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实用医学杂志》 > 1999年第9期
编号:10210376
川崎病40例治疗分析
http://www.100md.com 《实用医学杂志》 1999年第9期
     作者:李曼慈

    单位:广东省电白县人民医院(525400)

    关键词:

    实用医学杂志990948 我院儿科1994~1999年3月共收治川崎病40例,将治疗效果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40例住院患儿均符合日本川崎病研究委员会1984年修订的诊断标准[1]。男26例,女14例,5个月~1岁12例,~5岁19例,~13岁9例。

    1.2 治疗方法 40例患儿随机分为甲、乙两组,每组各20例。甲组使用丙种球蛋白200~300mg.kg-1.d-1,静滴,连用5天,阿司匹林80~100mg.kg-1.d-1,热退后改为10~30mg.kg-1.d-1,疗程2~3个月。乙组阿司匹林,剂量同甲组,加氢化可的松5~10mg.kg-1.d-1静滴,连用5天后改用1~2mg.kg-1.d-1强的松口服,疗程4周。
, http://www.100md.com
    1.3 结果 40例患儿均临床治愈出院。退热时间甲组2.99±2.84天,乙组1.93±1.2天,t=3.05,P<0.01,两者差异有显著意义,两组急性期及2个月后追踪,冠状动脉病变各2例,占10%。

    2 讨论

    川崎病常见于婴幼儿,5岁以下占80%~85%,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其病因尚未清楚。1995年第五次川崎病国际研讨会认为可能是某种致病菌分泌某种具有超抗原的毒素而引发此病。川崎病急性期T细胞亚群失衡,血清免疫球蛋白升高,循环自身抗体及免疫复合物增多,补体系统激活,导致全身性免疫复合物血管炎。T细胞还对某些金黄色葡萄球菌分泌的致休克毒素产生超抗原反应。此外,免疫活性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干扰素增加、C反应蛋白升高,诱导内皮细胞激活,促使冠状动脉瘤形成。针对川崎病急性期的免疫异常,1983年已有静注免疫球蛋白(IVIG)成功治疗川崎病的报道。我们使用IVIG加阿司匹林(甲组)与皮质激素加阿司匹林(乙组)治疗川崎病,急性期及出院后2个月追踪冠状动脉病变两组发生率均为10%,无差异,但退热时间乙组明显优于甲组(P<0.01)。使用皮质激素未见明显副作用,提示皮质激素和阿司匹林合用安全、有效,并可预防冠状动脉瘤发生。黄玉成[2]认为IVIG一般于起病10天内给予,可以有效预防冠状动脉病变发生,10天以后给予则效果较差或没有效果。本文甲组1例因院外误诊为淋巴结炎,于起病第10天住院才予IVIG静滴连用5天,总剂量为1.16g/kg,但仍并发冠状动脉瘤,提示早期诊断、早期使用IVIG的重要性。同时日本近年研究认为静注丙种球蛋白并不能有效预防心脏病后遗症[3]。对于川崎病血管炎的本质及免疫上的某些反应,皮质激素可抑制免疫反应、有较强的抗炎作用,且药物来源方便、价格便宜,尤其适合农村基层使用。本文仅对40例川崎病急性期及治疗2个月后追踪观察,对其远期发生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及更有效的治疗仍需继续探讨。

    4 参考文献

    1 林 峰,等.儿科疾病诊断标准及治疗方案.天津:天津科技出版社,1990.258.

    2 黄玉成.川崎病的进展.当代医学,1996,23:714.

    3 梁翊常.应用皮质激素治疗川崎病.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9,14(3):146.,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