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江苏医药》 > 1999年第8期
编号:10207577
消化性溃疡患者胃排空与胃酸分泌关系的研究
http://www.100md.com 《江苏医药》 1999年第8期
     作者:何小平 朱人敏 王 琳 李福建 朱 虹 冯 宣 汪蔚南

    单位:何小平 朱人敏 王 琳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消化内科 邮政编码:210002;李福建 朱 虹 冯 宣 汪蔚南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核医学科

    关键词:胃排空 放射性核素 胃溃疡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江苏医药990805 摘要 目的:探讨胃排空与胃酸分泌之间的关系,以进一步明确胃运动功能在消化性溃疡病因学上的意义。方法:应用国际公认的金标准放射性核素法检测了15例活动期十二指肠球部溃疡(DU)及10例活动期胃溃疡(GU)患者在接受洛赛克治疗前后的胃排空功能及胃酸分泌状况。结果:无论DU还是GU患者治疗前后胃半排空时间(T1/2)与其基础胃酸分泌量(BAO)、最大胃酸分泌量(MAO)及高峰胃酸分泌量(PAO)均无显著相关。结论:消化性溃疡患者的胃排空功能不影响胃酸分泌状况。
, 百拇医药
    消化性溃疡(PU)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的疾病之一,迄今其发生机制尚未完全明了。酸是PU的重要致病因素,而胃运动功能异常是否参与了溃疡的发生机制尚有很大的争议[1~3]。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对于进一步阐明胃运动功能在溃疡病因学上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PU患者治疗前后的胃排空功能及胃酸分泌状况进行动态观察,并初步探讨了它们之间的关系。

    材料和方法

    一、一般资料

    15例经内窥镜证实为活动期DU患者,男12例,女3例,平均年龄33±11.9岁。10例经内窥镜证实为活动期GU患者,男9例,女1例,平均年龄40.2±12.3岁。所有患者既往均无胃肠手术史,经检查排除了其它脏器疾病及糖尿病和全身结缔组织疾病,内镜下有明显的幽门管或十二指肠扭曲变形者除外。吸烟者在检查前3天禁止吸烟。检查前1周起,禁服影响胃肠运动的药物。
, 百拇医药
    二、胃排空功能的测定

    1.标准试餐:婴儿营养米粉100g,鸡蛋1只(50g左右),温水250ml,搅匀后煮成糊状,放入55℃温箱中。在测试前,加入2~3mci99mTc-717树脂充分拌匀。另称取奶粉10g,加入50ml温水中混匀,亦放入55℃温箱中,供受试者在吃完糊状食物后饮用。该标准试餐总容积400ml,含蛋白质15.2g,脂肪8.9g,碳水化合物88.8g,总热卡375.2千卡。

    2.检测胃排空功能:隔夜禁食,次晨8时接受检测,女性应在非月经期。2分钟内摄入一份试餐,立即仰卧于显像床。用美国APAC公司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进行前后位同步显像。采集60秒。以此计数作为胃内初始计数,在显像后前30分钟内每10分钟及尔后90分钟内每15分钟显像一次,资料储入计算机。以Pagasys计算机分析系统分别将前、后位静态图像依时间顺序串联为动态图像,并逐帧进行移位校正,逐帧画出全胃感兴趣区[4],分别从中获取放射性计数,进行同位素衰变校正并对同一时间点获取的前后位数值求均值,分别计算各时间点计数,以初始胃内计数为100%,将各时间点计数转化为百分率,拟合成时间―百分率曲线,求出半排空时间(T1/2)。检测间期允许受检者自由走动。
, http://www.100md.com
    三、胃酸分泌测定

    受试者前3天内禁服抑酸药物。早晨空腹,置胃管45~50cm左右,抽尽胃液。此后连续抽吸1小时,放入已消毒的烧杯中。肌肉注射五肽胃泌素6μg/kg,(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东风生化试剂厂产品,400μg/支),在以后1小时内,将每15分钟连续抽吸获得的胃液分别放入不同的干燥烧杯中,做上标签。测量每个烧杯中胃液的容积,以酚红为指示剂,用0.1mmol/L氢氧化钠溶液进行滴定,测定其可滴定酸,算出每个烧怀中胃液的胃酸分泌量。根据所得数据,计算基础胃酸分泌量(BAO)、最大胃酸分泌量(MAO)和高峰胃酸分泌量(PAO)。

    四、治疗方案

    奥美拉唑20mg 1次/日,Hp阳性者合用羟氨苄青霉素0.5g/次,3次/日,治疗2周后,停药3天,复查胃镜、胃排空功能及胃酸测定检查。

    五、统计处理
, 百拇医药
    对以上数据进行相关显著性检验,P<0.05则为有显著性差异。

    结 果

    治疗后内镜复查,15例DU患者,2例进入愈合期,13例进入疤痕期。10例GU患者,1例进入愈合期,9例进入疤痕期。

    PU患者治疗前后胃半排空时间与胃酸分泌状况见附表1。DU治疗前后T1/2与BAO、MAO、PAO的相关系数分别是:0.05,-0.06,-0.07与0.30,-0.21,-0.10,P值<0.05;GU治疗前后T1/2与BAO、MAO、PAO的相关系数分别是-0.15,-0.22,-0.20与-0.31,-0.37,-0.34,P值<0.05。

    附表 消化性溃疡治疗前后胃半排空时间与胃酸分泌状况

    T1/2(min)
, 百拇医药
    BAO(mmol/h)

    MAO(mmol/h)

    PAO(mmol/h)

    DU治疗前

    77.0±27.3

    7.67±7.10

    14.80±7.50

    20.00±9.70

    DU治疗后

    80.2±20.3

    6.09±4.10

    11.85±6.20
, http://www.100md.com
    17.70±8.40

    GU治疗前

    95.4±74.6

    5.67±6.60

    10.20±7.10

    13.48±7.80

    GU治疗后

    67.9±20.9

    4.36±3.60

    9.92±4.80

    11.90±6.90

    讨 论
, http://www.100md.com
    早在1973年,Moshal就报道了胃复安可降低DU症状的复发率。1993年,Kerrigan[5]等报道,西沙必利能有效降低DU的复发率,与H2受体阻断剂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胃运动功能异常是否参与了PU的发生机制,长期来一直有争议。国外许多学者曾用多种方法检测了PU患者的胃排空功能,国内也有零星报道,所得的结果各不相同[1~3]。各种检查结果不一致的原因可能主要和所选用的研究方法、试餐的理化性质及PU的不同病理生理阶段有关,如有些检查方法象插管法,本身对机体就是一种刺激,这些都可能会影响检查的结果[6~10]

    众所周知,酸是PU的重要致病因素,与胃运动功能之间是相互影响的。胃运动功能异常会改变胃十二指肠腔内的胃酸浓度及其与胃粘膜相互作用的时间,而胃十二指肠腔内的氢离子又会反馈性地抑制胃运动。在胃或十二指肠腔内灌入低pH值溶液,会显著延缓胃排空[11~13]。但是,目前国内外对胃排空与胃酸分泌状况之间关系的研究尚甚少,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有助于进一步阐明胃运动功能在消化性溃疡病因学上的作用。
, http://www.100md.com
    本研究采用了符合人生理状况的、目前国际上公认的作为检测胃排空功能的金标准――放射性核素法,对各种影响因素作了严格的控制,检测了消化性溃疡患者治疗前后的胃排空情况,同时测定了患者的胃酸分泌状况,并初步探讨了它们之间的联系。

    T1/2能较好的反映胃排空的整体情况,也是用来衡量胃排空功能最常用的指标。本文以它为参数,研究了消化性溃疡患者治疗前后胃排空与胃酸分泌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无论DU还是GU,在治疗前后,胃半排空时间与BAO、MAO、PAO均无显著相关,与文献报道相似[8]。这提示胃运动功能对胃酸分泌可能无显著影响。

    参考文献

    [1] Perri F. et al. Dig Dis Sci 1996;4(3):462.

    [2] Holt S, et al. Dig Dis SCi 1986;31(7):685.
, http://www.100md.com
    [3] Corinaldesi R, et al. Dig Dis Sci 1989,34(2):251.

    [4] Scott AM, et al. Gastroenterology 1993;104(2):410

    [5] Kerrigan DD, et al. Gut 1993;34:1042.

    [6] Choi MG, et al. Gastroenterology 1997;112:1155.

    [7] Gilia OH, et al. Gastroenterology 1997;113:38.

    [8] Chang CS, et al. Scand J Gastroentesrol. 1996;331:136.
, 百拇医药
    [9] Hirakawa K, et al. Scand J Gastroenterol 1995;30:133.

    [10] Quigley EMM, et al. Gastroenterol clin Nort Ame 1996;25(1):113.

    [11] Benini L, et al. Dig Dis Sci 1996;41(3):469.

    [12] Kusano M, et al. Dig Dis Sci 1993;38(5):824.

    [13] Minami H, et al. Gastroenterology 1984;86:1592.

    (1999年2月5日收稿),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