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新中医》 > 1999年第10期
编号:10230786
白虎加人参汤新用
http://www.100md.com 《新中医》 1999年第10期
     作者:韩旭日*

    单位:河北省遵化市人民医院,遵化市通华街25号(064200)

    关键词:

    新中医991034 白虎加人参汤出自 《伤寒论》,由生石膏、知母、粳米、甘草、人参组成。具有辛寒清热,益气生津之效,用治阳明经胃热津伤证。笔者以本方加减治疗口腔诸疾,疗效满意,现举例如下。

    1 灼口综合征

    王某,女,67岁,农民,1992年7月10日初诊。舌、唇麻辣疼痛不适5年。食辛辣物尤甚,近2年加重,伴口干燥,渴喜冷饮,胸中烦热,周身烘热无定时(测体温正常),平时乏力,纳呆,厌食油腻,大便结,每周1次,无腹胀腹痛。诊见:患者面色萎黄,形体消瘦,舌淡胖、边有齿痕、苔白欠润,脉弦细数。曾检查肝功能、血糖等未见异常,屡服中西药无效。口腔检查:唇颊粘膜红润,无溃疡及其它病变,较湿润。西医诊为灼口综合征。中医辨证为气阴不足,肺胃热盛伤津。治以清热生津,佐以益气为法,拟白虎加人参汤加减。处方:生石膏40g,吴茱萸3g,太子参30g,甘草6g,知母、黄连、陈皮、葛根各10g。3剂,每天1剂,水煎服。并嘱其饮食清淡,忌腥膻油腻。
, 百拇医药
    7月14日复诊:口麻痛、燥渴、胸中烦热明显减轻,周身发热消失,纳食渐馨。上方加丹参20g,继服5剂,口麻痛、口干口渴均除,纳食及二便复常,仍时感乏力,舌淡胖、苔白,脉细弱,后以八珍丸调理善后,随访1年未复发。

    按:灼口综合征较少见,西药多以维生素类治疗,疗效欠佳。本例患者年事已高,气血渐衰,复加饮食、情志失调,致燥热内盛。辣为金之主味,肺胃热盛,循经上炎,唇舌失于濡养,局部脉络失和,则见麻辣不适、口燥渴等症,治以白虎加人参汤辛寒清热,益气生津,合左金丸、葛根、丹参散火升津,和络止痛,诸药合用,切中病机 ,故口麻疼等症自除,后以益气养血之法调理以固其本。

    2 慢性唇炎

    刘某,男,40岁,1998年12月2日初诊。素嗜烟酒,1年来下唇常肿胀不适,干燥时疼痛,西医予以湿敷、抗生素软膏外涂,并口服抗生素、抗过敏类药物治疗,未见好转而转诊中医。诊见:患者除上症外,尚见口干渴多饮,入夜更甚,纳食无味,喜食流质,牙龈时有出血,大便干,乏力,舌尖边红、有瘀斑 、苔黄,脉弦细数。血糖等检查未见异常。口腔检查见唇部稍肿,呈暗红色,唇红边缘不清,干燥脱屑、皲裂。诊为慢性唇炎。治以清热生津益气,拟白虎加人参汤加减。处方:生石膏20g,知母、生地黄、怀牛膝、陈皮各10g,太子参30g。3剂,每天1剂,水煎服,并嘱其戒烟酒。

    12月5日复诊:唇肿消失,唇干、渴饮等症明显减轻,效不更方,继服3剂,诸病消失。口腔检查见唇红润,无干燥脱屑。后以益气养阴之品调治5天,2月后随访,未见复发。

    按:慢性唇炎中医称为唇风,多由阳明风火蕴结唇部所致。 《诸病源候论》曰:“脾胃有热,先发于唇,则唇生疮。”本例患者嗜好烟酒,日久脾胃蕴热,化火上炎,则唇干、肿胀、脱屑,齿龈出血;胃热伤津耗气,脾运失常,则乏力,纳食无味,口干渴饮,以白虎汤辛甘寒清热生津止渴,加人参助正气而益真阴,伍生地黄凉血止血,怀牛膝导热下行,诸药合用,犹釜底抽薪,不治唇而唇疾自愈。

    (收稿日期:1999-02-12), 百拇医药(韩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