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实用医学杂志》 > 1999年第7期
编号:10210477
感染性腹泻患儿红细胞SOD、血浆丙二醛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http://www.100md.com 《实用医学杂志》 1999年第7期
     作者:阎 石 杨 军 孟晓晖 李 乐 邹淑新 王 丽

    单位:阎 石 杨 军 孟晓晖 李 乐 邹淑新 王 丽 河南省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科(450000)

    关键词:

    实用医学杂志990718 近年研究表明,自由基损伤与感染性腹泻的发生有关。我们自1996年以来,对32例感染性腹泻患儿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血浆丙二醛(MDA)的变化进行检测并应用大剂量维生素C进行抗氧化治疗,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治疗组(感染性腹泻组):32例患儿,男18例,女14例,年龄最小3个月,最大5岁,均按《儿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4版,1995年)感染性腹泻诊断标准取材,其中病毒感染12例,细菌感染20例(细菌性痢疾10例,鼠伤寒杆菌感染2例,致病性大肠杆菌及其它细菌感染8例);(2)对照组(健康儿童组):30例,其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最小3个月,最大5岁。
, http://www.100md.com
    1.2 方法 (1)治疗组:均于疾病初治前给予维生素C 300 mg·kg-1·d-1(≤5 g/d),加入5% GS静滴,浓度100 mg/ml,每日1次,5天为1疗程。全组患儿应用维生素C前及应用后1小时,分别测定红细胞SOD(SOD·Hb)活性,MDA含量。SOD·Hb测定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结果用nU/ml表示,MDA采用硫代巴比妥酸(TBA)比色法测定,结果用nmol/ml表示,试剂盒由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提供。22例于用药前、后1小时作血气分析,32例于用药前、后1小时作尿pH测定,以及用药前及用药1疗程后作尿常规、血电解质检查。同时观察静滴维生素C过程中有无局部静脉炎出现。(2)对照组:1周内无明显感染病史者,于清晨静脉采血送检。

    1.3 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用±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用药前后用配对t检验。
, 百拇医药
    2 结果

    2.1 各组儿童SOD·Hb活性及血浆MDA含量比较见表1。表1结果表明,治疗组治疗前SOD·Hb活性明显低于治疗后1小时及健康组,治疗组治疗1小时后SOD·Hb活性仍低于健康组。治疗组治疗前MDA含量明显高于治疗后1小时及健康组,治疗组治疗1小时后MDA含量仍高于健康组。

    2.2 20例患儿应用维生素C前、后1小时血气分析结果,其中15例血pH平均下降0.008;其余5例为代谢性酸中毒,用药前血pH值分别为7.28、7.29、7.30、7.30、7.31,用药后1小时分别为7.29、7.29、7.31、7.32、7.32,平均升高0.01;用药前CO2CP分别为12、12、13、13、15(mmol/L),用药后1小时分别为12、13、13、14、16(mmol/L),平均升高0.6。治疗组用药前及用药后1小时,5天后尿常规检查,除尿pH平均下降0.49外,其余各项均无异常改变。用药5天后血电解质检查与用药前相比,未出现异常;全部病例静滴局部均未出现静脉炎表现。
, 百拇医药
    表1 各组儿童SOD·Hb活性及MDA含量比较(±s) 组别

    编号

    n

    SOD·Hb(nU/ml)

    MDA(nmol/ml)

    健康组

    (1)

    30

    176.49±28.2

    4.08±0.7
, 百拇医药
    治疗组 用药前

    (2)

    32

    74.87±20.42

    7.67±2.23

    用药后1 h

    (3)

    32

    146.44±36.52

    4.94±1.2

    注:SOD·Hb组:(1)与(2)比较,t=17.338,P<0.001;(2)与(3)比较,t=9.675,P<0.001;(1)与(3)比较,t=3.53,P<0.01。MDA组:(1)与(2)比较,t=8.480,P<0.001;(2)与(3)比较,t=5.496,P<0.001;(1)与(3)比较,t=3.53,P<0.01。
, http://www.100md.com
    3 讨论

    研究表明,感染性腹泻时,细菌或病毒侵入肠粘膜,其固有层各类炎性细胞增多,多形核嗜中性白细胞及巨噬细胞对微生物进行吞噬时,释放大量的超氧阴离子()和H2O2相互作用产生羟自由基(HO·),HO·使细胞不饱和脂肪酸过氧化,脂质过氧化生成增加,达到一定程度时,损伤生物膜,过氧化物和自由基可刺激肠道液体的分泌,最终引发或加重腹泻。内藤裕二报道,缺血性肠炎、伪膜性肠炎、药物性肠炎、放射性肠炎以及内毒素休克和DIC综合征时的肠出血坏死现象等病理过程均有氧自由基参与[1]。当机体受严重胃肠疾患创伤而处于应激状态,及胃肠接触某种物质引起急性胃肠粘膜病变而发生浅表性糜烂、坏死时,脂质过氧化反应在病变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1]

    临床观察表明,感染性腹泻患儿极期SOD·Hb活性明显低于健康儿童,MDA含量则明显高于健康儿童,表明儿童患感染性腹泻时,体内氧自由基急剧增多,进而激发自由基连锁反应,使脂质过氧化,导致MDA含量增高,而SOD·Hb则被大量消耗,与文献报道一致。治疗组大剂量抗氧化剂维生素C应用后1小时,SOD·Hb活性及MDA含量与用药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与健康儿童相比,亦有明显差异。表明大剂量维生素C静滴可迅速使SOD·Hb活性明显升高,MDA含量则明显降低,起到了清除自由基,保护自身抗氧化功能的作用。同时也表明对感染性腹泻患儿应用大剂量维生素C,具有重要治疗价值。而治疗组患儿用药后1小时,SOD·Hb活性及MDA含量仍未达到正常水平,表明体内炎性细胞仍不断产生过多的,脂质过氧化进程仍在继续,尚需进一步抗氧化治疗。
, http://www.100md.com
    研究表明,血循环中大剂量维生素C可以单独、迅速、有效地清除自由基,并具有保护血中其它抗氧化剂的功能[2]。血气分析结果表明,维生素C 300 mg·kg-1·d-1(≤5 g/d)静滴,对血pH影响很小,且对酸碱平衡失调尚有调节作用,其机制可能在于通过减轻自由基反应,使机体代谢得到改善所致[3]。大剂量维生素C应用前后尿pH改变极微,尿常规无异常改变,表明对肾脏无损害,且对体内电解质、内环境无影响,临床应用安全,疗效确切。并提示,SOD*Hb活性及MDA含量的动态变化,可作为感染性腹泻患儿存在氧化与抗氧化平衡紊乱的指标。

    4 参考文献

    1 内藤裕二,他. 消化器疾患とフリ一ラツカル,同. 最新医学,1990,459(9):1773.

    2 远 博. 维生素C保护血脂免受自由基破坏. 国外医学情报,1990,11(1):6

    3 何颜霞,胡皓夫. 大剂量维生素C在新生儿再灌注损伤的应用.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6,11(4):218.,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