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江苏医药》 > 1999年第7期
编号:10217162
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临床分析
http://www.100md.com 《江苏医药》 1999年第7期
     作者:郑 帼

    单位:南京市儿童医院(210008)

    关键词:

    江苏医药990724 我科从1994年至1996年共收治川崎病患儿41例,其中21例应用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41例均为本院住院病例,符合日本1984年9月修订的川崎病诊断标准。其中男26例,女15例,年龄为3个月~9岁。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1例,用阿司匹林加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治疗;对照组20例,单用阿司匹林治疗。辅助治疗两组相同。

    治疗方法:两组患儿均采用阿司匹林、抗生素治疗及对症处理。治疗组于入院后(病程10天之内)即给予IVIG,剂量为400mg.kg-1.d-1,连用5天。两组病例均随访血常规、血沉、心脏多普勒超声心动图。
, http://www.100md.com
    治疗结果:从冠状动脉病变来看,治疗组一过性冠状动脉扩张(CAD)发生率为23.8%;其中冠状动脉瘤(CAA)发生率为9.5%,且有1例患者于病程第13天才开始使用IVIG;对照组CAD为45.0%;其中CAA发生率为30.0%。由此可见,IVIG治疗川崎病可明显降低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率,尤其是CAA的发生率。从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来看,治疗组的发热天数、血白细胞最高值、血红蛋白最低值及血沉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值<0.01或<0.05,说明IVIG能较好地改善患儿的主要症状及部分实验室检查结果。

    讨 论

    川崎病的病因至今未明。其病理改变为全身血管(特别是冠状动脉)为主的变态反应性小血管炎症已被证实。1984年日本川崎病研究组制定了六条诊断标准,本文病例均符合此诊断标准。过去贯以阿司匹林作为治疗川崎病的首选药物。但有作者报道,在川崎病早期(病程10天之内)IVIG与阿司匹林合用可有效控制发热天数与白细胞计数升高,并显著降低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日本1009例川崎病的研究揭示一过性冠状动脉扩张占46.5%,冠状动脉瘤占20.8%。Newburger研究证实早期IVIG+阿司匹林治疗可防止动脉瘤形成,使冠状动脉瘤的发生率降为3%~6%。本文治疗组的患儿(除1例外)皆于病程10天之内阿司匹林与IVIG合用,剂量为400mg.kg-1.d-1,连用5天,结果CAD的发生率为23.8%,CAA的发生率为9.5%。而单用阿司匹林对照组,CAD的发生率为45.0%,CAA的发生率为30.0%,并在缩短发热天数、改善血白细胞最高值、血红蛋白最低值及血沉方面有显著性差异。这与Newburger等(1986)、Kato(1988)及章晓鸽(1991)的研究结果相似。表明在川崎病早期大剂量IVIG对降低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率,尤其是CAA的发生率是安全有效的,对改善患儿的主要症状及部分实验室检查结果有重要意义。IVIG作用机理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1)突然大剂量IVIG超过了IgG的调节阈值,对免疫调节细胞产生负反馈作用,结果使抑制性T细胞增多和被激活的带有DR抗原标志的辅助性T细胞减少,从而显著减少外周血单核细胞自发合成IgG。而阿司匹林则无此作用;(2)大剂量IVIG可能封闭了血管内皮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和血小板表面的Fc受体,从而阻断了血管表面的免疫性炎症反应;(3)IVIG可能提供某种特殊抗体。由于丙种球蛋白价格昂贵,临床普遍使用有一定困难,目前认为存在有冠状动脉瘤高危因素的患儿:(1)发病年龄在1岁以内;(2)C反应蛋白强阳性;(3)血小板低于20×109/L;(4)血浆白蛋白低于3.5g/dl及红细胞压积低于35%,应及早使用IVIG为宜。本组接受IVIG治疗的病人未出现明显副作用,但短期大剂量IVIG,使心脏负荷增加,可能会出现轻度充血性心力衰竭,以及大剂量生物制剂有可能产生的过敏反应应值得注意。,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