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新中医》 > 1999年第6期
编号:10251566
活血化瘀法治疗支气管哮喘的运用经验
http://www.100md.com 《新中医》 1999年第6期
     作者:王 新 喜

    单位:河南中医学院(450000)

    关键词:活血祛瘀;哮喘;中药疗法

    新中医990618 支气管哮喘属中医学“哮证”、“喘证”的范畴,本病常反复发作或持续不解。笔者在多年临床工作中体会到,在传统辨证治疗难以奏效时,加以活血化瘀法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1 气滞血瘀,痰气壅塞

    多见情志不遂,或外邪侵袭,引动伏痰,痰壅气逆,阻塞气道,肺气不降,气机不利,致气滞血瘀。临床特点为呼吸气促,喉中痰鸣,胸膈满闷如塞,唇紫面青,舌紫滞、苔腻,脉弦。若阻塞明显,以温肺散寒,理气化瘀,祛痰平喘为治则,方选小青龙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若热象明显,治宜宣肺清热,活血化瘀。活血化瘀药可选丹参、香附、全蝎等。方选定喘汤合血府逐瘀汤,随证加减。一般选药为地龙、全蝎,或雷公藤、僵蚕、大黄等。
, 百拇医药
    例1:刘某,男,56岁,1996年9月15日初诊。患者患哮喘5年余,每因情志不畅或外感等诱发本病。近1年来发作次数增多,且一般治疗难以控制,今因上感而致,曾用舒喘灵、酮替芬、先锋霉素Ⅳ及中药治疗,未能缓解,症见气喘息粗不得平卧,喉中痰鸣,胸脘胀闷,咳呛频作,咳痰黄白并见,粘浊不利,口干苦,大便不适,面紫赤,舌苔黄腻,脉弦滑。查体:双肺满布哮鸣音,胸部X线透视示双肺纹理增粗。中医辨证为痰热壅肺,气滞血瘀。治以清热宣肺,活血化瘀平喘。处方:麻黄、白果、半夏、款冬花、紫苏子、红花各9 g,黄芩、桑白皮、桃仁、大黄各12 g,石膏、川芎各15 g,桔梗、枳壳、全蝎、甘草各6 g。服7剂后喘咳大减,咯痰爽利,大便通,能安睡。上方去大黄、生石膏,加当归15 g,柴胡6 g。又进7剂,喘平痰少,苔薄微黄,脉滑。随以川芎嗪120 mg加入10%葡萄糖500 ml静脉滴注,每天1次以巩固疗效,用药10天,诸症皆愈,随访至今未复发。

    按:本案例病位在肺,为热、痰、瘀聚于肺,肺气不利,先予清热化痰,活血化瘀,宣肺定喘并治,待热退喘平,继以通理气血以巩固疗效。
, 百拇医药
    2 气虚血瘀,肺气不利

    多系体虚易感外邪,咳喘反复发作,发病特点为咳喘较轻,遇劳即发,反复不已,以益气活血为主,结合化痰平喘、利肺等施治,方选补阳还五汤合雷公藤并随证加减,多配伍血肉有情之品,如紫河车、冬虫夏草、全蝎等祛邪扶正。

    例2:钱某,男,48岁,1995年3月27日初诊。患者自幼哮喘,成年后病减。去年8月因天热劳累导致咳喘发作4次,每次持续时间不断延长,曾诊断为支气管哮喘,经中西药治疗未愈。诊见鼻塞流涕,喉中轻度哮鸣音,咳痰清稀色白,面白唇暗,气短乏力,纳差,舌紫黯、苔薄腻,脉弦细。双肺底可闻及较低哮鸣音,中医辨证属肺脾气虚,痰瘀阻滞,肺失宣肃,治宜益气活血,化痰宣肺。方用补阳还五汤加减。处方:黄芪、葶苈子各15 g,当归、川芎、党参、白术、陈皮、赤芍、僵蚕各12 g,桃仁、红花、地龙各9 g,麻黄、射干、甘草各6 g。另服雷公藤多甙片,每天3次,每次20 mg。进药7剂,哮喘已息,痰少咳微,仍感乏力,继以上方减麻黄、射干治疗。半年后告知未再发作。
, http://www.100md.com
    按:本案气虚血瘀,肺失宣降,选补阳还五汤加减,取“异病同治”之意,方中参、芪、白术益气健脾;赤芍、川芎、桃仁、红花、地龙、雷公藤化瘀利肺;麻黄、射干、葶苈子宣肺化痰,共奏益气活血,化痰宣肺之效。

    3 体会

    活血化瘀法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报道虽不多见,但明代医家已指出“治咳喘不离乎肺,不只于肺”,提出治疗不能拘于常法。作者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对于顽固性咳喘,据久病多瘀的理论,常配合活血化瘀法,疗效比单纯用传统方法明显提高,关键在于必须把握其瘀症必具备,否则耗散气血,耽误病情。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川芎、地龙、丹参、桃仁、红花等活血化瘀药具有改善血液循环,有利于炎症的吸收及抗过敏作用和解除支气管平滑肌痉挛作用。说明活血化瘀在支气管哮喘治疗中确有疗效,需进一步观察研究。

    (收稿日期:1998-11-16)

    ,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