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实用医学杂志》 > 1999年第7期
编号:10210485
PCR技术在儿科结核病诊断中存在的问题
http://www.100md.com 《实用医学杂志》 1999年第7期
     作者:杨镒宇 李建英

    单位:杨镒宇 广州市儿童医院(510120);李建英 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关键词:结核,肺;聚合酶链反应;DNA,细菌;分枝杆菌,结核

    实用医学杂志990709 摘 要 目的:观察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在结核病临床诊断上的应用以及存在的问题。方法:22例结核病符合临床诊断标准,50例对照组,应用PCR技术,经凝胶电泳法检测结果。结果:血样本TB-DNA-PCR的阳性率为结核组18.18%,对照组36.00%,敏感度18.18%,特异性64.00%,假阳性36.00%,假阴性81.82%。18例结核病未经抗结核治疗予复查,仅8例阳性,占44.44%。结论:应用定性PCR技术检测结核血标本的敏感度低,其较高的假阳性和假阴性结果应引起注意。PCR技术在结核病诊断上的应用尚要解决取样、操作技术、判断结果的标准化和量化问题。在诊断结核病时不能脱离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影像学,病原学和血清学。
, http://www.100md.com
    选择1997年广州市儿童医院72例可疑患儿,采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标本中的结核菌,结果与临床不符,现对其存在问题进行探讨。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组72例,男42例,女30例,年龄6月~12岁。

    1.2 临床表现 发热60例(83.37%),咳嗽51例(70.83%),厌食20例,盗汗3例,消瘦2例。临床诊断:支气管肺炎25例,支气管炎14例,脓胸1例,结核性脑膜炎(含结核性脑膜脑炎)12例,肺结核10例,病毒性脑炎10例。50例非结核患儿仅2例有结核接触史,除1例外全部接种卡介苗(BCG)。结核病组22例中10例结核接触史明确,接种BCG 14例,另8例未接种。结核菌素纯蛋白衍化物(PPD)试验结果:非结核组仅2例呈弱阳性;结核组有8例弱阳性,4例阳性到强阳性。

    1.3 检查方法 用美国PE公司新一代PCR(9600)扩增仪。用干净试管采集血和/或脑脊液(CSF)标本,行TB-DNA-PCR检查,标本经扩增仪扩增后,经凝胶电泳法检测结果。用干净试管采集血清和/或CSF,用金标法,行分枝杆菌IgG检查。结核菌素实验:取PPD 5 Iu作皮内注射。结果判断以注射后48~72小时(以72小时为准)观察结果。阴性:局部无反应或仅有发红而无硬结;可疑阳性(±):红肿及硬结最大横径小于0.5 cm;弱阳性(+):红肿及硬结最大横径小于0.5~0.9 cm;阳性(++):红肿及硬结最大横径1~1.9 cm;强阳性(+++):红肿及硬结最大横径在2.0 cm以上;极强阳性(++++):除红肿及硬结外,局部发生坏死或起疱,或伴有发热全身症状[1]
, http://www.100md.com
    2 结果

    72例均为发热或咳嗽1周以上患儿行血清和/或CSF的TB-DNA-PCR检查。血清的TB-DNA-PCR检测结果,见表1。结果表明,敏感度18.18%,特异度64.00%。其中22例有一项或两项阳性,占30.56%;只有4例最后符合结核的临床诊断,只占18.18%。非肺结核组18例血和/或CSF的TB-DNA-PCR阳性复查仅8例阳性。12份结核组CSF的检测结果全部阴性,16份非结核组CSF的有2份阳性。

    表1 血标本TB-DNA-PCR检测结果 组 别

    例数

    TB-PCR

    阳性例数

    阴性例数

, http://www.100md.com     阳性率(%)

    结核组

    22

    4

    18

    18.18

    非结核组

    50

    18

    32

    36.00

    u=1.818,P>0.05

    2.2 72例行血的分枝杆菌IgG检查和1例行CSF的分枝杆菌IgG检查均为阴性。
, 百拇医药
    2.3 72例X线胸部平片,正常22例,支气管肺炎25例,支气管炎14例,肺结核10例,脓胸1例。

    2.4 22例临床诊断结核病符合结核病的诊断标准。

    3 讨论

    结核病为经呼吸道传染病,因小儿非特异以及特异性免疫低下,接触病原体后发病以及隐性感染机会均较成年人高。本资料结核组大部分有明确接触史,72例中有8例未接种BCG而发病,所以,结核病接触史和BCG接种史对于结核病诊断是重要的病史和依据。而14例已经接种BCG的小儿患病,可能是注射疫苗方法不当,疫苗效价不稳定,不能产生足够的早期细胞因子以抵抗入侵的结核菌,使之建立的主动免疫不足[2]。非结核组仅有2例PPD弱阳性,进一步说明小儿普遍存在细胞免疫低下。但是PPD阳性仅见于结核组,故有诊断意义。只有定期复种BCG,并严格掌握标准的疫苗注射法,控制疫苗效价,才能达到免疫预防的目的。
, 百拇医药
    IgG在急性感染期出现,分枝杆菌IgG阳性为结核活动的标志,特异性高[3,4]。可是,在小儿结核的阳性率仍不高,是否与小儿体液免疫低下,抗体滴度过低而呈阴性有关,有待进一步证实。

    PCR是近10年发展起来的临床检查技术,是通过对被检微生物DNA/RNA的扩增,使之呈几何级数增加,再通过免疫电泳以相应检测结果,其高敏感性和特异性已被公认[5]。本组资料结核组TB-DNA-PCR阳性率低,非结核组出现较高TB-DNA-PCR的阳性率,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不高,同Cegielski等[6]报道的结果相一致。但是,与实际患病不相符,造成假阳性的原因要作多方面考虑。结核组的阳性率不但不高,反而较非结核组为低,但无显著性差异。PCR扩增的对象是DNA/RNA,例如理论上只要被检样本中存在相应DNA/RNA,扩增成功便呈阳性。样本中带DNA/RNA的途径有来自活体微生物,来自死亡微生物的残留细胞器,或者取样过程中的污染。本组资料原TB-DNA-PCR阳性的病例未经抗结核治疗而复查的阳性率低于一半,提示检测系统重复性低或样本中存在一过性TB-DNA,来自血样本的称为一过性DNA血症。其阳性率偏高,可能与小儿群体普遍隐性结核接触史有关,但是由于免疫低下分枝杆菌IgG并无阳性反映,PPD试验也只有少数显示阳性。因此,TB-DNA血症远多于TB菌血症。因为前者除部分反映真性菌血症和样本污染,暨活TB菌外,不排除非活菌残留DNA,多数不发病,是高假阳性和低敏感性的主要原因;而TB菌血症是发病的直接证据。
, 百拇医药
    由此推知,新技术应用不当亦会造成临床误诊。临床上,结核病的诊断还是以发热、咳嗽、盗汗、厌食、消瘦,结核接触史,接种史,PPD试验,X线照片为依据。本组资料提示:CSF细胞及生化常规检查,静置菌膜查抗酸杆菌仍然对结核性脑膜炎有特异性。对可疑病例常规抗感染不凑效,给以试验性抗结核治疗可以助诊。

    在应用PCR等新技术的时候,最好取样本时严格无菌操作,统一取样方法,尽量减少假阳性。尽管这样,因为目前广泛应用的是定性PCR技术,其试剂性能和结果检测的方法各异,样本TB-DNA-PCR检查的特异性会掺差不齐,假阳性率仍然会偏高,因此,该检查尚未法定成为结核病的诊断依据[7]。最近2年,国外已经发展成定量PCR技术,对特异性病原体DNA/RNA进行定量研究,确定样本的启始量,可鉴别基因相似的病原体,以便更特异地诊断病原,判断病人的感染程度以及临床疗效评价[8],将会成为更特异的临床检测手段。PCR扩增技术与DNA探针相结合可以降低假阴性和假阳性率[9,10],或者PCR技术与Southern杂交技术相结合,可以进一步提高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11]
, 百拇医药
    4 参考文献

    1 何广学,张力兴,屠德华,等. 测量皮内结核素试验反应两种方法的对比研究. 中国防痨,1997,19(3):133~136.

    2 Sugisaki K,Danrenbery AM,Jr Abe Y,et al. Nonspecific and immune-specific up-regulation of cytokinase in rabbit dermal tuberculosis(BCG) lesions. J Leukoc Biol,1998,63(4):440~450.

    3 谭淑珍,张 鹏,刘敬忠,等. 检测血清中LAM-IgG对结核诊断的分析与探讨. 中国防痨,1997,19(3):136.

    4 熊礼宽,林振南,黄俊新,等. 血清38 KD-IgG抗体和分枝干菌IgG抗体检测对肺结核价值的探讨. 深圳医学,1996,9(5):7~8.
, 百拇医药
    5 赵新劳,欧阳杰,张成军,等. 聚合酶链反应在结核诊断上的应用.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5,18(4):198.

    6 Cegielski JP,Deilin BH,Morris AJ,et al. Comparison of PCR,culture,and histopathology for diagnosis of tuberculosis pericarditis. J Clin Microbiol,1997,35(12):3254.

    7 潘毓萱. PCR技术在结核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及存在问题.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5,18(4):197~198.

    8 Afghani B. Rapid differentiation of mycobcterium tuberculosis and mycobacterium bovis using glycerol susceptibility and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J Investing Med,1998,46(2):73~75.
, 百拇医药
    9 李小英,张 捷,寇丽筠,等. 聚合酶链反应与DNA探针检测临床标本中结核分枝杆菌的评价. 中国防痨,1997,19(1):33~35.

    10 Unghes MS,Beck LA,Skuce RA,et al. Development of mycobacterial species-specific DNA probes by subtraction hybridization. FEMS Microbiol Letl,1997,156(1)31~36.

    11 张少静,翟振国,田清武,等. 不同检测手段对结核病诊断价值的比较. 康复与疗养杂志,1996,11(4):156~158.?,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