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实用医学杂志》 > 1999年第8期
编号:10210432
离断性肾盂成形术治疗肾盂输尿管交界部狭窄21例
http://www.100md.com 《实用医学杂志》 1999年第8期
     作者:赵国平

    单位:广东省江门市人民医院泌尿外科(529051)

    关键词:

    实用医学杂志990831 我院自1994~1998年采用离断性肾盂成形术治疗肾盂输尿管交界部狭窄,效果良好,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21例,男15例,女6例,年龄2~48岁,平均35.6岁。右侧13例,左侧8例。17例因患侧肾绞痛就诊,4例因泌尿系其它疾病就诊,均行静脉肾盂造影(IVP)检查,显示患侧肾盂重度积水,输尿管不显影,其中13例行逆行插管造影显示肾盂输尿管交界部狭窄。

    1.2 手术方法 在持续硬膜外麻醉下,取经12肋或12肋缘下作腰部斜切口,依次切开腰部各层组织,游离输尿管上段,切开肾周脂肪囊,于肾背侧分离肾盂周围脂肪,使肾盂至输尿管上段充分显露,见扩张之肾盂多呈球形,交界部管径变细,管壁变薄,并多数伴有扭曲,向下输尿管上段逐渐变粗,管壁变厚,移行至正常输尿管,病变部位一般长约2~3 cm。于病变部位远端用1号丝线缝吊输尿管作为切除狭窄部的下线,游离输尿管上段使其有足够的长度重新与肾盂吻合时不至有张力,根据肾盂扩张的程度和肾盂壁的厚薄来设计需要裁剪部分的大小。用1号丝线在需裁剪部分的上、下、前、后各作缝线标记,有剪刀按各点连线剪裁,连同交界部一并切除,5-0肠线缝合残留肾盂的上部切口,以缩小肾盂,创口保留1.5~2 cm。于输尿管残端内侧剪开1.5~2 cm,插入小儿胃管(F 6~F 7)或双J管,作内支架,用5-0肠线将肾盂创口的下角与输尿管剪开处的下角全层缝合1针,肌层断面对齐,然后逐针吻合前后壁,成形后的肾盂以呈“漏斗状”为满意,F 8号导尿管作肾造瘘,伤口置胶管引流。
, http://www.100md.com
    2 结果

    本组患者术后所切除之肾盂输尿管交界部均常规作病理活检,显示病变部位平滑肌排列紊乱,其间见纤维组织细胞。本组患者术后2周拔支架管,3~4周拔除肾造瘘管,拔造瘘管前,行造瘘管造影,均显示吻合口通畅。10例术后2年内作B超复查见肾盂积水程度较术前明显减少,7例作IVP复查显示患肾功能良好,肾盂输尿管通畅。

    3 讨论

    3.1 肾盂输尿管交界部梗阻的原因有,(1)肾盂输尿管交界部狭窄;(2)输尿管高位连接;(3)输尿管瓣膜形成;(4)异位血管压迫。本组21例患者梗阻的原因均为交界部狭窄。有资料表明,肾脏产生的尿液使肾盂的压力升高,刺激分布于肾盏、肾盂等部位的“起搏细胞”产生有节律的冲动,向下传递而产生自上而下的肾盂输尿管蠕动将尿液排出,此冲动有传递但不通过神经,而是在平滑肌之间进行,本病患者患侧肾盂输尿管交界部虽然有完整的管腔存在,但由于平滑肌排列紊乱,不紧密,肌细胞之间有纤维组织相隔,以至电冲动不能向下传递,输尿管失去有节律的蠕动,尿液不能“主动”地向下输送,形成一种动力性梗阻。

    3.2 治疗肾盂输尿管交界部狭窄的术式有几种,目前倾向采用离断性肾盂成形术,而不采用保留肾盂输尿管连续性的Y-V成形术,因为该术式并没有解除狭窄的原因。离断性肾盂成形术应注意:(1)切除病变部位,消除产生梗阻的原因,将正常的输尿管与肾盂连接,使发自肾盏、肾盂的蠕动有效地向下传递;(2)裁剪扩张之肾盂,裁剪肾盂时应注意大小适当,如保留部分太多则易使吻合口成角,太少时(特别是肾盂创缘的下缘)使吻合变得困难,或张力过大使吻合口扭曲;(3)肾盂输尿管采用斜形吻合,使成形后的交界部呈“漏斗状”。输尿管应从内侧劈开,使吻合口与肾盂相对,这样,吻合口的输尿管部分直接感受来自肾盂的蠕动波,有利于传导到输尿管。,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