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 1999年第8期
编号:10249253
中西医结合在未来医学中的作用——中西医学比较研究思考
http://www.100md.com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1999年第8期
     作者:李 恩

    单位:河北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研究室,河北 石家庄 050017

    关键词: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990801

    中图分类号:R203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8-9691(1999)08-0339-01

    1 医学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背景

    回顾医学发展的历史,大概经过3个时代,即经验医学时代、实验医学时代和整体医学(系统医学)时代。适应医学时代的特点,出现了相应的5种医学模式,即神灵主义医学模式、自然哲学医学模式、机械论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和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当今医学所处的时代特点为实验医学向整体医学过渡,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出现了两个时代、两种模式并存的局面。中医和西医由于产生的时代不同,指导医疗实践的模式、思维方式、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各异,便形成了两种完全不同的理论体系,各有其优点与不足。从表1的中医和西医二者比较分析不难看出,中医注重整体、天人合一和七情,但分析方法不足;而西医产生于实验医学时代,分析方法为其优点,但整体综合不足。
, 百拇医药
    表1 中西医学形成的比较 项目

    中 医

    西 医

    产生时代

    经验医学时代

    实验医学时代

    思维方式

    形象思维

    逻辑思维

    医学模式

    自然哲学医学模式

    生物医学模式

    研究内容
, 百拇医药
    脏象、气血、经络、情志、阴阳五行等

    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病理

    研究方法

    观察法(直接领悟、取类比象)

    以实验分析法为主

    2 医学模式的转变为中西医结合提供了历史机遇

    1977年美国精神病学家、内科教授恩格尔(G.L Engel),提出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使医学模式发生了转变。此种转变说明西方医学所追求的方向恰是中医的特点,这就为中西医结合提供了历史机遇。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结合,已成为当今医学发展的一种趋势。疾病谱和人口谱的变化赋予了中西医结合研究的内容。代谢性疾病和人口的老龄化将成为今后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 http://www.100md.com
    2.1 代谢性疾病与中医药的整体调节:饮食结构的变化带来了代谢性疾病,如肥胖病、糖尿病、骨质疏松、高脂血症(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甚至老年性痴呆、精神分裂症、先天畸形等都与物质代谢有关。其治疗方法的根本在于整体调节,这正是中医天人合一的自然观、身心统一的整体观和辨证施治的治疗观的优势。

    2.2 人口老龄化与中医药保健: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世界将进入老龄化社会。中医学在养生、摄生的老年保健和延缓衰老方面,有着丰富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可焕发出活力。

    2.3 “人体第三状态”与中医“不治已病治未病”的理论:人体有3种状态,第一状态为健康状态;第二状态为疾病状态;第三状态介于二者之间,为亚健康状态,也可以称为“有症无病”,它可以向健康或向疾病转化,这也正是中医“不治已病治未病”、预防为主的思想。

    2.4 第3条给药途径与中医“内病外治”法:现代医学提出通过透皮吸收给药,补充了口服和注射给药之不足。而中医穴位给药,不仅是透皮吸收,而更重要的是通过穴位→循经→络属脏腑,而发挥“药物放大效应”,这又是中医体表与内脏相关、内病外治之理。
, 百拇医药
    2.5 天然药物疗法:此方法为中药复方的应用开辟了广阔天地。应用天然植物药,采用自然疗法,免去了大多数化学合成药的不良反应,并已逐渐为多数人所接受。这将发挥我国中药在未来医疗中的作用。而复方药物的应用,也必将丰富现代药理学研究的内容。

    3 中西医结合研究的思路与方法有待突破

    何谓中西医结合?可概括为:中西医结合是一门研究中医和西医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思维方式、对象、内容和观察方法,比较两者的异同点,吸取两者之长,融汇贯通,创建医学理论新体系,服务于人类健康和防治疾病的整体医学,简称为中西医结合医学。中西医结合是一门比较医学,研究中西医是怎么治病的,在此基础上,取两者之长,适应医学发展的需要,创建整体医学的体系。

    中西医结合在思路与方法上欲求得突破,需要解决如下几个问题:①思维方式上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统一。解决“从特殊到一般的道路是直觉性的,而从一般到特殊的道路则是逻辑性的”;研究和应用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的新理论和新方法。②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整体是由部分组成的,但整体又不等于部分之和(二律背反)。对人体和疾病的研究是由宏观向整体、微观向分子生物学发展,并做到统一,使人们对健康与疾病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应提倡整体的、慢性动物实验,反映机体代偿与失代偿的变化。③内因与外因的关系。外界环境变化,可导致机体代谢类型的改变。遗传和变异交互作用,促使了生物进化。人的心理因素在致病和治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中医特别提出五脏与五志的关系)。④客观指标与患者主诉症状的关系。患者是得病的主体,需解决如何正确辨证分析仪器的诊断与患者主诉症状的关系。根据医学模式的转变,需解决如何把看“病”转变为看“患者”。⑤分析与综合的统一。用还原论的分析法研究整体有一定的局限性或矛盾性,应采用“综合分析综合”的方法,从整体出发去指导分析,在分析的基础上,再进行综合的基础思维方法,促进整体医学的发展。

    作者简介:李 恩(1929-),男(汉族),天津人,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收稿日期:1998-10-02),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