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实用医学杂志》 > 1999年第8期
编号:10210422
颌骨中心性血管瘤破裂伴大出血手术的麻醉体会
http://www.100md.com 《实用医学杂志》 1999年第8期
     作者:张伟红 邹瑞菊 杨 引

    单位: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麻醉科(524001)

    关键词:

    实用医学杂志990870 骨中心性血管瘤是一种良性肿瘤,发生在颌骨内甚为少见。大多在10~20岁年龄段被发现,女性约为男性的两倍,是一种极具潜在危险的口腔外科疾病。一旦肿瘤破裂发生大出血时,手术切除成为唯一的治疗手段。但由于出血迅猛,止血困难,使手术麻醉更具风险性。我院自1978年以来,共做3例这种手术,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例1 女,17岁,因右下颌磨牙区牙龈大出血急诊入院。X线示:下颌骨呈弥漫性骨质吸收,不除外骨血管瘤的可能。选择经鼻气管插管全麻,因口腔血液较多,视野模糊,插管困难,插管期间出血较多。用羟丁酸钠、杜氟合剂诱导,氯胺酮、硫喷妥钠维持。手术行右颈外动脉结扎并右下颌骨切除,开放多路浅静脉快速输血输液,术中出血约2 100 ml,输全血1 500 ml,术中患者生命体征基本维持平稳,术毕拔管,专科治疗。右下颌骨病理检查示:右下颌骨中心性血管瘤。22天后患者痊愈出院。
, http://www.100md.com
    例2 男,5岁,因左上牙龈反复出血数次入院,经过多次压迫止血并输血纠正,曾诊断为左面颊蔓状血管瘤,在全麻下行血管瘤切除及颈外动脉结扎。该次因喷涌样牙龈出血再次急诊入院。术前患者一般状况极差,Hb 50 g/L,RBC 1.63×1012/L,选择经鼻气管插管全麻,用羟丁酸钠、硫喷妥纳维持,同时开放两条静脉通道,因失血过多,术中2次曾测不到血压,后行颈内静脉穿刺及足背动脉穿刺测压,术中出血约2 500 ml,输全血1 200 ml,输液1 250 ml,手术行左上颌骨切除,术后送病理检查示:左上颌骨中心性血管瘤。24天后患者痊愈出院。

    例3 男,17岁,因口腔反复出血2年,加重1天急诊入院。进入手术室时见口腔内有活动出血,以纱条压迫仍有渗出,略为松动血液呈喷射状外涌,Hb 60 g/L。X线示:左下颌骨为低密度吸收影,下颌管增大,有多个血管分支供应。诊断为左下颌骨中心性血管瘤破裂伴大出血。在气管切开插管全麻下行颈外动脉结扎,左下颌骨半侧切除术。入手术室后,开放静脉通道,局麻下行气管切开后置入带套囊气管导管,因置管诱发呛咳导致大出血,量多达2 000 ml,血压由12/8 kPa骤降至8/4 kPa,经快速输血、输液并加深麻醉后逐渐稳定。用芬太尼、安定、万可松维持麻醉,监测NBP、HP、EKG、SPO2等,留置尿管,观察尿量。术中失血约3 000 ml,输全血1 500 ml,血代1 500 ml,晶体液2 500 ml,手术330 min 。术毕带气管切开套管返病房。15天后患者痊愈出院。
, 百拇医药
    2 讨论

    2.1 颌骨中心性血管瘤破裂后,口腔内大量活动性出血,麻醉诱导极易造成窒息,气管插管由于视野模糊,声门暴露困难,易导致插管失败,且喉镜置入易造成损伤,加重出血。因此,作者认为局麻下气管切开置管不失为紧急情况下的最佳选择。

    2.2 颌骨中心性血管瘤由于血管分支多,血运丰富,术中出血多,且骨创面止血困难,为了维持循环稳定,术前必须备足血液,入室后开放两条以上静脉通道或开放深静脉并确保通畅,根据失血情况及时补充血容量。同时要高度警惕大量输血、输液所导致的并发症。

    2.3 由于本病大量而迅猛的出血,易导致血流动力学急剧波动,麻醉中常规监测R、NBP、HP、EKG、SPO2外,术中尚应测中心静脉压、有创血压等,有条件的可做心排量测定,以便及时准确补充血容量,了解心脏功能;尿量、体温及毛细血管的充盈可提示周围循环的情况,也应密切观察,同时避免使用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大的药物。

    2.4 大量输血输液,易引起凝血机制紊乱,继发DIC,术中可采用新鲜全血,或酌情给予冰冻血浆、血小板等。

    2.5 为了减少出血,术中还可采用药物控制性降压;低温麻醉则可对各重要脏器提供良好的保护,减轻大出血对机体的打击,有利于术后恢复。,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