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实用医学杂志》 > 1999年第8期
编号:10228592
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屈光的动态分析
http://www.100md.com 《实用医学杂志》 1999年第8期
     作者:黄 岚 孙克清 汤润祺

    单位: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眼科(510120)

    关键词:白内障摘除术;晶体,人工;屈光,眼;散光

    实用医学杂志990819 摘 要 目的:研究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的屈光动态变化。方法:对42眼施行白内障现代囊外摘除术,同期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测量术前、术后不同时期术眼的屈光变化。结果:术后1周平均裸眼视力0.2,3个月时视力为0.5。术后不同时期球镜度数变化不显著(P>0.05)。角膜的屈光变化以术后1个月内明显,手术后存在不同程度的散光。结论:常规切口术后散光不可避免,不同性质的散光术中可采取不同的对策,屈光状态在术后1个月内有显著变化,提示术后可选择适当的时期进行补救措施,以减少散光。

    白内障摘出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的屈光状态对患眼视力的矫正十分重要。目前公认,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的散光主要是手术切口与缝合所致[1],角膜是主要因素。由于国内人工晶体手术起步稍晚,为了观察人工晶体术后屈光变化,我们对40例42眼施行了人工晶体的病例作了6个月的连续观察,从术后视力、术后屈光度及术前、术后角膜散光、曲率半径和屈折力等方面对屈光的动态变化进行较全面的研究,现报道如下。
, 百拇医药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40例42只眼,男26例28眼,女14例14眼,均为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年龄56~87岁,平均65.4岁,全部病例均无角膜外伤史和手术史。

    1.2 手术方法 全部手术在德国莱卡眼科显微镜下完成,以穹窿部为基底作结膜瓣,角巩缘10~2点切口,开罐式截囊,压迫法娩核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用10-0进口尼龙线间断缝合切口7针,埋藏线结。人工晶体为爱尔康公司的PMMAIOL(+18.5~+21.5 D)。

    1.3 检查方法 由专人操作,使用日产佳能RK-5分别测量患者术前、术后1周、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术眼角膜视区前表面角膜曲率半径、屈折力、散光度和轴位。每次每眼连测3次,取结果相同值。选择人工晶体屈光度检测程序连测5次,据电脑选出的最佳结果,用常规方法进行主觉验光。

    1.4 资料分析 在处理角膜曲率半径和屈折力时,将90°±45°(含45°)作为垂直径线,将180°±45°作为水平径线。以角膜屈折力小的轴为散光轴向,循规性散光则为180°±30°(含30°),逆规性散光为90°±30°(含30°),斜轴散光为45°/135°±15°。统计方法采用配对t检验。
, 百拇医药
    2 结果

    2.1 术后视力 术后视力逐渐增加,术后1周时,平均裸眼视力0.2,有10眼≥0.5,1个月时增加到29眼。术后3个月时,平均裸眼视力0.5,平均矫正视力0.7,不同时期,视力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2.2 术后屈光度 术后不同时期球镜度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3个月时球镜值为-2.12±0.75 D。术后不同时期的柱镜度数、轴位与相应同时期的角膜散光度数、轴位比较,P>0.05,差异无显著意义。

    2.3 角膜散光度 散光度术前1.56±0.61 D,术后1周最高(4.77±1.15 D),1个月时降低(2.84±1.68 D)最显著(P<0.01)。3个月后稳定(1.96±0.54 D),但比术前仍显著偏高(P<0.05)。

    2.4 性质不同的散光在术后的转化 见表1。
, http://www.100md.com
    2.5 手术前后角膜曲率半径的变化 见表2。

    2.6 手术前后角膜屈折力的变化 见表3。

    3 讨论

    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的散光已成为植入术后影响视力的重要因素,植入术中切开与缝合角膜对角膜曲率的显著影响导致术后产生明显而不稳定的散光。

    表1 手术前后角膜散光轴规律转化(眼数) 散光

    规律

    术

    前

    术后1周

    术后1个月
, 百拇医药
    术后2个月

    术后3个月

    术后6个月

    循规

    逆规

    斜轴

    循规

    逆规

    斜轴

    循规

    逆规

    斜轴

    循规

, 百拇医药     逆规

    斜轴

    循规

    逆规

    斜轴

    循规

    23

    22

    0

    1

    17

    4

    2

    13
, http://www.100md.com
    8

    2

    2

    8

    3

    12

    8

    3

    逆规

    17

    14

    1

    2

    10
, http://www.100md.com
    3

    4

    9

    6

    2

    7

    8

    2

    1

    14

    2

    斜轴

    2

    1
, http://www.100md.com
    0

    1

    1

    0

    1

    1

    0

    1

    1

    0

    1

    1

    0

    1
, 百拇医药
    表2 手术前后角膜曲率半径变化(±s,mm)

    术前

    术后

    1周

    1个月

    2个月

    3个月

    6个月

    水平

    7.752±0.310

    8.074±0.305*
, 百拇医药
    7.902±0.312*

    7.822±0.322**

    7.783±0.297**

    7.779±0.290**

    垂直

    7.700±0.284

    7.361±0.301*

    7.552±0.311*

    7.620±0.313**

, 百拇医药     7.639±0.288**

    7.642±0.284**

    注:* P<0.01,** P<0.05,均为与术前比较

    表3 手术前后角膜屈折力变化(±s,D)

    术前

    术后

    1周

    1个月

    2个月

    3个月
, 百拇医药
    6个月

    水平

    43.48±1.34

    41.87±1.67*

    42.63±1.69*

    43.08±1.54**

    43.30±1.50**

    43.32±1.48**

    垂直

    43.87±1.46

, 百拇医药     45.87±1.79*

    44.72±1.65*

    44.33±1.58**

    44.21±1.52**

    44.19±1.52**

    注:* P<0.01,** P<0.05,均为与术前比较

    我们对42只眼观察分析后发现,术眼的屈光状态在术后1个月内变化明显,术后3个月趋于稳定,这与手术时前巩膜烧灼、组织水肿、眼压变化及缝线张力有关。3个月后切口愈合,屈光状态大致稳定。由此可见,减少散光最好在术后2个月内采取补救措施,如拆除过紧的缝线、局部滴用激素等。
, http://www.100md.com
    术后1周散光大多数为循规性。此后,原循规性散光有随机向其它散光规则转化的趋势,而逆规性散光有恢复原来轴向的趋势。这提示术者在不同散光规则者之间应适当采取不同对策,如术前为逆规性散光术中可适当增加缝线张力。另外,我们观察到术前逆规性散光者,术后轴向的稳定需较长的时间,故往往需要在6个月后才能给予配镜处方。

    手术后稳定的散光比术前明显偏高,提示手术产生的散光难以避免。目前,基层医院及相当部分市级医院尚未开展小切口手术。为了控制白内障囊外常规切口带来的术后散光,术者应注意以下几点:(1)目前常用的10-0单丝尼龙线易对创口产生压迫作用导致循规性散光,缝合时可在前房内注气或注入灌流液,眼压恢复正常,适当松弛切口,保持角膜平伏。(2)切口与角膜平行时对散光的影响最小,行二面切口时,切口应尽量垂直,斜行时越倾斜越好。(3)为客观地掌握好切口缝合的松紧度,最好在术中应用角膜曲率计,术后适当选择拆线来消除过度散光。

    4 参考文献

    1 高岩(综述). 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散光的控制. 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1991,15:353~358.,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