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新中医》 > 1999年第9期
编号:10230739
公鸡蒜茎汤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42例
http://www.100md.com 《新中医》 1999年第9期
     作者:陈永忠*

    单位:

    关键词:

    新中医990931 笔者自1993年6月~1998年5月间,采用福州民间食疗便方公鸡蒜茎汤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42例,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治疗该病患者82例,其中男51例,女31例;年龄最大55岁,最小17岁;病程最长13年,最短1年,将患者随机分成2组进行对比,其中食疗组42例,西药组40例。

    以上所选病例除具有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典型临床表现外,所有患者均经过肠镜检查及组织活检证实,并排除肠梗阻、大量出血、穿孔、癌变等并发症。

    2 治疗方法

    食疗组:用刚发育的黄公鸡1只(交配已久者不宜用),洁白蒜茎1把,将公鸡宰杀去毛,掏尽内脏,用凉开水冲洗腹腔后,擦干。将蒜茎填满鸡腹,隔水文火蒸熟,空腹食用。以6天服完3只鸡为1疗程,疗程间隔3天。2个疗程后作肠镜复查。

    西药组:采用强的松龙每天300mg静脉滴注,柳氮磺胺吡啶每天6g,分3次口服。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拟定。治愈:临床症状全部消失,大便次数正常,大便常规检查正常,纤维结肠镜检查粘膜恢复正常或瘢痕形成,半年内无复发。好转:临床症状好转,大便次数减少。无效:临床症状未见明显改善。

    3.2 治疗结果 食疗组42例,治愈29例,好转12例,无效1例,治愈率69.0%,总有效率97.6%。西药组40例,治愈10例,好转16例,无效14例,治愈率25.0%,总有效率65.0%。

    2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食疗组明显优于西药组。

    4 病案举例

    陈某,男,25岁,1996年12月8日初诊。患者自诉左下腹阵发性疼痛时作,腹痛时即欲排便,伴里急后重,每天大便5~15次不等,泻下物中有时杂有粘液脓血已3年余,曾服痢特灵、氟哌酸等,疗效不显。食欲减退,日渐消瘦,遂来本科求诊。肠镜检查示:结肠及直肠粘膜有多发性浅表溃疡,伴充血水肿,粘膜粗糙、呈颗粒状、质脆易出血,伴有脓性分泌物。组织病理检查见:肠腺隐窝糜烂、溃疡,边缘有细胞浸润。确诊为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用公鸡蒜茎汤治疗2个疗程。临床症状消失,大便恢复正常。肠镜复查示:肠粘膜溃疡糜烂消失,表面光滑,血管分布均匀。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5 体会

    本病病因不明,多数学者认为主要与肠道免疫机能失调有关。属中医学“休息痢”范围。其病机由于脾胃虚弱,清气不升,湿热下陷,迫于大肠血分所致。在治疗上我们主张采用李东垣脾胃内伤治法:即以“甘温之品补其中升其阳,甘寒之剂泻其火”(丁光迪,文魁编校.东垣医集.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18)。黄鸡甘温,色黄入土,归脾、胃经,能温中益气,填精补髓,主治虚劳羸瘦、中虚、胃呆纳少、泄泻、痢疾等症;大蒜辛温,归脾、胃经,能行滞气、暖脾胃、消积杀虫,主治饮食积滞、脘腹疼痛、泄泻、痢疾等症(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110、1197)。本文以黄鸡之甘温,补土升阳为君,佐蒜茎以治标,正合李氏主以甘温之旨。

    (收稿日期:1999-02-26), http://www.100md.com(陈永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