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中医方剂 > 常用方剂 > 补益汤 > 补气 > 补中益气汤
编号:10229455
补中益气汤在五官科疾病中的应用
http://www.100md.com 《湖北中医杂志》 1999年第8期
     作者:李 和 张风华

    单位:山东省无棣县人民医院(251900)

    关键词:

    湖北中医杂志990834 补中益气汤为东垣学说的代表方剂。该方主治饮食劳倦、脾胃气虚、内伤寒热之证。笔者用补中益气汤化裁治疗五官科多种疾病,皆获良效。现举例说明如下。

    例1:美尼尔氏综合征

    卢某,男,60岁,1996年7月6日就诊。出现发作性眩晕、耳鸣半年,加重3天。伴恶心、呕吐,头晕眼花,动则尤甚。BP:18.5/11.5kPa,经本院耳鼻喉科诊为美尼尔氏综合征,用药疗效不显。诊见患者神疲乏力,气短懒言,面色白,食欲差,舌质淡红,苔薄,脉缓弱。证属脾气虚弱、清阳不升、耳窍失养。治宜补中益气、升阳聪耳。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减:黄芪、党参各30g,白术、茯苓各15g,当归12g,柴胡、升麻、炙甘草各6g,半夏、菊花、陈皮各10g,水煎服。3剂后,眩晕、耳鸣减轻,呕吐已止,食欲略差,脉较前有力。继服5剂,诸症悉除。
, 百拇医药
    按:患者年老体弱,久病损伤气血,耳窍失养,渎于职守,故眩晕、耳鸣。余症皆为脾虚气弱、失于运化、清阳不升之象,用补中益气汤益气升阳,半夏、茯苓和胃降逆,菊花平肝定眩。药后清阳得升,耳窍得聪,故眩晕自止。

    例2:额窦炎

    杨某,女,45岁,1994年10月6日就诊。鼻塞头痛3月余。额部痛重,昏沉闷胀,时有浊涕,鼻塞不利,嗅觉减退,口干饮少,体倦乏力,舌质淡胖,苔薄白,脉沉缓。副鼻窦X线片示:额窦模糊,粘膜肥厚。血常规无明显异常。证属脾气虚弱、清阳不升、湿浊留滞、肺窍不利,治以健脾益气、升清降浊、宣通肺窍。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味:党参15g,黄芪20g,当归10g,白术、白芷、黄芩各12g,升麻、柴胡各6g,麻黄、辛荑、苍耳子各9g。水煎服,服药3剂,头痛减轻,鼻窍通利,继服9剂症状消失,头痛治愈。

    按:额窦炎,祖国医学称为“鼻渊”。本例因病久肺脾两虚,清阳不升,湿浊上壅,肺窍不利,以致鼻塞头痛,涕液下流,余症皆为脾虚气弱之象。治在健脾宣肺,用补中益气汤补脾升阳,苍耳子散合麻黄、黄芩宣肺清热燥湿。药证相符,故收良效。
, 百拇医药
    例3:机能性声嘶

    高某,男,58岁,1995年11月20日就诊。主诉:声音嘶哑2月余,当地医院诊为“机能性声嘶”,服西药无效,要求中医治疗。见其面色少华,声哑音低,纳少乏力,咽干,苔薄,脉濡。

    辨证:慢喉(中气不足,肺失所养,金破不鸣),治则:补中益气,升清降浊。药用:补中益气汤加减:党参、黄芪、当归各15g,白术、石菖蒲各12g,炙甘草、蝉蜕、升麻各6g,桔梗10g。5剂后,自觉咽部较前舒适,发音较前有力,余无特殊。于上方加麦冬、沙参各12g,继服5剂,再诊:音扬声鸣,续投上方数剂,以巩固疗效。

    按:声由气而发,肺主气,脾为生气之源,肺脾气虚则声嘶日久。古云:“金破不鸣”。脉证均为中气不足之象。盖脾为肺之母脏,用补中益气汤培土生金,使益母而子实,石菖蒲、桔梗、蝉蜕升清降浊、利咽开窍,再投沙参、麦冬等养肺之品,足以金鸣。
, 百拇医药
    例4:口腔溃疡

    丁某,女,52岁,1993年11月5日就诊。口腔溃疡反复发作8年余,逐渐严重,曾服多种中西药物,虽暂时缓解,但易复发。近1个月来,除口腔溃疡外,尚见神疲乏力,畏寒嗜卧,午后低热,面色无华等症。检查:舌胖大,苔黄稍腻,脉沉无力。舌两侧及唇内侧有多处大小不等的溃疡。深浅不一,色淡,多流涎唾。脉证合参,乃属中气不足、虚火上炎。治以健脾益气、甘温除热法,用补中益气汤加减:党参、黄芪各20g,当归、苍术、五倍子10g,白术15g,升麻、柴胡、甘草各6g,水煎服。7剂后,舌苔不黄,溃疡大多接近愈合。原方继服7剂,溃疡基本愈合,余症消失,继服补中益气丸巩固疗效。随访1年,病无复发。

    按:口腔溃疡属中医“口疮”之范畴,恒以心脾积热论治。《寿世保元》卷六云:“口疮,连年不愈者,此虚火也”。患者畏寒嗜卧,神疲乏力,面色无华,脉沉无力,实为中气不足之征也。投补中益气汤,使脾胃得健,中气得充,用苍术、五倍子燥湿收敛,诸症随之而除。

    (收稿日期:1999-03-25), 百拇医药


    参见: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中医方剂 > 常用方剂 > 补益汤 > 补气 > 补中益气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