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腹部外科》 > 1999年第6期
编号:10252843
乙状结肠系膜多发性囊肿伴脂膜炎误诊一例报告
http://www.100md.com 《腹部外科》 1999年第6期
     作者:廖圣芳 张诚华 凌小明

    单位:271500 山东省东平县人民医院外一科

    关键词:

    乙状结肠系膜多发性囊肿伴脂膜炎误诊一例报告 女性,40岁,已婚育,农民。因下腹部疼痛4天伴发热而入院。入院前4天突感下腹部剧烈疼痛,尤以左下腹为甚,伴恶心,呕吐2次,为胃内容物。随后出现发热,最高达39.5℃。曾于院外给予先锋Ⅴ、灭滴灵等治疗,热退,疼痛有所减轻。为求进一步诊治就诊于我院妇产科。B超示“左侧多房性卵巢囊肿”,发病后大便呈稀水样,无里急后重感,体检:体温37.5℃,血压97/60mmHg(1mmHg=0.133kPa)。腹部平坦,下腹压痛,尤以左侧为甚,无明显反跳痛及肌紧张,未触及明显肿块,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8次/分。妇检示“盆腔压痛,子宫及双附件区触诊不满意”。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1.5×109/L,中性粒细胞0.78,淋巴细胞0.22。诊断为:左卵巢囊肿并蒂扭转。于当日急诊行剖腹探查术。术中探查见子宫、双侧卵巢及输卵管均正常。乙状结肠可见有一约25cm肠段有大小不等肿块。部分呈实质性,部分呈囊性,其中最大肿块为15cm×12cm×8cm,呈分叶状,乙状结肠系带增宽约2.5cm。乙状结肠系膜也可触及实质性肿块,质地中等,部分肿块呈暗紫色。乙状结肠脂肪垂均有大小不等肿块,在分离肿块时见与乙状结肠浆肌层粘连,易出血。因此,部分乙状结肠不能保留,乃行肿块肠段连同系膜一并切除。病理检查:乙状结肠系膜多发性囊肿伴脂膜炎。术后腹痛消失,痊愈出院,随访已3年,无复发。

    讨论:肠系膜囊肿多见于儿童,成人多为肿瘤,成人乙状结肠系膜多发性囊肿伴脂膜炎,临床更少见。本病特点:成年女性患者,已婚育,左下腹疼痛尤甚,伴发热,结合妇检触诊不满意,特别是B超印象结果,极易使本病误诊为卵巢囊肿蒂扭转。但仔细分析病史:若患者为卵巢囊肿扭转,病程已4天,应该一般情况很差,甚至可出现休克,且不可能应用抗生素后症状即明显缓解。腹部也应该触及肿块等体征,妇检也应触及肿块等相应体征。故该病例误诊之原因为过分依赖于B超印象,未对病史及检查结果做全面分析。

    (收稿:1999-08-09),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