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广东医学》 > 1999年第8期
编号:10236865
泛发性扁平苔藓1例
http://www.100md.com 《广东医学》 1999年第8期
     作者:许良杰 彭学标

    单位:许良杰 汕头市皮肤病防治院(515041);彭学标 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皮肤科(510515)

    关键词:

    泛发性扁平苔藓1例 患者,男,55岁。因反复口腔糜烂、全身起大片紫红色斑块及疣状增生物8个月于1998年3月10日入院。患者于1997年7月起无明显诱因口腔粘膜出现糜烂、疼痛,随后掌跖部出现红斑、密集小丘疹,1周后全身瘙痒、背部、双前臂屈侧及手背部出现散在紫红色扁平丘疹。入院前2个月,口腔粘膜糜烂加重,口唇起水疱,阴茎包皮糜烂,自服“中药”1个月后,病情迅速加剧,皮损泛发至全身伴剧痒。在当地医院按“白塞病”给予治疗1个月,皮损未见好转。既往体健,发病前有精神过度紧张及焦虑史。体检未发现异常。皮肤科情况:全身皮肤除头面部外,泛发紫红色多角形扁平丘疹,有蜡样光泽,上覆细薄鳞屑,部分皮疹相互融合成大片斑块,尤以胸腹部为著。手指、足趾伸侧可见多个浅褐色疣状增生物,约1 cm×1 cm,表面粗糙,境界清楚。口唇溃烂、肿胀、结痂,双颊粘膜糜烂,有点状线状白色斑点,舌面见小水疱疹,阴茎包皮内板可见散在糜烂面,包皮粘连不能外翻。双手指甲可见纵沟和嵴、双足趾甲凹凸不平。实验室检查:ES R 37 mm/h,Alb 37 g/L, Glo 37 g/L,ENA多肽(-)。细胞免疫CD4下降,体液免疫正常。取前臂侧及小腿伸侧二处不同皮损组织作病理检查示:表皮轻度角化过度,个别部位有角化不全,颗粒层有楔形增生、棘层增生,基底细胞液化,明显处表皮分界不清,真皮浅层淋巴细胞呈带状浸润。病理诊断为增殖型扁平苔藓。入院后给予地塞米松10 mg静滴,每天1 次,口服银屑灵10 mg, 每天3次,氯喹0.25 g,每天1次、克敏能10 mg,每天1次,及其他辅助治疗,躯干部皮损外用复方锌氧油,四肢疣状增生物用复方维甲酸软膏封包处理,3 d后增殖性皮损开始萎缩变平,颜色变暗。半月后全身皮损明显消退,将地塞米松改为强的松40 mg,每天1次,口服。1个月后,全身皮损基本恢复正常,但躯干、四肢仍可见散在帽针头大小灰白色丘疹,将强的松减量为30 mg,每天1次,口服,3个月后全身皮损完全消退,粘膜糜烂基本愈合,双手指甲纵沟和嵴消失,双足趾甲变平,出院后继续巩固治疗。

    讨论 泛发性扁平苔藓是扁平苔藓的一种类型,有扁平苔藓的典型损害,发病迅速,皮疹进展快,多起病于前臂内侧,几天内波及全身大部分皮肤,丘疹泛发密集,并可融合成片,伴发粘膜损害多,其病理组织具有特征性。本例经病理诊断为增殖型扁平苔藓,临床表现为皮肤、粘膜及甲损害,可确诊为泛发性扁平苔藓。由于反复出现口腔粘膜及阴茎包皮糜烂,故在外院一直被误诊为白塞病,但后者没有扁平苔藓典型皮疹特征,组织病理检查可资鉴别。,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