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实用医学杂志》 > 1999年第11期
编号:10210255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70例临床分析
http://www.100md.com 《实用医学杂志》 1999年第11期
     作者:石韫珍 崔锦芳 崔阳

    单位:广东省人民医院风湿科(510080)

    关键词:

    实用医学杂志991148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尤其是绝经后妇女的一种常见多发病,严重威胁着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笔者对我院1996~1998年住院的70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进行有关临床分析,旨在强调早期预防的重要性。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全部入选病例均经骨密度仪测定,且符合WHO关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1],同时排除了继发因素所引起骨密度降低的疾病(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糖尿病、肝肾疾病、肾肿瘤、骨软化)。其中男12例,女58例;年龄32~88岁,平均年龄63岁;病程2个月~20年,平均病程4年。
, http://www.100md.com
    1.2 首发症状 腰痛25例,胸背痛3例,腰腹部束带状痛1例,腰痛并双下肢麻木7例,肢体无力2例,髋痛1例,腰痛并髋痛1例,腹股沟区胀痛1例,外周关节疼痛11例,口干1例,无症状17例。

    1.3 X线结果 34例患者表现骨质疏松,其中腰椎25例,胸腰椎2例,骨盆1例,全身普遍骨质疏松1例,胸骨、锁骨、坐骨、耻骨联合骨质疏松1例,骨盆并双膝1例,股骨颈1例,双腕1例,右膝骨质疏松1例。33例患者有不同部位的骨折,其中25例不同程度的胸腰椎压缩性骨折,4例髋骨骨折,2例股骨颈骨折,前臂骨折及髌骨陈旧性骨折各1例。

    2 讨论

    骨质疏松是以骨量减少、骨的微细结构退化为特征,使骨脆性增加以及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骨骼疾病,骨质疏松的最大危害是易发生骨折。随着我国老龄人口的增多,老年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显得十分重要。

    骨X线摄片在骨量减少≥30%时才显示骨质疏松。本文仅34例骨X线显示骨质疏松,前瞻性研究资料证实骨量测定是准确性最高的骨折危险性预测指标,测量任何部位的骨密度对身体各部位骨折都是一有效的预测指标,对老年人要尽早行骨密度检查以了解骨量的减少及预测骨折发生的可能性。
, 百拇医药
    肌肉对骨骼是一种机械力的影响,肌肉发达则骨骼粗壮,骨密度高。老年人活动少,肌肉强度减弱,机械刺激少,骨量减少,同时肌肉强度的减弱和协调障碍使老年人易跌倒,伴有骨量减少时易发生骨折。老年人的股骨强度比年轻人减少1/2,能量吸收能力减少1/3,从而使老年人跌倒后易致骨折。对老年人来讲,不活动也是引起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因此体育锻炼非常重要。

    钙是骨最基本的矿物质,钙的摄入量对青少年骨的发育及成年时达到的骨量峰值都十分重要。老年人由于消化机能衰退,肾1-α羟化酶活性下降,1,25(OH)2D3合成量减少,使肠钙吸收减少,妇女尤其明显,食物钙入量不足,血钙下降,甲状旁腺激素(PTH)分泌动员骨钙到血,使骨量减少。因此,对老年人应提倡足量的钙摄入(1500mg/d)。

    骨质疏松症有明显的性别差异。女性高于男性,且女性出现骨质疏松症的年龄早,骨量丢失快。尤在绝经后女性多见,与卵巢早衰雌激素减少有关[2],女性不仅要提高年轻时的骨峰量值,要强调妊娠期、哺乳期合理调节饮食,补充骨质丢失的钙和乳汁丢失的钙,因这时的骨量丢失可能使某些妇女在晚年有潜在的致残性危险。

    3 参考文献

    1 Kanis JA,Melton LT,Christiansen L,et al. The diagnosis of osteoporosis. J Bone Min Res,1994,9:1137.

    2 刘仲厚,主编. 骨质疏松研究与防治. 北京:冶金出版社,1994. 183~184.,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