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广东医学》 > 1999年第9期
编号:10239494
参芪四苓汤合用西药治疗肝炎后肝硬化腹水
http://www.100md.com 《广东医学》 1999年第9期
     作者:范林香 黄惠芝

    单位:广州市白云区神山医院(510460)

    关键词:

    广东医学990932 为了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炎后腹水的较有效方法,缓解症状,减少腹水复发率,延长患者生命,我们采用中西药联用治疗肝炎后肝硬化腹水30例,取得一定的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30例均为住院患者,男24例,女6例,年龄最小29岁,最大58岁;29~39岁7例,~49岁18例,~59岁5例。腹水病程小于1 a 16例,~2 a 11例,3 a以上3例,9例为反复发作,1例为重症肝炎合并腹水。实验室检查:ALT 40 U/L以上,TBIL 17 μmol/L 14例,A/G倒置26例,血小板减少21例,HBsAg阳性30例。B超提示肝硬化合并少量腹水7例,中量腹水8例,大量腹水15例。
, 百拇医药
    1.2 治疗方法

    1.2.1 中药治疗 入院后全部投用自拟参芪四苓汤治疗。药方:丹参20 g,生北芪 30 g, 白术15 g,茯苓皮15 g,猪苓15 g,泽泻20 g,大腹皮15 g,当归10 g,穿山甲10 g(先煎),鳖甲25 g(先煎),香附10 g。2周为一个疗程,观察2个疗程统计疗效。

    加减法:①肝脾血瘀型加三棱、莪术各10 g。②肝脾损伤型加苡仁30 g,党参15 g等。③肝肾阴虚型去白术加枸杞子15 g,麦冬25 g,旱莲草25 g。④脾肾阳虚型加桂枝10 g,仙灵脾10 g,附片10 g。⑤肝脾湿热型加茵陈30 g,公英15 g,白茅根25 g。以上各方均每天1剂,水煎2次,分2次服。

    1.2.2 西药治疗 少中量腹水短程加用双氢克尿噻25 mg、安体舒通20 mg口服,每日3次,一般连服5~7 d。大量腹水用多巴胺20 mg、速尿40 mg联合腹内注射,隔天1次。同时予常规的对症支持疗法。
, 百拇医药
    1.3 结果 参考中国中医药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肝硬化腹水的中医疗效标准(试行)草案判断疗效。显效22例(占73.3%),腹水消退I级(腹水完全消退,B超检查腹水阴性);好转7例(占23.3%),腹水消退Ⅱ级(腹水部分消退,体检轻度移动性浊音,B超检查腹水少量为好转);无效1例(占3.3%),腹水消退Ⅲ级以下。

    2 讨论

    肝炎后肝硬化腹水属于“膨胀”,“积”等范畴。起因为正气不足,感受湿热疫毒,郁滞肝脾,久则肝脾两伤,气滞血瘀肝,肝经络脉阻塞,久病及肾,肾阳虚无以温养脾土,肾阴虚则无以滋养肝木,脾虚则不能运化水湿,肾虚则膀胱气化不利,造成水湿内停,形成膨胀。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造成气、血、水聚于腹中,本虚标实,虚实错杂,这是肝硬化的病机特点。而参芪四苓汤中北芪、白术、茯苓皮、猪苓、泽泻补气健脾利水,含有“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之意;丹参、穿山甲、鳖甲、当归补血活血、软坚散结、通络消 ;香附、大腹皮行气解郁消胀。现代药理分析:北芪、白术、茯苓、猪苓、泽泻等均有明显持久的利尿作用,而且北芪、白术还具有增加白蛋白,纠正A/G比值,又能促进钠排出[1]的作用,并具有诱导机体产生干扰素,促进机体产生抗体,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抗病能力[2]。配合西药利尿剂加快腹水消退,确实比较单一的中药或西药利尿的作用有效。丹参有改善微循环、扩张血管、激活纤溶等作用,能促进组织的再生与修复,有利于肝细胞的再生。鳖甲可抑制结缔组织再生,增加血浆白蛋白,防治肝脾肿大。低蛋白血症是形成腹水的重要因素之一,补充一定量的白蛋白,可以纠正A/G倒置,迅速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增加循环血容量,加强利尿,消除腹水。因此纠正血浆白蛋白低下是治疗肝硬化腹水的重要一环。
, 百拇医药
    对于肝炎后肝硬化腹水的治疗,辨证分型是必要的,可以抓住重点,分清主次,如阴虚可兼有湿热、瘀血等,阴损可及阳,阳损及阴等,辨治要灵活掌握,不可拘泥。在治疗过程中,湿热型与肝肾阴虚型最难治疗,前者湿热蕴结,缠绵难已,不易奏效,而且湿热久则伤阴。肝肾阴虚型过于利尿则加重伤阴,不利水则腹水不消,气化不利,影响阴精的化生,而且本型易发生肝昏迷,甚至出现呕血、便血等。对于有出血倾向者,药力宏大的活血祛瘀之药物则应谨慎运用。由于本症是肝功能失偿期,腹水消退不易治疗且消退后又易复发,治疗难度颇大,仍需注意及继续探索。

    3 参考文献

    1 尹正康.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体会.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1995,8(1):48

    2 郑敬文,时德延.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炎后肝硬化腹水78例.新中医,1998,30(10):35,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