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上海医学》 > 1999年第8期
编号:10241756
脾脓肿误诊脾原发淋巴瘤一例
http://www.100md.com 《上海医学》 1999年第8期
     作者:王振荣 仇霞芬 潘祖玉

    单位:200040 上海华东医院

    关键词:

    上海医学990832 患者,男,41岁,因间歇性发热伴左腰肋部疼痛4个月,于1997年7月31日入院。患者1997年4月1日下午无诱因下畏寒、发热,体温39°C,伴左腰部隐痛。在当地医院查血常规正常,与头孢菌素静脉滴注(具体不详),1天后自觉热退(未测体温),未再继续治疗。2周后自觉乏力明显,并再发热,体温高达39°C,以夜间为高,伴盗汗,当地医院经对症退热及阿米卡星抗感染治疗,3~4天热退。此后又每隔5~22天反复出现发热,每次持续2~3天,最高仍为39°C,以夜间为高,盗汗明显。反复使用抗生素及退热剂治疗体温可降至正常,但左腰肋部疼痛持续未缓解。7月21日外院查白细胞14.1×109/L,N0.86,L0.14,红细胞3.83×1012/L,血红蛋白108g/L,血小板250×109/L。ESR115mm/h。乙状结肠镜无异常发现。腹部B超:肝脾肿大,脾内多个不规则低回声区。后本院腹部CT:肝脾肿大,脾实质见多枚实质性低密度灶(不符合血管瘤表现),腹膜后淋巴结肿大。拟恶性淋巴瘤收入院。患者发病来体重减轻5kg,食欲可。体检:一般情况可,较消瘦,睑结膜无苍白,巩膜无黄染,口腔、咽部均无异常发现,浅表淋巴结未肿大,心肺(-),腹软无压痛,肝肋下2指,质中,脾肋下未及,脾区无触痛,四肢脊柱均无异常。辅助检查:白细胞7.6×109/L,N0.79,L0.18,M0.03,红细胞2.93×1012/L,血红蛋白86g/L,血小板136×109/L。ESR110mm/h。ALT5U/L,AST18U/L,GGT62U/L,LDH153U/L,AKP189U/L。蛋白电泳:总蛋白73g/L,A51.7%,γ25.4%。胸片无异常。骨髓涂片:增生性骨髓象伴粒系轻度退行性变,有核细胞数100~200/HP,粒:红4∶1,中幼粒19%,晚幼粒10%,带状核19.5%,分叶核25%,嗜酸性5.5%,小淋巴2%,浆细胞1%,早幼红0.5%,中幼红14%,晚幼红3.5%,巨核41只。胃镜:胆汁反流性胃炎,HP(-),食管(-)。入院后患者转外科行脾切除术,术中发现脾脏稍大,质硬,与胃广泛粘连,界线不清,表面已被大网膜粘附覆盖,与膈顶粘连,术中分离脾脏与膈顶的粘连,发现有大量的脓液流出,约300ml,色白浊,切除脾脏及脾门淋巴结。脾切除标本病理示腔壁由坏死物、肉芽组织、炎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组织细胞)构成,标本内无淋巴瘤细胞。免疫组化示脾淋巴细胞为多克隆性。术后诊断:脾脓肿、脾门淋巴结炎。术后恢复尚好,2周后出院回当地治疗。

    (收稿:1998-11-12),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