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新中医》 > 1999年第7期
编号:10230650
升清降浊与胃肠运动的关系及临床应用
http://www.100md.com 《新中医》 1999年第7期
     作者:孙维峰

    单位: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广州市流花路111号(510010)

    关键词:

    新中医990735 胃肠运动是消化生理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消化道内容物转运起着关键作用。目前,胃肠平滑肌的肌电调节机制与胃肠运动的关系,以及运动与胃排空的关系开始为人们所认识,胃肠动力学的研究逐渐成为国内外胃肠病学的热门课题。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注意到,慢性胃病患者的临床表现有时和胃粘膜病变程度不成正相关系。如有些患者胃镜检查胃、十二指肠溃疡已愈合,炎症已减轻,幽门螺旋菌转阴,但临床症状仍不消失,常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烧心、腹胀、早饱、反酸、嗳气等症状,因而认为除胃粘膜病变外,还存在胃肠动力障碍问题。对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非溃疡性消化不良等慢性胃病存在胃肠动力障碍者,中医多归属于痞证范畴。痞者痞满之意,为胃气失于和降、胃排空延缓,故痞满饱胀。其病机乃中焦气机逆乱,升降失常,与胃肠动力障碍这一现代医学的病理机制相当。
, http://www.100md.com
    《素问*六微旨大论》指出:“升降出入,无器不有”。升降出入是人体气机的基本运动形式,是脏腑经络、阴阳气血矛盾运动的基本过程。升降出入无序,则导致阴阳气血失调,脏腑功能紊乱。这种极其复杂的生理病理、物质代谢过程虽在各脏器中进行,但脾胃居中焦,为升降之枢纽,在人体气机升降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脾胃升降相辅相成,共同完成饮食的消化、吸收、输布全过程。脾气主升,协诸脏之气升,若脾阳虚则运化无权,清阳不升,水谷不化;若脾运化水谷精微不能与肝之疏泄相协而上输心肺,则心肺之气不能布散精微物质,从而导致气血化源不足,出现头目昏花,脘腹胀满,脾虚泄泻,水湿内停等病理。胃气主降,协诸腑浊气下降,助胆气下降,与小肠合主消化、吸收精微物质,与大肠并主传导糟粕,以保持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及食物残渣的传导和排泄,完成胃实肠虚,肠实胃虚、虚实交替的新陈代谢。反之则出现气机不降之呃逆、胃脘胀痛、呕吐、或便秘等传导失常的病理变化。

    临证对于慢性胃病之痞证的治疗,既要重视顺气和胃降逆,又要健脾使脾气得升,从而为胃气下降创造条件。即使见胃气壅滞而痞满胀闷之症状,亦不应见胃治胃,而应脾胃同治。单纯的理气降浊之品纵可开痞于一时,终因脾虚中寒未能恢复而复痞;单纯的健脾升清之药虽可温运助健,终因升降之机失调而效果欠佳。笔者根据脾胃升降理论认为,脾胃升降失常的内在因素主要由于中气虚弱,亦即脾脏本虚,故拟定升降散治疗本病。该方组方用药以调理脾胃功能为要旨,注意维护“胃气”,促使脾胃功能健运,升降出入平衡,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全方由具有健脾升清功效的黄芪、白术、干姜、草豆蔻、炙甘草和具有理气降浊功效的枳壳、酒大黄、竹茹、赭石、焦槟榔等两组药物组成。笔者曾对升降散拆方的实验表明:单纯的理气降浊组比单纯的健脾升清组对小鼠胃肠蠕动效果要好(P<0.05);但单纯的理气降浊组、单纯的健脾升清组及以升清为主佐以降浊组、以降浊为主佐以升清组4种不同剂量组,促进小鼠胃肠蠕动动作用均不及健脾升清与理气降浊合用组(即升降散原方)(P<0.05),说明升降散有明显促进胃肠蠕动作用,其组方配伍合理。
, 百拇医药
    在气机升降过程中,脾气主升,胃气宜降,若失其常度,当升不升,当降不降,或升多降少,或降多升少,都可破坏脾胃功能的动态平衡。脾胃升降失调是内伤疾病的主要机理,因此调理脾胃升降之机,对人体气道之宣通,气机之流畅有十分重要作用。脾升是胃降的前提,故升降散的组方中健脾药与理气药占有相同的比例。笔者观察,临床上脘闷、腹胀、早饱、嗳气等症状的产生非皆由气滞引起,相反脾虚为相当重要因素,使用健脾药有“虚者补之使通,寒者温之使通”之意。行气通腑等通降之药虽亦有明显的促胃肠蠕动作用,但临床上腹胀、脘闷等症状的产生亦可由于胃肠蠕动太过、强直性痉挛所产生,故如通降药太多,降浊太过,亦可生弊端。因此结合临床,只有从健脾治本着手,配合理气降浊,标本兼顾,才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修回日期:1998-10-06)

    ,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