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 1999年第6期
编号:10249181
中医药对肠道细菌易位作用的研究进展
http://www.100md.com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1999年第6期
     作者:李建生 程 龙

    单位:河南中医学院老年医学研究室,河南 郑州 450003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实用临床急救990637 中图分类号:38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717(1999)06028603

    胃肠道不仅是消化和吸收营养的脏器,而且是集内分泌、免疫、屏障和营养等为一体的功能复杂的重要器官。在创伤、休克及感染等应激状态下,肠道活跃地参与应激反应,机体应激过度或失调可首先累及肠道屏障,引起细菌易位,使之成为全身炎症反应的细菌来源,触发多器官衰竭(MOF)〔14〕,其多数患者呈现创伤、休克肠源性脓毒症MOF死亡的规律。因而控制肠道细菌易位、降低肠源性脓毒症的发生是防治MOF和降低危重病患者病死率的关键。但至今人们对严重创伤、休克及感染等所致的肠道细菌易位尚无特殊的治疗手段。近年来开展的中医药防治肠道细菌易位的研究取得一定进展,并具有明显的效果,本文就其进行综述。
, 百拇医药
    1 细菌易位的原因与机制

    肠粘膜屏障功能障碍和肠道细菌微生态平衡的破坏及机体免疫功能的损害是导致肠道细菌易位的3个基本要素〔5〕,三者之间密切关联,其中任何一方面的存在都可能发生肠道细菌易位。肠道屏障可分为两个部分,一是肠粘膜以外防止细菌易位的支持系统,主要包括肠道正常菌群,适合的营养摄入和健全的免疫系统,这些支持系统失常本身不直接损害胃肠粘膜的完整性,但使粘膜易于受损并降低粘膜更新和修复能力;二是肠道粘膜本身,它是防止细菌易位的基础和主要屏障。各种理化和病理原因造成粘膜通透性增加、结构破坏是细菌易位的基本原因。炎性肠道疾病、放疗、化疗及对粘膜有致伤作用的药物使粘膜破坏、脱落、溃疡而造成细菌易位是显而易见的。严重创伤、感染、烧伤、出血性休克等原因造成胃肠道粘膜组织低灌注、低血氧,特别是内毒素休克致粘膜氧耗增加,均可使粘膜细胞缺氧,无氧代谢增强,粘膜酸中毒,这是细菌易位导致MOF的重要原因。胃肠道粘膜缺氧是这一病理生理的主要环节〔6〕,粘膜缺氧所致粘膜的破坏机制为:酸中毒可致细胞代谢障碍,组织损伤,在缺氧损伤的情况下,正常存在于肠道内的胆盐、细菌、细菌毒素、蛋白酶及其他消化酶等均可增加肠粘膜及其他组织的损伤〔7〕;氧自由基介导的再灌注损伤〔8〕。细胞因子和炎性介质的细胞毒作用,可引起组织水肿和破坏,当细菌易位发展为全身炎症反应时,细胞因子和炎性介质及氧自由基均可造成肠及肠外组织如心、肺、肾等受损而导致MOF,反之多器官、多系统损伤又可加重肠粘膜缺氧、坏死和细菌易位〔6〕。在严重创伤、感染、缺血时,机体调控异常,上述活性物质呈不断循环逐渐加大,并相互激发呈现瀑布样反应〔6,9〕,肠粘膜损伤逐渐加重、衰竭,终致不可逆损伤。总之,目前认为肠道细菌易位的机制涉及到机体的免疫功能状态〔4,10〕,肠防御功能,包括肠粘膜上皮细胞等物理屏障和肠淋巴上皮组织抗感染、抗过敏作用〔4,11〕,肠道细菌的过度生长及肠血供状态〔12〕,巨噬细胞和细胞因子或炎性介质的复杂作用等多方面因素〔2,13〕
, 百拇医药
    2 中医药防治细菌易位的作用

    2.1 大黄:中医学认为,大黄具有下瘀血、破积聚、荡涤胃肠等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大黄能改善循环和清除胃肠道内细菌和毒素及促进胃肠道新陈代谢等。外科应激和MOF等导致的应激性胃肠粘膜病变,引起胃肠道营养吸收障碍,同时胃肠道细菌易位,毒素吸收入血,促使全身应激反应加剧、失控。大黄对应激性胃肠粘膜病变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增加胃肠粘膜灌注和清除自由基及促进胃肠粘膜代谢实现的〔14〕,并且与大黄防治细菌易位的作用有关。为了进一步研究大黄防治肠道细菌易位的作用,以低血容量性休克和内毒素血症模型大鼠等为研究对象,发现低血容量性休克大鼠肠粘膜上皮细胞坏死脱落和粘膜通透性增强,肠粘膜屏障功能破坏,引起肠道内细菌移居至肝脾和肠系膜淋巴结,导致肠源性内毒素血症,使大鼠的死亡率增高。大黄对粘膜屏障有明显的保护作用,降低肠道细菌易位和肠粘膜通透性及血浆内毒素水平,从而提高大鼠的存活率〔15,16〕。内毒素引起的平均动脉压降低导致肠粘膜低灌注,引起肠粘膜损伤、充血、水肿及肠壁血管通透性增强,导致肠道细菌易位。大黄可维持平均动脉压,减轻肠壁血管通透性,改善肠壁的病理损伤,几乎完全抑制肠道细菌易位〔17,18〕。大黄保护肠粘膜屏障和防治肠道细菌易位作用的机制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清除氧自由基作用;增加组织灌流量,改善微循环;降低血管通透性;保护肠粘膜和肠上皮细胞,维护肠粘膜的完整性;维持肠道菌群的平衡〔18,19〕
, 百拇医药
    急性胰腺炎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肠运动抑制。肠运动抑制可致肠道内细菌过度生长;有害菌数量增加,细菌上行至相对清洁的上消化道;肠蠕动缓慢使细菌易于粘附在肠上皮细胞表面,进而穿透肠粘膜。再者,肠内容物停滞和肠道高分泌,使肠内压力增加,肠管扩张,肠壁血循环障碍,粘膜缺血缺氧,最终损坏粘膜的屏障功能,细菌和内毒素等可从肠道不断地进入体循环和远隔器官,导致坏死的胰腺感染和MOF。大黄治疗胰腺炎有明显的效果,其机制可能与其促进肠蠕动而预防细菌易位有关。研究表明,坏死性胰腺炎大鼠有严重的肠运动抑制,内毒素血症和细菌易位严重,死亡率增高,大黄对这些病理变化有明显改善作用,认为促进肠运动而预防细菌易位是大黄治疗胰腺炎的重要机制〔20〕

    2.2 大承气汤:大承气汤治疗多脏器功能失常综合征(MODS)效果显著。能使MODS患者及模型大鼠血清急性期蛋白(APP)水平降低,并阻碍大鼠肝细胞体外合成分泌APP,表明此种中药具有提高MODS发病时机体防御能力倾向,增强免疫调控因子的作用,使机体迅速由急性反应相过渡到下一时相,以利于调整机体免疫功能,对抗病原微生物对宿主的直接侵害及肠道细菌或毒素的易位〔21〕。腹膜炎可致肠道细菌和内毒素易位,刘竟等〔22〕报道腹膜炎患者血中内毒素含量增高,并引起肿瘤坏死因子(TNF)、前列腺素F(PGF)和血栓素B2(TXB2)的升高。术后用大承气汤、承气合剂治疗,能降低内毒素和PGF及TXB2水平,机体恢复加快,表明该方是一种治疗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有效方剂。大承气汤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SAP)效果显著,对大鼠SAP的研究表明,在SAP早期,胰酶活化和内毒素升高及细胞因子(如TNF)的诱生参与机体早期的超强炎症反应过程,来自肠源性细菌的严重感染和内毒素血症是导致SAP后期病理生理损害的基础。大承气汤的治疗作用是因为其不仅具有保护胰腺细胞和调节细胞因子分泌的作用,而且能保护肠道粘膜屏障、抑制肠道细菌易位和减轻内毒素血症的程度〔23〕
, 百拇医药
    2.3 活血解毒灵:由茵陈、丹参、白头翁、败酱草、大黄、甘草组成,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泻下功效。以同位素标记的大肠杆菌为示踪物,取门静脉血、外周血、肝脏、肺脏、脾脏进行测定,观察急性胆道感染大鼠肠道细菌易位情况和活血解毒灵对肠道细菌易位的影响。结果表明,急性胆道感染导致肠道细菌易位;巨噬细胞分泌细胞因子〔TNF、白细胞介素1(IL1)、IL6〕增强,引起机体过度炎症反应、局部组织细胞和全身性损伤。单纯胆管减压或胆管减压加氨苄青霉素治疗不能防止细菌易位的发生,反而加重了细菌易位的程度;中药活血解毒灵能有效地抑制肠道细菌易位,抑制巨噬细胞过度激活和分泌细胞因子〔24,25〕

    2.4 休克饮:休克饮以《备急千金要方》中温脾汤为基础,根据临床创伤、休克等危重患者的辨证分型加减,主要由附子、大黄、黄芪、地榆组成。利用低血容量性休克诱发肠道细菌易位的大鼠模型,研究休克饮对肠道细菌易位的作用。发现休克大鼠肠粘膜水肿,肠道细菌转移至肠系膜淋巴结、肝脏、脾脏的发生率明显增高。休克饮组大鼠肠粘膜水肿减轻,肠道细菌易位发生率显著减低,肠腔内细菌的生长无明显变化〔26〕。可见,休克饮可抑制低血容量性休克诱发的肠道细菌易位,其机制可能是保护肠粘膜,而对肠腔内细菌的生长无明显影响。
, http://www.100md.com
    2.5 清胰汤:该方是治疗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的有效方剂,由大黄、柴胡、白芍、黄芩、胡黄连、元胡、木香、芒硝组成,具有清热解毒、疏肝理气、活血化瘀和通里攻下作用。清胰汤能减轻ANP时各脏器的病理变化,尤以胰、肠组织明显;显著抑制肠道杆菌和条件致病菌类杆菌的增殖,保护双歧杆菌和乳酸菌,使肠道微生态趋于平衡;显著降低血浆内毒素水平;降低血清胰淀粉酶水平;减低肠道细菌总易位率和易位菌数量。研究结果提示清胰汤能全面减轻ANP引发的多方面的病理生理变化,对肠粘膜屏障有保护作用,能明显减少细菌易位和感染的发生机会。该方防治ANP后肠道细菌易位的机制可能是:促进肠蠕动,缓解中毒性肠麻痹,促进肠道内毒素排泄,减轻内毒素对机体的损害;抑制细菌的繁殖,保持肠道菌群的微生态平衡;改善胃肠道粘膜的血流灌注,缓解其缺血、缺氧状态,有利于胃肠道粘膜损伤的修复;可能还参与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27〕

    2.6 丹参:在建立兔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基础上,利用同位素标记细菌、液闪荧光技术及血细菌培养对肠内细菌易位进行观察,探讨丹参注射液对损伤肠道细菌易位的影响。肠管缺血2小时可造成肠内细菌的血源易位,缺血后再灌注2小时细菌易位明显增加。在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过程中加入丹参注射液可明显降低细菌易位〔28〕。丹参抑制细菌易位可能主要是通过提高组织对缺氧的耐受力及抗氧自由基作用。
, http://www.100md.com
    2.7 四君子汤加大黄:四君子汤对烧伤后代谢营养有一定调节作用,可促进内脏蛋白质合成,调节内脏组织含水量,有助于维护小肠粘膜吸收及屏障功能。大黄能抑制肠道细菌易位。烧伤后因休克、缺血、损伤等因素可引起肠粘膜损伤和细菌易位。以烫伤大鼠为研究对象,观察四君子汤加大黄对肠道细菌易位的作用,结果表明该方可减轻烫伤后大鼠的肠粘膜损伤,并对防治肠道细菌易位有积极作用〔29〕

    2.8 逐瘀通腑合剂:由生大黄、水蛭、虻虫、桃仁、赤芍组成。本方可以加速清除肠道中的积滞和有害物质,抑制或阻止肠道内毒素的吸收,并且可以防治和减轻内毒素对肠道粘膜功能的破坏和损伤,能抑制或阻止肠道细菌的易位。故逐瘀通腑合剂是防治肠源性感染和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有效方药〔30〕

    综上所述,中医药防止肠道粘膜损伤和抑制肠道细菌易位具有明显效果,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促进肠蠕动,缓解中毒性肠麻痹,促进肠道内毒素排泄,减轻内毒素对机体的损害;抑制细菌的繁殖,保持肠道菌群的微生态平衡;改善胃肠道粘膜的血流灌注,降低血管通透性,缓解其缺血、缺氧状态;促进肠道粘膜损伤的修复,保护肠粘膜和肠上皮细胞,维护肠粘膜的完整性;抑制或杀灭细菌和直接抗内毒素;抑制细胞因子或炎性介质的损伤;提高组织对缺氧的耐受力及抗氧自由基作用;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这些机制的研究多较粗浅,有待深入探讨。目前所观察的中药多为大黄及其有效成分或含有大黄的通里攻下复方,其他方药抑制肠道细菌易位的研究报道甚少。已知引起肠粘膜损伤和细菌易位的疾病或因素较多,近年来开展中医药防治肠道细菌易位所涉及的疾病或因素多为创伤、休克、MODS、内毒素、缺血再灌注、急性胰腺炎、急性胆道感染等,其他疾病或因素所致的肠细菌易位和中医药的作用及意义的研究有待进一步探索。
, 百拇医药
    作者简介:李建生,男,35岁,博士,教授。从事中医药防治内科老年病的科研和医疗及教学工作。主持并完成省部级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科研项目6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发表学术论文121篇,主编专著21部。现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理事,中国中医药延缓衰老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中西医实验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南中医药学会理事,河南中西医结合学会理事,河南中医学院老年医学研究室主任。

    参考文献:

    〔1〕Berg R D.Translocation of certain endogenous bacteria from the gastrointestinal tract to mesenteric lymph nodes and other organ in gnotobiotic mouse model.Infect Lmmun,1979,23:403.

    〔2〕Border J.Hypothesis:sepsis,multiple systems organ failure and the macrophage.Arch Surg,1988,123:285286.
, 百拇医药
    〔3〕Deitch E A.Multiple organ failure pathophysiology and potenial future therapy.Ann Surg,1992,216:117134.

    〔4〕SanchezGarcia M,Prieto A,Tejedor A,et al.Characteristics of thoracic duct lymph in 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Arch Surg,1997,132:1318.

    〔5〕Carl I.Proposal mechanisms for the translocation of intestinal bacteria.Rev Infect Dis,1988,10:958962.

    〔6〕陈亭苑,张思源.肠道细菌易位研究的进展.普外临床,1995,10(1):3235.
, http://www.100md.com
    〔7〕Reilly R M.Vasoactive mediative mediators and splanchnic perfusion.Crit Care Med,1993,21:5559.

    〔8〕Schiller H J.Antioxidant therapy.Crit Care Med,1993,21:9296.

    〔9〕Alexander J M.Nutrition and translocation.JPEN,1990,14:170176.

    〔10〕Coutinho H B,Robalinho T I,Coutinho A M,et al.Intraabdiminal sepsis:an immunocytochemical study if the small intestine mucosa.J Clin Pathol,1997,50(4):294298.
, 百拇医药
    〔11〕Reynolds J V,Murchan P,Leonard N,et al.Gut barrier failure in experimental obstructive jaundice.J Surg Res,1988,62:1116.

    〔12〕Gennari R,Alexander J W.Effects of hyperoxia on bacterial translocation and mortality during gutderived sepisis.Arch Surg,1996,131:5762.

    〔13〕Nieuwenhuijzen G A P,Haskel Y,Lu Q,et al.Macrophage elimination increases bacterial translocation and gutoriginsepticemia but attenuates symptoms and mortality rate in a model of systemic inflammation.Ann Surg,1993,218:791799.
, 百拇医药
    〔14〕陈德昌,杨兴易,景炳文,等.大黄对危重症患者应激性胃肠粘膜病变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1996,8(7):395398.

    〔15〕陈德昌,景炳文,张翔宇,等.大黄对肠粘膜的保护作用.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1994,6(6):329331.

    〔16〕陈德昌,景炳文.大黄对肠源性感染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中国急救医学,1993,13(5):79.

    〔17〕陈德昌,景炳文,陈基岱,等.大黄对内毒素所致肠源性感染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中国中医急症,1994,3(2):8486.

    〔18〕杨建东,景炳文,陈德昌.大黄对肠粘膜屏障的影响.中国中医急症,1998,7(3):131132.

    〔19〕张启元.大黄对机体调节的微观研究.第2届全国大黄学术讨论会资料汇编,1992.41.
, 百拇医药
    〔20〕陈晓理,冉瑞图.大黄治疗坏死性胰腺炎的机理探讨.华西医科大学学报,1996,27(4):418421.

    〔21〕赵琪,崔乃强,李继坤,等.大承气汤对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急性期蛋白水平影响的临床与实验研究.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8,18(8):453456.

    〔22〕刘竟,赵琪,崔乃强.通里攻下法治疗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临床观察附34例临床报告.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1997,3(5):306309.

    〔23〕倪弘,崔乃强,孔埭,等.大承气汤对急性重症胰腺炎大鼠早期的治疗作用研究.世界中西医结合大会论文摘要,1997.241242.

    〔24〕许峰,鲁焕章,吴咸中.中药防治急性胆道感染时肠道细菌易位的实验研究.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6(基础理论特集).165167.
, 百拇医药
    〔25〕许峰,吴咸中,胡立明,等.不同治疗方法对ACST大鼠死亡率的影响.中国中医急症,1996,5(2):8688.

    〔26〕张平,水文霞,杨午鸣,等.休克饮抗肠菌转位的实验研究.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8,18(2):104106.

    〔27〕吴承堂,黎沾良,熊德鑫.中药清胰汤治疗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实验研究.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8,18(4):236238.

    〔28〕杨继恒,党正祥.丹参注射液减少损伤肠道细菌易位的观察.中华外科杂志,1995,23(11):686.

    〔29〕郭力,刘承荣,刘正玉,等.中药对烫伤大鼠肠粘膜屏障的保护作用实验研究.中国中医急症,1998,7(3):133134.

    〔30〕杨宁,赵诗云,蔡秉仁,等.逐瘀通腑合剂抗内毒素所致肠源性感染的实验研究.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7,17(8):484486.

    (收稿日期:19990309),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