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新中医》 > 1999年第6期
编号:10251569
养阴化瘀汤治疗肺结核少量咯血80例
http://www.100md.com 《新中医》 1999年第6期
     作者:杨清芬 傅志慧

    单位:广州市胸科医院,广州市横枝岗62号(510095);广州中医药大学 第一附属医院(510405)

    关键词:咯血;中药疗法;@养阴化瘀汤;治疗应用;养阴药;治疗应用;活血祛瘀药;治疗应用;结核;肺;并发症

    新中医990615 笔者根据元代医家朱丹溪“痨瘵主乎阴虚”及清代医家王清任“离经之血即是瘀”的学说,自拟养阴化瘀汤治疗肺结核反复少量咯血及血丝痰,疗效较好,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80例中,男52例,女28例;年龄21~30岁5例,31~40岁11例,41~50岁20例,51~60岁26例,60岁以上18例。

    1.2 诊断标准 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的肺痨病的诊断依据。
, http://www.100md.com
    1.3 辨证分型 反复少量咯血(少于100 ml)30天以内的患者32例,为阴虚火旺型;长期反复血丝痰(7~180天)的患者48例,为肺阴亏虚型。

    2 治疗方法

    以养阴化瘀汤治疗。药物组成:生地黄、熟地黄、麦冬、百合、赤芍、牡丹皮、阿胶(烊)、白及、百部各15 g,花蕊石、仙鹤草各30 g,三七末(冲)5 g,甘草10 g。咳甚、口干、痰黄稠者,加桑白皮、芦根、川贝母;火旺者加黄芩、紫花地丁;阴虚者加玄参、沙参;低热盗汗者加银柴胡、地骨皮、糯稻根、浮小麦。每天1剂,水煎服。

    3 治疗结果

    显效(服药2周,咳嗽、咯血或血丝痰消失)28例;有效(服药1个月,咯血消失,咳嗽、血丝痰明显减少)43例;无效(服药1个月,咳嗽、咯血、血丝痰等症状无明显改善者)9例。总有效率为88.8%。
, 百拇医药
    4 病案举例

    张某,男,71岁,1997年9月30日以咳嗽、痰多、潮热、盗汗1个月,咯血2天为主诉入院。患者1个月前患感冒出现咳嗽、咳痰黄稠,伴潮热,盗汗。曾到某医院门 诊就诊,按支气管炎治疗,症状未见好转,咳嗽逐渐加剧,2天前突然咯鲜血约100 ml。患者15年前有肺结核病史,经抗痨治疗已愈。入院后作X线胸片检查,提示:双上肺野见片絮状阴影,以左上肺野为甚,其密度不均,边缘不清,未见透亮区。痰培养结核杆菌(+),ESR25 mm/1h。西医诊断:浸润型肺结核并咯血。给予四联抗痨药: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链霉素治疗,对症用止血药6-氨基己酸及垂体后叶素5天,咯血仍未停止。乃请中医会诊。症见咳嗽、少量咯血,血丝痰呈鲜红色伴五心烦热,盗汗,形体消瘦,面色晦暗,口干欲饮,舌红边有瘀斑、苔少,脉细涩。中医诊断①肺痨,②咳血。证属阴虚火旺,瘀阻肺络型。治以止血化瘀,滋阴降火。方用养阴化瘀汤。处方:生地黄、麦冬、百合、黄芩、紫花地丁、花蕊石、仙鹤草、阿胶、白及、百部、桑白皮、地骨皮、三七、甘草。服药3剂,咯血停止,但仍有血丝痰,且肺阴虚症状较明显,上方去黄芩、紫花地丁,加玄参、沙参、熟地黄。服药2周后,血丝痰消失,咳嗽减少,去花蕊石、仙鹤草,继续服药1个月,咳嗽、潮热、盗汗症状全部消失。复查痰培养结核杆菌(-),X线胸片见:双上肺片絮状阴影吸收好转。继续服抗痨药治疗半年痊愈。
, 百拇医药
    5 讨论

    肺结核反复少量咯血或长期血丝痰,多为肺阴亏虚,导致阴虚火旺,火灼肺金,肺络受伤,血不循经外溢则出现咯血,轻症可出现血丝痰。血属阴,瘀血不祛,又可耗伤肺之阴液,使肺阴更加亏虚。阴虚为本,瘀血为标。咯血时重在治标,宜止血活血化瘀,佐以养阴润肺。反复血丝痰时,宜养阴润肺,佐以活血化瘀。祛瘀药与养阴药并用,可减少养阴药的滋腻性,还可以达到祛瘀生新,宁血补虚的功效。自拟养阴化瘀汤治疗肺结核反复少量咯血或血丝痰的病人,疗效满意。方中生地黄、熟地黄、百合、麦冬滋养肺阴;牡丹皮、赤芍凉血活血化瘀;仙鹤草、白及、 花蕊石、三七止血,花蕊石、三七止血而不留瘀,花蕊石对血不循经上逆之出血用之疗效满意,用量30~50g;阿胶养血止血,尚能滋阴润肺;百部亦能润肺止咳;黄芩、紫花地丁有清热解毒杀虫之效。全方合用,共奏止血化瘀,养阴润肺之功。

    (收稿日期:1998-10-05)

    ,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