兴奋迷走神经的药物,例如甲氧明(美速克新明)等,或升压药,例如去氧肾上腺素(新福林)等,虽然有效,但有时发生血压升得过高,有时发生心搏停顿等险像。记得有一位患者曹某,给人留下的影响最深刻,她发作最频繁、症状最严重,每次发病来急诊室,都给同事们以沉重考验,捏着一把汗处理,惟恐出问题。该患者所处年代,由于没有有效的根治性手段,终于在一次发作中去世,身后病理解剖证明并无器质性心脏病。大家都为之惋惜。

    70年代后期以来,有了一些新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增加了药物治疗品类,但不要说不能根治这种心律失常,连对它预防发作的企图也收效甚微。80年代我们曾应用过自动型抗心动过速起搏器,虽能即时终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但它也不是根治的方法,而且要长期佩带异物,价格昂贵,使用效果不满意,患者也难于接受。外科手术治疗心动过速并非理想的方法,在我国也不易开展。

    射频导管消融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技术的问世,彻底改变了上述情况。通过电生理检查手段确定室上性心动过速的靶点,用射频电流毁损它,可达到根治的目的。国外从80年代后期、我国从90年代初期施用这种技术以来,一致证明这种治疗技术,简便安全、痛苦小、花钱少、疗效肯定,影响深远,成千上万这类患者被解除了痛苦。目前广大患者大多了解到这点,互相传告,都愿接受这种新技术。曹某如有幸生于今日,定能根除其病,延长其生命也。

    这不过是例子之一,每个领域内都有这样的例子,故医技之创新,诚为患者的福音。党中央提出“科教兴国”之方针,我作为一个普通医师,也是有亲身体会而衷心拥护的。

    作者简介:孙瑞龙(1928—) 男 研究员 硕士研究生导师 主要从事心脏起博与心电生理学研究

    收稿:1999-08-30,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