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现代康复》 > 1999年第7期
编号:10247091
消化道息肉的分型与“小型息肉”的内镜治疗研究
http://www.100md.com 《现代康复》 1999年第7期
     作者:丁志辉 过亚静 张学俭 吴文忠

    单位:丁志辉 过亚静(江苏省荣军医院 无锡 214035);张学俭 吴文忠(江苏省宜兴市人民医院)

    关键词:消化道息肉分型;内镜;治疗

    现代康复990769

    摘要 目的:讨论消化道息肉的分型与“小型息肉”内镜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036例消化道息肉的内镜治疗资料。结果:内镜治愈率达95%。并提出了一种息肉分型方法。结论:新的分型方法有利于内镜诊治。

    A Study on Gastrointestinal Polyp Typing

    and Endoscopic Therapy for “ Small Polyp” .
, 百拇医药
    Ding Zhihui,Guo Yajing.

    Jiangsu Rongjun Hospital,Wu Xi 214035.

    Abstract Objective:To discuss gastrointestinal polyp typing and endoscopic therapy for “ small polyp” .Method:A retrospective review of endoscopic therapy records of 2036 patients with gastrointestinal polyp was executed .Results:Endoscopic cure rate was 95% .A typing technique for gastrointestinal polyp was preferred.Conclusion:The new typing techinque fits into endoscopic diagnosis and therapy for gastrointestinal polyp.
, 百拇医药
    Key words Gastrointestinal polyp Typing Endoscope Therapy

    内镜技术对临床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的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由于内镜技术的介入,给消化系统的疾病的诊治带来了一个精密检查、准确的早期诊断和微创伤无痛苦治疗的新时代。本文着重就消化道“小型息肉”的治疗方法与预防问题进行阐述讨论。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990年3月~1998年10月,内镜检查治疗的消化道息肉2036例,男性1533例,女性503例,年龄18~74岁,平均年龄45.5岁,其中60%以上患者年龄在47岁以上。上消化道息肉“小型息肉”1376例,其中男性892例,女性484例,男女之比1.84:1,下消化道息肉中小型息肉611例,男性417例,女性194例,男女之比2:1。
, http://www.100md.com
    1.2 方法

    1.2.1 无水酒清注射息肉脱落法 取一根内镜专用的特制长注射针经内镜活检孔插入胃肠内,对准息肉的顶部和蒂部注射无水酒精,使注射部位组织坏死而使息肉脱落。

    1.2.2 电切检钳钳除法 充分显露息肉,吸尽息肉四周的积液,保证治疗探头接触到息肉组织,钳住病变头部向上提起使基底形成一狭长假蒂,通电每次定时3~6s,3~4次,使组织凝固坏死。

    1.2.3 高频电凝、电切圈套切除法 镜检发现息肉后,自活检孔道送入圈套器,在直视下将圈套器适当张开,其平面与息肉蒂部纵轴相垂直,套住蒂部,确认已悬于肠腔之中,然后打开高频电源开关,电凝指数调在3~4.5档,电切指数调在2.5~3.5档,先踏电凝板2~4s再凝切,见套住的蒂部粘膜呈灰白或冒烟,再踏电切板2~4s息肉可摘除。

    1.2.4 微波凝固切除法 微波凝固是通过针状电极刺入出血病灶周边,辐射热量使组织凝固坏死,粘膜下血管出现凝固性血栓而止血,微波电极凝固范围和深度易于控制。当针状电极插入病灶2mm时,其最大凝固范围为3mm,选择微波80~120mA之间,充分显露息肉,吸尽四周的积液,每次用时10~15s,点灼3~4次,至少灼除2/3以上的息肉。
, 百拇医药
    1.3 结果

    1.3.1 病理组织学特点 2036例中炎性息肉1024例,增生性息肉622例,腺瘤性息肉390例;腺瘤性息肉中管状腺瘤性息肉56例,异型增生性息肉35例,腺瘤性息肉癌变9例。

    1.3.2 内镜下形态学结果 大多呈圆形或半圆形,个别呈乳头状或蕈状,分叶状或形态下规则,大多数在0.5~1.0cm之间,有时呈细而均匀的颗粒,或外表呈草莓状,表面粘膜光滑,桔红或鲜红,可有蒂或广基,长蒂息肉,顶端的变化比较明显,偶有白苔、发红或出血,极少部分表面糜烂,直径多为0.5~1.0cm,<2.0cm息肉936例,1.0~2.0cm684例,>2.0cm416例,微波治疗1782例,高频电凝摘除254例,<0.5cm息肉活检钳咬除325例,6例未在本院治疗。2036例消化道息肉内镜下一次性治愈率达95%,治疗后出血37例,其中28例保守治疗成功,5例内镜再治疗停止,3例止血药物灌肠成功,1例失败转外科治疗。
, 百拇医药
    2 讨论

    2.1 规范和比较统一的息肉的分型基本状况 息肉分型目前用较多二字来反映是客观的,应用上难以统一来形容是现实的。总体上的分型有:按大体形态学或组织学、病理、病生、病变性质等。目前国内外较多的是Morson的组织分类,即:肿瘤性、错构瘤性、炎症性和化生性四类。根据息肉数目多少分为多个与单发。根据有蒂或无蒂分为有蒂型、亚蒂型(广基型)按山田和中村的分类,以胃息肉为例,山田将胃内隆起性病变按其形态的不同,不论其性质将其分为四型,I型:隆起的起势部较平滑而无明确的境界;Ⅱ型:隆起的起势部有明确的境界;Ⅲ型:隆起的起势部略小,形成亚蒂;Ⅳ型:隆起的起势部有明显的蒂部。中村按息肉的形态和组织学改变的不同将其分为Ⅲ型:Ⅰ型最多,一般直径不超过2cm,有蒂多数,也有无蒂,表面比较光滑,呈颗粒状、乳头状或绒毛状,色泽与周围粘膜相同,也可呈暗红,多见胃窦部,此型与腺瘤性息肉相当。Ⅱ型:多见胃窦部与胃体交界处,息肉顶部常发红,凹陷,是由于反复的粘膜缺损,再生修复而形成,合并早期胃癌最多,组织学改变与Ⅰ型不同;Ⅲ型:呈平盘状隆起,形态与Ⅱa早期胃癌相似,此型相当于Ⅱa亚型异型上皮灶。同时尚有与结肠息肉相类似的由肠上皮而来的乳头腺瘤,癌变率较高,中村认为可列入Ⅳ型。山田和中村的分类分型无论在国内外、过去和现在一直被人们应用,说明了该分类分型的科学性、实用性。使诊断能较准确地反映疾病的部位、性质、病程,对指导诊断治疗用药及其它有效合理的手段选择、制订治疗方案和预后估计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 http://www.100md.com
    2.2 习惯性和随意性的息肉分型状态 无论在临床和各种病案及有关各种报告上还是各种学术期刊上,只要注意观察均可见各种各样的术语表述其分类型。这一问题不是术语表达问题,更不是应用方法问题,而是概念问题,我们认为概念不能混淆,矫正和统一是必行的。

    2.3 根据经验分型息肉分类分型 无论何种方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客观地反映疾病、为能解除疾病提供根据,本着这一原则,作者认为前人较多分类分型虽能反映疾病,但对指导临床运用内镜诊断和治疗息肉有较大的缺陷。息肉的大小已被较多学者认为是有无恶变的依据之一,息肉发病部位均在管腔,而管腔解剖直径较小而恒定,除此息肉在现代无论是诊断还是治疗多采用内镜这个工具,而内镜的管腔外径又小于脏器解剖内径,鉴于上述情况,用大、小型、特大型息肉分型,0.5cm以内为微型,0.5~2.0cm为小型,2.0~3.0cm为大型,3.0~5.0cm为特大型,不仅能反映息肉的良恶性的可能性,同时判断内镜切除的可能性及难度,以及内镜管腔直径的限制,息肉大小有否内镜治疗适应征,均有必要,故作者将其分为小型、大型和特大型,据此命名及其内涵所在,本文仅限小型息肉的讨论,其它型息肉不再命笔赘述。
, http://www.100md.com
    2.4 小型息肉内镜治疗经验

    2.4.1 传统的简便无水酒精注射息肉脱落法 这种方法为传统常用,目前已逐渐淘汰,但部分基层医院尚在开展,本院少数病例也有采用,因该方法简便、安全,成功率可达90%以上,但对较大的息肉需多次注射才能成功,极小的或细蒂的息肉则因注射时易打滑而难以刺中,注射量亦不易控制,而且疗效好坏均需内镜复查,又不能对息肉的全部作细致的病理切片检查,,无法获得病理确诊,目前临床上不常采用的原因就在于此。注射酒精剂量应根据息肉的大小和蒂的粗细来决定,息肉的顶部注射量可多些,而蒂部宜少,否则可造成基底部坏死过多而穿孔,一般每次注射量不宜大于1ml。

    2.4.2 息肉电切检钳钳除法 对小于0.5cm的息肉,我们全部采用电切检钳钳除。小于0.5cm息肉,多呈半球形、光滑,颜色与肠粘膜基本一致,稍突向肠腔。由于镜头吸引而形成的假息肉,如观察片刻即可消失。在诊治时可运用这一方法与息肉进行鉴别。钳咬中不能过多地灼除息肉,适当保留部分残基,但也有学者认为咬除必须彻底,否则易于复发。除此,热活检钳摘除可避免出血,切除比较彻底,常见于小型息肉摘除。
, http://www.100md.com
    2.4.3 高频电凝、电切圈套切除法 对于大于0.5cm小于2.0cm的息肉,应立即根据形态及是否带蒂进行圈套切除,对长蒂息肉切割部位与息肉根部应留0.5cm距离,短蒂或亚蒂息肉应套住其蒂交界处;广基息肉应套住息肉基底部往上提形成“假蒂”,采用边凝切边用力收紧圈套器的方式,短蒂息肉在头蒂交界处,圈套后应提拉使根部形成尖幕状,同时反复注气和抽气,尽量消除息肉附近的粪水粘液,再调节角度钮,使套住的息肉悬于肠腔之中。如蒂部粗大,或广基息肉,电凝电切应反复多次,直至息肉切下。乳头状或分叶状息肉,分叶切除,多发性应分段或分期切除。电凝切除时镜头与息肉保持2.0cm以上的距离,并使长蒂息肉头部广泛接触肠粘膜,采用密切接触法,避免烧伤正常粘膜。

    2.4.4 微波切除法 根据息肉大小可灵活选择点灼次数。对特大息肉均采用加压深部插入天线微波点灼法并发症多见。

    2.5 术后注意事项 息肉切除后,创面呈灰白色或有焦痂,周围粘膜有充血、水肿、甚至糜烂。几天后焦痂脱落形成溃疡,约2~3周愈合。因此术后应当卧床休息1~2d;少渣半流质饮食2~3d;保持大便通畅;口服抗生素3d,注意观察有无腹痛、便血、发热等同时亦应注意迟发并发症的发生及时就诊。

    (收稿日期1999-04-24),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