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广东医学》 > 1999年第8期
编号:10236808
“双米”药物引产法终止10~16周妊娠疗效探讨
http://www.100md.com 《广东医学》 1999年第8期
     作者:吴日然 郑树忠 万 波 黄海红 罗国平(指导)

    单位:中山市妇幼保健院(528400)

    关键词:中期妊娠;药物引产;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

    广东医学990834 【摘要】 目的 探讨口服“双米”药物引产法终止10~16周妊娠的疗效。方法 采用口服“双米”药物引产法终止10~16周妊娠并与“羊膜腔外雷引产术”99例比较。结果 两组引产效果、住院时间差异无显著性。而“双米”药物引产副反应、并发症少,操作简单。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双米”药物引产法是终止10~16周妊娠简单、有效、安全的方法。

    我院妇科从1997年1月~1998年4月对妊娠10~16周自愿要求终止妊娠的妇女,采用了两种方法:一种口服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简称“双米”法,另一种利凡诺羊膜腔外注入后钳刮,简称“羊膜腔外雷引产术”。现将两组引产方法临床研究的结果报道如下。
, http://www.100md.com
    1 资料与方法

    1.1 观察对象 选择妊娠10~16周要求终止妊娠的孕妇共181例,年龄18 ~35岁。随机分成A、B两组。A组82例,年龄22.69±2.76岁,孕周12.42±2.07周,初孕53例,经孕24例,经产4例。B组99例,年龄22.11±1.72岁,孕周12.36±1.93周,初孕66例,经孕33例,经产4例。两组孕妇的年龄、孕周、孕次、产次等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1.2 引产方法 A组采用“双米”药物引产法。口服米非司酮50 m g 每天2次,连服2 d,第3天晨口服米索前列醇 400 μg,每4 h 1次共2次,当天或次日胎儿胎盘自行排出,并常规行清宫术。

    B组(99例)采用羊膜腔外雷引产术。第1天阴道抹洗2次,第2天阴道抹洗1次后,严格消毒外阴、宫颈、阴道后,将消毒好的12号导尿管缓缓送入宫腔内,使导尿管进入子宫腔胎膜与子宫壁之间达宫腔深度约2/3;遇有出血,改变插入方向,将利凡诺100 mg加入注射用水20 mL中,经导尿管注入宫腔。将导尿管尾端折叠、扎紧,用无菌纱块包裹,置于阴道内,于24 h后取出导尿管及纱块,行钳刮术。
, 百拇医药
    1.3 观察项目 包括引产效果、出血量、副反应、并发症、住院天数。

    1.4 效果评定 A组:成功:最后一次用药后,在24 h内胎儿、胎盘排出为引产成功,其中包括因难免难产、阴道出血过多而行钳刮术。失败:用药后24 h内未见胎儿、胎盘排出,需用钳刮术者。B组:成功:插管24 h后,作钳刮术时能进入8~9号扩条,钳刮术不需再扩宫颈。

    1.5 统计学处理 用t检验和χ2检验。

    2 结果

    2.1 引产结果 A组:引产成功78例(95.1%),排胎时间1.8 h~13 h ,平均6.5 h;其中4例24 h内仍未排出胎儿,此4例宫口均已扩张,可即进行钳刮术。B组:取出导尿管后行钳刮术,宫口全部松弛不需要再扩宫;成功99例,成功率100%。
, http://www.100md.com
    2.2 出血量 A组出血量36.8±26.8 mL。B组出血量48.6±30.8 mL 。两组统计学处理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

    2.3 流产后清宫 A组流产后即行清宫,清出物检查是蜕膜组织70例,肉眼见绒毛组织5例。未发现有残留物。B组钳刮后2例因胎物残留需再作清宫术。

    2.4 A组引产疗效与孕周、孕产次的关系 孕10~12周成功34例,失败1 例,成功率97.1%;孕13~14周成功36例,失败3例,成功率92.3%;孕15~16周成功8例,成功率100%。初孕成功49例,失败4例,成功率92.5%;经孕成功24例,成功率100%;经产成功4例,成功率100%。

    2.5 A组出血量与孕周关系 孕10~12周出血量27.7±22.0 mL,孕13 ~14周42.9±27.4 mL,孕15~16周48.5±33.1 mL。
, 百拇医药
    2.6 副反应 A组有5例患者出现恶心、呕吐,2例出现腹泻,均无需处理。B组有22例插管后出现发热(约38℃左右),持续1~2 d,均用抗生素治疗。

    2.7 并发症 见表1。

    表1 两组并发症观察[例(%)]

    A组

    B组

    宫缩乏力

    10(12.8)

    76(76.8)*

    人流综合征

    0(0)
, http://www.100md.com
    20(20.2)

    子宫穿孔

    0(0)

    2(2.0)

    羊水栓塞

    0(0)

    1(1.0)

    A、B两组比较*P<0.01

    2.8 住院时间 两组平均住院时间均为4 d。

    3 讨论

    3.1 机理探讨 米非司酮为孕酮拮抗剂,可引起蜕膜和绒毛变性,可使宫颈纤维组织软化,胶原降解,使宫口松弛,提高子宫肌层对前列腺素的敏感性,促进子宫收缩的作用[1]。本文A组药流失败后4例作钳刮时发现宫口都松弛,说明“双米”有扩张宫口作用,用于引产可缩短引产时间,减少病人痛苦,避免机械性损伤等优点。
, http://www.100md.com
    3.2 两种引产法的比较 终止10~16周妊娠是计划生育工作中一个棘手问题,应用羊膜腔外雷引产术虽然使宫颈扩张,但由于胎儿骨骼已形成,故钳刮的难度大,在手术中出现胎头胎体不易刮出,而且术中出血多。本研究B组出现羊水栓塞1例,子宫穿孔 2例,人流综合征20例,故需要经验丰富妇产科医生从事钳刮术,而且操作麻烦,阴道冲洗3次后放置导尿管,消毒困难,易引起感染,尤其目前性病有上升的趋势,更应减少阴道操作。而采用“双米”引产法只是口服药物,流产成功率达95.1%,出现腹痛平均时间为4.5 h,胚胎就可以排出,副反应很轻,不需作特殊处理,无严重并发症。通过临床应用两种引产方法比较,结果表明,合理应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是终止10~16周妊娠较简便、引产时间短、安全、成功率高的引产方法。

    3.3 副作用及预防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均存在阴道流血时间长的缺点,而绒毛滋养叶细胞残留是导致流血的主要原因,已有很多临床报道流产后加用各种药物(包括中药) 以缩短流血时间,但迄今尚无成熟的经验。10~16周妊娠生理的特点是胎盘面积相对较大,绒毛发育繁盛并植入于蜕膜中,与蜕膜的联系较牢固,蜕膜较厚,药物作用使其变性易碎,因此流产后易发生胎盘滞留和蜕膜残留,为避免流产后过量出血和出血时间较长导致并发症的发生,本文A组75例都常规清宫。

    参考文献

    1 朱 燕.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中孕引产的临床研究.长冶医学院学报,1996,9:257,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