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现代康复》 > 1999年第8期
编号:10247188
异常运动模式体验法——运动再学习的新途径
http://www.100md.com 《现代康复》 1999年第8期
     作者:于维东

    单位: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 沈阳 110001

    关键词:

    现代康复990801

    中枢性瘫痪的本质是运动模式的异常改变。中枢受损的病人在恢复过程中出现了异常的运动模式,病人对自己的异常运动模式常常是无法抑制的,同时也没有深层次的认识。当病人瘫痪侧进行运动时,异常运动模式总是很自然地出现。我们临床工作中常见的“误用综合征”多是这种异常运动模式强化造成的。纠正异常运动模式,学习正常运动模式是偏瘫康复治疗的关键。从本世纪40年代兴起的易化技术到80年代提出的再学习方法,都是以此为中心的。笔者在借鉴前人的理论技术基础上,结合自己工作中的实践,从治疗思维上着手,提出“异常运动模式体验法”。

    “异常运动模式体验法”指训练病人时首先指导病人非瘫痪侧肢体模仿、体验瘫痪侧肢体的运动模式,如模仿瘫痪侧上肢的屈肌共同运动模式,下肢的伸肌共同运动模式。在病人能够较准确模仿出异常运动模式后,启发病人自我剖析异常运动模式与正常运动模式的差别,同时辅以治疗人员的讲解分析。病人自我进行“异常运动模式体验”从中发现异常运动模式的问题所在。病人通过自己的运动体验,借助既往获得的运动经验,来分析目前的模式,从而更进一步感觉和领悟到瘫痪肢体运动时出现的问题,进行自我修正。“异常运动模式体验法”过程的本质是运动再学习,是深层次上的自我学习。
, http://www.100md.com
    “异常运动模式体验法”借鉴了心理治疗的一些观点和治疗技巧。“患者中心疗法”认为人是可以自我认识、自我调节的,通过“异常运动模式体验”,创造出病人自我认识、自我调节的环境,激发出病人恢复的潜在能力。应用“异常运动模式体验法”指导病人训练,要以脑的可塑性为理论基础。神经解剖方面已证明:脑有双侧支配的形态学基础;神经生理方面的进展证明:脑的功能转移或重新组织是存在的。“异常运动模式体验法”要求病人有较好的认知功能,主张对认知功能的评估与训练先于肢体功能的训练。“异常运动模式体验”不仅仅限于对共同运动模式的体验,还可以对不同运动水平进行体验,甚至在早期驰缓性瘫痪就可以进行体验。笔者经常对病人说“健侧就是患侧的老师”以此引导病人进入训练过程,让病人体验完全不能运动的感觉,痉挛的感觉、共同运动模式的感觉、部分分离运动的感觉、分离运动的感觉及协调运动的感觉。可以通过对非瘫痪侧肢体进行抗阻来激发运动的感觉。在临床实践中常发现很多病人对运动的感觉理解较差,病人常常不能准确说出关节运动时哪些部位肌肉收缩,既便是非瘫痪侧也常常如此。在这种情况下对非瘫痪侧进行抗阻等长收缩,帮助病人提高运动的感觉。
, 百拇医药
    应用“异常运动模式体验法”指导病人训练应注意以下6个问题。

    康复心理治疗是治疗的开始,并贯穿治疗过程中,要引导病人面对现实,克服焦虑、对抗、抑郁等心理障碍,将病人的注意力引导至训练动作的技术环节上,让病人“心平气和”地体验异常运动模式的感觉,并交替正常运动的感觉。

    对病人的认知能力应有定性定量的了解。较好的认知能力才能使病人更有效地主动参与学习。病人与治疗师的沟通交流水平影响训练的效果.

    应用“异常运动模式体验法”训练病人时,提倡有单独的治疗空间,以保证训练时不受干扰。

    每次训练可分成:未经指导的瘫痪肢体运动;非瘫痪侧模仿、体验瘫痪侧肢体运动;非瘫痪侧进行正常运动模式;启发病人对自己的体验进行分析;病人自觉调整瘫痪肢体运动模式;治疗师示范、讲解、辅助并与病人进行交流;有目的的重复。
, 百拇医药
    每次训练应追求产生即刻的学习效果,疗效常产生治疗师、病人相互配合达到一定程度时。不要让治疗时间限制住每次的训练,当医患双方共同感兴趣于运动中的某一个问题,并有可能产生进步时,这一次训练时间有可能是平时的2倍,这是非常值得的。维持性训练不能忽视对病人的监督指导,应该让病人认识到复习,巩固前一次训练时达到的最高运动水平的重复,这种情况如同运动员训练。当运动员训练时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后能够保持住本身就意味着进步,当他的最好成绩成为他的很平常的成绩时,进一步的提高将成为可能。

    “异常运动模式体验法”不是训练病人的全部内容,而只是训练过程中的一个环节,一种思维。治疗师应打破不同流派的局限性,灵活运用,要努力把专业知识通俗化,向病人讲解并与病人讨论,使病人从单纯被动接受治疗师手法治疗或被动接受说教式的训练变为主动参与者,使学习不再是机械地重复。

    收稿日期:1999-06-25,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