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实用医学杂志》 > 1999年第8期
编号:10210423
闭孔疝的外科治疗体会
http://www.100md.com 《实用医学杂志》 1999年第8期
     作者:朱志斌 万 进

    单位:朱志斌 江西省瑞金市人民医院普外科(342500);万 进 广东省人民医院胃肠外科

    关键词:

    实用医学杂志990869 闭孔疝属腹外疝的罕见类型,临床并不常见,但误诊率较高,大都以肠梗阻为主要临床表现,而经手术探查证实。自1988~1998年我们收治闭孔疝致肠梗阻患者6例,现就其诊断与治疗问题讨论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男1例,女5例。年龄70~88岁,平均76岁,均以腹痛、腹胀伴肛门无排气排便为主诉。其中2例诉大腿内侧部及腹股沟部酸痛不适。查体:6例病人均有机械性肠梗阻的一般体征,双腹股沟部均未见明显包块。腹部X线平片提示有低位小肠梗阻,有4例患者的一侧盆腔可见固定的扩张肠袢阴影。2例直肠指诊可在骨盆前壁触及肿物并有压痛,余4例未常规行直肠、阴道指诊。术前2例考虑为闭孔疝并肠梗阻,余4例单纯考虑为机械性肠梗阻,原因不明。2例诊断可疑病人做好术前准备后行急诊手术,4例病人先采取禁食、补液,持续胃肠减压及温盐水灌肠等治疗,症状未见好转,改行急诊手术探查。术中证实6例均为闭孔疝致肠梗阻。嵌顿的肠管均为回肠,有3例为肠管壁疝,有5例肠坏死,行肠切除肠吻合,有1例行肠修补。术后6例病人都恢复顺利,痊愈出院。无死亡,平均住院时间11天。
, 百拇医药
    2 讨论

    正常闭孔位置在耻骨肌的深层,股三角区的下端,在闭孔的上方,耻骨肌和内收肌之间。妇女的骨盆较宽阔,闭孔也相应宽大,消瘦的人脂肪少,闭孔周围的肌肉萎缩,这些是闭孔疝多见于消瘦的老年妇女的解剖学基础。6例中,女性5例,平均年龄76岁,与江国雄[1]报道的本病男女发生率之比为1∶6,年龄多在60岁以上相符。闭孔疝的疝内容物大多为小肠,表现为小肠肠梗阻,约占肠梗阻病例的0.4%[2]。由于其症状体征无特异性,术前诊断困难。本组术前初步诊断仅2例,而误诊4例术中探查已有肠坏死,故尽早确诊,及时手术对该病治疗显得较为重要。

    闭孔疝因闭孔神经受压而引起股部和膝关节内侧的局部刺痛、麻木和异常感觉,即Howship-Romberg征。此征对闭孔疝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其发生率龚少敏[3]报道为15%~80.6%,实际发现率可能更高,因为临床医生不熟悉或疏忽而遗漏。我们体会,对老年妇女肠梗阻患者,若肠梗阻原因不明时,应注意询问是否有一侧下肢酸痛感,或直肠(阴道)指诊能否在骨盆内前壁扪到压痛的索状物或包块,从而考虑本病存在的可能。必要的辅助检查对诊断也有一定意义。这类病人X线腹部平片常提示有低位小肠梗阻或一侧盆腔有固定扩张的小肠袢阴影。另外,龚少敏[3]报道下腹部CT扫描对闭孔疝的确诊率达90%(8/9)。因此,急性低位小肠梗阻而原因不明的老年病人有上述X线表现而怀疑有闭孔疝时,有条件者可急诊行CT扫描,能见一厚壁小肠向闭孔突出,即可确诊。
, 百拇医药
    闭孔疝的治疗原则是一经确诊,应即手术治疗,因为疝入闭孔的肠管极易绞窄。高龄并非手术禁忌证,但应重视围手术期的处理,以降低手术危险性。手术的入路有经腹腔内和腹腔外两种,对于在肠坏死前得到确诊的病人,在腹腔外修补最为理想,但一定得注意观察有无肠管坏死;腹腔内入路修补闭孔的方法则有直接缝合、利用邻近的大网膜覆盖、取腹直肌前鞘筋膜贴补等方法。这些方法都应注意保护闭孔神经和血管。本组病人年老体弱,为减轻手术创伤,采用直接修补法。进腹腔后,将疝内容从疝囊内拉出,显露闭孔管内口,将闭孔内口用丝线缝合数针关闭缺损即可。术后随访至今未见1例复发。

    3 参考文献

    1 江国雄. 绞窄性闭孔疝6例临床分析.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6,16(2):102.

    2 钱明富. 闭孔疝的近代诊断和治疗. 国外医学外科学分册,1996,23(4):249~250.

    3 龚少敏. 闭孔疝的诊断和治疗. 临床外科杂志,1998,6(4):243~244.,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