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草药》 > 1999年第8期
编号:10231099
多蕊红茴香化学成分的研究
http://www.100md.com 《中草药》 1999年第8期
     作者:王晓强* 郭亚健 杨春澍

    单位:王晓强* 郭亚健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化学教研室100029;杨春澍 药用植物教研室

    关键词:

    中草药990806 多蕊红茴香 Illicium henryi var. multistamineum A.C.Smith 为八角科植物,分布于我国四川东部[1]

    杨春澍等采用气质联用的方法,从多蕊红茴香果皮挥发油中鉴定出48个成分,主要有莰烯、α-蒎烯、柠檬烯、δ-3-蒈烯、1,8-桉叶油醇[2]等,其它成分研究未见文献报道。作者对四川巫溪产的多蕊红茴香果皮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分离得到了 9 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 β-谷甾醇(Ⅰ),对羟基苯甲酸(Ⅱ),反式香豆酸(Ⅲ),3,4-O-异亚丙基莽草酸(Ⅳ),原儿茶酸(Ⅴ),槲皮素(Ⅵ),没食子酸(Ⅶ),莽草酸(Ⅷ)及金丝桃苷(Ⅸ),这些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 3,4-O-异亚丙基莽草酸为首次从该科植物中发现。
, 百拇医药
    1 仪器和材料

    熔点测定用 Boetius THMKO5型显微熔点测定仪,温度计未校正。紫外光谱用日立-2000 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红外光谱用Nicolet 50-X型红外光谱仪,KBr压片。核磁共振氢谱和碳谱用JEOLGX-400型、AM-500型及VRIAM GEN 300型核磁共振仪测定,TMS为内标。质谱用 VGIABSPEC 型质谱仪测定。

    薄层层折用硅胶H、硅胶G及硅胶GF254薄层板均为青岛海洋化工厂生产。聚酰胺-6薄膜及柱层聚酰胺粉(150目以上)为上海试剂四厂生产,层析用溶剂均为AR级。

    多蕊红茴香果实采自四川省巫溪县,由本文作者杨春澍教授鉴定。

    2 提取和分离

    干燥粉碎的多蕊红茴香去仁果皮 5kg,以甲醇渗漉至渗漉液颜色较浅为止,回收甲醇,浓缩液加少量水分散,依次用石油醚(30℃~60℃)、氯仿、醋酸乙酯萃取,回收溶剂得石油醚部分 123g,氯仿部分39.5g,醋酸乙醋部分38g。
, 百拇医药
    将石油醚萃取部分 10g,行硅胶H低压柱层析,以石油醚-醋酸乙酯梯度洗脱,合并相同流份,经反复处理,得化合物Ⅰ(5mg)。

    将醋酸乙酯萃取部分38g,硅胶H低压柱层析,以氯仿-甲醇(MeOH 0.5%~12%)梯度洗脱,经薄层检识,合并为No22、No23、No24~29、No30、No34、No37~63、No73~80、No82~92八部分。No22及No23经甲醇重结晶,得到化合物Ⅱ(19 mg)及Ⅲ(4 mg)。No24~29 经氯仿重结晶,得化合物 Ⅳ(30 mg)。No34 行聚酰胺干柱层析,以40%乙醇洗脱,切割,甲醇洗脱各部分,薄层检识,合并相同部分,活性炭脱色,甲醇液蒸干,得化合物Ⅴ(150mg)。No37~63硅胶低压柱层析,以醋酸乙酯-石油醚-冰HAc(2∶4∶0.1)洗脱,每份40mL,No10′甲醇重结晶,得化合物Ⅵ(4mg),No15′~21′聚酰胺干柱层析,50%乙醇洗脱,切割,洗脱,检识,合并,乙醇重结晶,得化合物Ⅶ(15mg)。No73~80结晶以甲醇重结晶,得化合物Ⅷ(1g)。No82~92黄色沉淀以甲醇重结晶,得化合物Ⅸ(500mg)。
, http://www.100md.com
    3 鉴定

    化合物Ⅰ:无色针晶,mp 141℃~142℃。与β-谷甾醇对照品共薄层结果一致,其mp及EIMS数据与文献[3]一致,故鉴定Ⅰ为β-谷甾醇。

    化合物Ⅱ:白色颗粒状结晶,mp 216℃~218℃,EIMS数据经谱库检索为对羟基苯甲酸,1HNMR值与对羟基苯甲酸文献[4]一值,故鉴定Ⅱ为对羟基苯甲酸。

    化合物Ⅲ:其EIMS数据与谱库中香豆酸完全一致,1HNMR值与香豆酸文献[5]值基本一致,故鉴定Ⅲ为香豆酸。

    化合物Ⅳ:无色片晶,mp 174℃~176℃。UVλMeOHmax nm:200(末端吸收)。
, 百拇医药
    IRνKBrmaxcm-1:3 372,3 338,2 983,2 924,2 597,1 700,1 644,1 372,1 274,1 192,1 162,1 057,909。FAB-MS m/z:215(M+H)。

    1HNMR(CD3OD)δ:6.81(1H,br,C2-H),4.75(1H,br,C3-H),4.10(1H,m,C4-H),3.88(1H,ddd,C5-H,J=4.51,6.78 Hz),2.595(1 H,dd,J=17.5,4.51 Hz,C6e-H),2.241(1 H,dd,J=17.5,6.78 Hz,C6a-H),1.38(3 H,s,-CH3),1.37(3 H,s,-CH3)。
, 百拇医药
    13CNMR(CD3OD)δ:169.59(-COOH),135.40(C2),131.48(C1),110.51(-COO),78.43(C4),73.55(C3),68.98(C5),30.17(C6),28.26(CH3),26.08(CH3)。

    综上鉴定Ⅳ为3,-O-异亚丙莽草酸。

    化合物Ⅴ:白色粉末,mp 194℃~195℃。IRνKBrmaxcm-1:3 220,1 660,1 595,1 520。EIMS m/z:154(M+),137(M-OH),109,81.0,63.0。
, 百拇医药
    1HNMR(CD3OD)δ:7.429(1 H,s,C2-H),7.419(1 H,d,J=7.62 Hz,C6-H),6.788(1 H,d,J=7.62 Hz,C5-H)。与原儿茶酸对照品共TLC结果一致,鉴定Ⅴ为原儿茶酸。

    化合物Ⅵ:黄色粉末(甲醇),mp 310℃~312℃,与槲皮素对照品共硅胶薄层及聚酰胺薄层结果一致,其EIMS谱与谱库中槲皮素完全一致,故鉴定Ⅵ为槲皮素。

    化合物Ⅶ:无色针晶(无水乙醇),mp 238℃~240℃,IRνKBrmaxcm-1

    3 369,3 265,1 700,1 620,1 450,1 340,1 254,1 027,866,767,707。
, 百拇医药
    EIMS m/z:170(M+),153(M-OH),135(M-OH-H2O),125,107。1HNMR(CD3OD)

    δ:7.053(2 H,s,C2,6-H)。与没食子酸对照品共TLC结果一致,故鉴定Ⅶ为没食子酸。

    化合物Ⅷ:白色结晶(甲醇),mp 184℃~186℃,[α]30D=-176.8°

    (c,4.03,H2O)。UV、 IR、 MS。1H,13CNMR数据与文献[5]一致,鉴定Ⅷ为莽草酸。

    化合物Ⅸ:黄色粉末(甲醇),mp 227℃~230℃(分解)。该化合物酸水解后做糖的TLC(0.3 mol/L NaH2PO4浸过的硅胶G板,n-BuOH-acetone-H2O 4∶5∶1展开,5%H2SO4显色)及PC(EtOAC-吡啶-水2∶1∶2上层展开,苯胺-邻苯二甲酸显色)检识,结果水解液中糖的斑点的Rf值与β-D-半乳糖一致,其苷元与槲皮素对照品共聚酰胺薄层Rf值一致。该化合物的UV、IR、MS数据与文献[7]中的金丝桃苷一致,故鉴定Ⅸ为金丝桃苷,其C谱与文献[8]一致。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 中国药科大学主编.中药辞海.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3:118

    2 杨春澍.中国药学杂志,1990,25(10):583

    3 国家医药管理局中草药情报中心站.植物药有效成分手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968

    4 国家医药管理中草药情报中心站.植物药有效成分手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586

    5 国家医药管理局中草药情报中心站.植物药有效成分手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257

    6 张俊巍.中国中药杂志,1989,14(1):36

    7 Markham K R.Tetrahedron,1978,34:1389

    8 CA,1963,58:12388 d

    收稿日期:1998-06-05, 百拇医药(王晓强* 郭亚健 杨春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