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广东医学》 > 1999年第10期
编号:10236992
异位及异形阑尾5例诊治回顾
http://www.100md.com 《广东医学》 1999年第10期
     作者:张平 丁炳桐

    单位:陆丰市人民医院外科(516000)

    关键词:

    异位及异形阑尾5例诊治回顾 我科自1993年2月~1999年2月,共施行阑尾切除术2 016例,术中发现异位阑尾2例、异形阑尾3例,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5例病人,男4例,女1例,年龄21~41岁。其中1例术前3 d曾行阑尾切除术。

    1.2 临床表现 ①转移性右下腹疼痛4例,右中腹疼痛1例;②恶心、呕吐2例;③发热4例;④腹胀1例;⑤右下腹压痛及反跳痛3例,右中下腹压痛及反跳痛1例,右中腹压痛及反跳痛1例,有腹膜炎体征1例;⑥腹穿抽出脓性液1例。
, http://www.100md.com
    1.3 辅助检查 血WBC(15.0~19.0)×109/L。

    1.4 术中所见 ①异位阑尾2例:1例于肝脏面下方,胆囊体部下缘发现阑尾,长约8 cm,其尖端充血肿胀,表面有脓苔,并与肝右叶脏面前缘有粘连,阑尾根部在结肠肝曲外侧缘;另1例阑尾位于升结肠外侧,距回盲部6 cm之结肠浆膜下,长约5 cm,末端向上,水肿充血,与侧腹膜粘连。②异形阑尾3例:1例为“两根一尾”的双阑尾畸形,阑尾呈“Y”形,尖端向上,双开口于盲肠(阑尾切除时用组织钳探查与盲肠肠腔相通),各走行2 cm后二管汇合成单一长约2.5 cm之共同末端,两根部之间相距约2 cm,由同一阑尾系膜及血管供血,阑尾充血肿胀;1例为“两个根部”的双阑尾畸形,一条位于回盲部三条结肠带汇合处,长约6 cm,肿胀充血,另一条于距回盲部5 cm的升结肠前内侧,长约2.5 cm,末端化脓坏疽,双阑尾均有各自系膜及血管;1例于回盲部三条结肠带汇合处见原阑尾残端包埋满意,无渗漏,距回盲部4 cm之升结肠前内侧见2.5 cm×1 cm条索状肿物,有系膜,末端游离溃破,有脓液溢出,切除时检查根部有管腔及粘膜。
, 百拇医药
    1.5 手术方式 4例按常规法切除阑尾,1例行阑尾逆行切除,腹腔冲洗放置引流1例。

    1.6 结果 5例病人手术切除的标本均送病理检查,证实为炎症改变的阑尾组织,本组病例均治愈出院。

    2 讨论

    急性阑尾炎是最常见的急腹症,阑尾切除术是最常做且较简单的腹部手术。但异位及异形阑尾是阑尾炎手术中的少见情况,术前难以确诊,手术时有一定的难度,应引起特别重视。异位阑尾是由先天性小肠旋转不良所致,异位阑尾的根部常在升结肠的外侧或在结肠肝曲的位置[1]。异形阑尾是一种先天性畸形,其发生可能在是胚胎发育第6~12周时,受某些内外因素作用引起内胚层在盲肠末端出现形态上的变化所致。一般双阑尾畸形,多是一条阑尾位于正常位置,而另一条则在盲肠或升结肠某一部位。一般都在距回盲部10 cm之内的升结肠上,个别报道也有位于回肠末端[2]。本组2例异位阑尾,在正常位置找不到阑尾时,想到异位阑尾的可能,经小心探查后得到证实并顺利完成手术。本组1例“两根一尾”的双阑尾畸形,术中先处理阑尾系膜及血管,再逐一切除阑尾,包埋残端,手术方法得当,治疗效果满意。本组2例“两个根部”的双阑尾畸形,1例手术探查细致,术中诊断明确,将炎症的双畸形阑尾一并切除,另1例由于手术医师追求小切口,术野暴露差,对回盲部探查不细致,第一次手术仅切除了正常位置的阑尾,而留下异位且炎症的阑尾,其病变继续发展到坏疽穿孔致弥漫性腹膜炎,再次手术才治愈。
, http://www.100md.com
    在本组病例的治疗过程中,我们体会到:①不能认为阑尾炎是外科“小病”,阑尾切除术是外科“小手术”,而应予以足够重视,术前应周密分析,妥善准备。②术前及术中对异位阑尾要有所警惕,如不能在正常位置找到阑尾,应循升结肠向上寻找直至肝曲,切口要选择以能满意显露阑尾部位又能方便处理病灶,必要时又可延长或另加切口的地方。③双阑尾畸形在临床上虽不多见,但如其中一阑尾有炎症发生,另一阑尾常同时发病,故手术时不应满足于切除一阑尾,应注意探查盲肠及一段回肠及升结肠,如其有条索状肿物或炎症渗液及大网膜包绕时,应检查是否有双阑尾畸形,避免只切除正常位置的阑尾,而留下了异位的阑尾。亦应避免将多生异形阑尾认为是粘连带,只作切断而未作残端处理,术后致肠瘘等并发症发生。

    3 参考文献

    1 毕玉华,由仁和,傅洪宝,主编.阑尾外科.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0.113

    2 潭毓铨,,叶舜宾,主编.手术创新与意外处理(普通外科卷).长春:吉林科技出版社,1998.303~304,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