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黑龙江医学》 > 1999年第7期
编号:10217982
浅析微粒污染与临床静脉用药
http://www.100md.com 《黑龙江医学》 1999年第7期
     作者:付巍 张丽波 丁丽君

    单位:付巍 张丽波 丁丽君 黑龙江省第二医院

    关键词:

    黑龙江医学990758 静脉输液和静脉注射是临床治疗中的重要方法之一。而操作中造成的微粒污染又是造成输液反应的主要原因之一。现将微粒引起的输液反应作一阐述。

    1 微粒污染的主要来源

    微粒多为不溶性微粒,其不溶于水,不能被代谢,一旦进入人体可终身存留。输液治疗过程中的微粒主要来源有以下四方面:

    1.1 一次性输液器具

    在生产一次性输液器具中,消毒不严格或因组装过程中造成一次性 输液器具本身带有微粒异物。

    1.2 空气环境污染多与处置室空气消毒净化和无菌物品管理不严,陪护人员过多等有关 ,使空气中含有大量的尘埃纤维和细菌。

    1.3 玻璃安瓶

    配药过程中锯割安瓶后,开启时落入药液中的玻璃屑。我们曾在临床进行 过操作实验。用20支装2ml药液的安瓶水剂在相同外界环境下分两组操作,一组砂轮锯割后 即开启,另一组砂轮锯割后用酒精棉球消毒再开启。

    如果安瓶在砂轮锯割后用酒精棉球消毒再开启,那么,微粒污染机会就会减少约1/4。

    1.4 橡胶塞污染

    抗生素多为橡胶塞类瓶装粉针剂,如青霉素类,先锋霉素类等药物。因在配药过程中,注射器针头反复穿刺瓶塞,导致橡胶塞微粒进入药液 。

    2 微粒对人体的危害

    我国1990年版药典明确规定:每毫升输液剂中直径>10μm的不溶微粒不能超过20个,直径>25μm不溶微粒不能超过2个。

    临床工作中,配制药液的一次性注射器针头型号为9~16号,也就是说配制药液时针头切下 的橡胶塞微粒最大直径可达1600μm。而人体毛细血管直径平均7~12μm,当人体内的微粒 直径大于毛细血管直径时,将会引起血管栓塞,对人体产生危害。可引起肺内肉芽肿和肺水肿;静脉炎和血小板减少;反应及热原样反应;或引起局部组织血栓和坏死。

    3 预防措施

    3.1 制药厂家要严把药品本身的质量关,同时选择质量好的安瓶和橡胶塞用于药品的包装上,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会减少微粒污染。

    3.2 加强管理,改善医院内的环境条件,定时对配药室进行净化消毒。配制药液时,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病室内,减少陪护和探视人员,保持病室内空气新鲜。

    3.3 临床治疗操作时加强责任心。配制安瓶包装的药液时,要在砂轮割锯后用酒精或碘仿棉球消毒后再开启。开启安瓶时,切勿用镊子等物品敲开,以减少玻璃微粒的污染。如果需配制橡胶塞类瓶装粉针剂时,注意选择锐利不带沟的针头,最好针头型号也略小,以减少橡胶塞微粒的污染。在静脉输液时,尽量减少输液瓶的摇动,这样较大的微粒会沉积于瓶口周围,以减少微粒进入人体的机会。

    3.4 静脉输液时,在输液器终端安装过滤器,可截留任何途径造成的输液微粒。因终端过滤器能可靠地过滤10μm以上的微粒,使微粒不能进入血管内,避免微粒对人体危害,保证输液的顺利进行。

    (收稿日期:1999-01-16),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