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急救医学》 > 1999年第11期
编号:10250134
592例宫外孕手术的麻醉分析
http://www.100md.com 《中国急救医学》 1999年第11期
     作者:袁振红 李 萍 孟丽薇 孙成英 王淑卿

    单位:袁振红 李 萍 孟丽薇 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麻醉科,150001;孙成英 哈尔滨市第五医院;王淑卿 黑龙江省尚志市医院

    关键词:

    中国急救医学991146 我院于1992~1996年共收治592例宫外孕病人,均经手术治愈。现分析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592例宫外孕病人中25岁以下58例,25~35岁403例(占68.1%),35岁以上125例,未记年龄者6例。年龄19~48岁。入手术室时,血压,心率正常者305例(占51.5%),血压正常,心率快者188例(占31.8%),血压下降,心率加快或下降者94例(占15.9%),血压测不出者5例(占0.8%)。其中,陈旧性宫外孕39例(占6.6%)。
, http://www.100md.com
    术中输血者400例(占67.6%),输血量在200~400 ml者258例,600~800 ml者106例,1000~1600 ml者36例。输注血定安或血袋者242例,其中输500 ml者176例,1000 ml者54例,1500 ml者12例。输血定安或血袋同时需输血者131例。

    麻醉方法:①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145例。腰2~3间隙穿刺头端置管,分次注入1%~1.6%利多卡因与0.28%地卡因混合液,总量最多20 ml,最少8 ml平面多在胸6以下。②单次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135例。腰3~4间隙穿刺,注入1:1:1液或0.5%布比卡因2~3 ml,平面亦多在胸6以下。③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复合硬膜外腔阻滞麻醉211例,腰2~3硬膜外腔穿刺置管后,于腰3~4间隙行蛛网膜下腔穿刺,用药同Ⅱ例,术中麻醉平面不够时,则于硬膜外导管给予利多卡因、地卡因混合液;术后于硬膜外腔给予吗啡、氟哌啶等作术后镇痛。④氯胺酮复合静脉麻醉66例,氯胺酮首次剂量1~1.5 mg/kg缓慢静注,术中间断静注氯胺酮、安定、氟芬合剂或持续静滴1%普鲁卡因~0.1%氯胺酮混合液维持麻醉。Ⅴ.静脉氯胺酮或局麻复合硬膜外腔阻滞麻醉29例,先于腰2~3间隙硬膜外腔穿刺置管,然后,在氯胺酮麻醉下或在局麻下开皮,经输血输液等抗休克治疗病情好转后再行硬膜外导管分次少量给予利多卡因地卡因混合液。Ⅵ.气管内插管静吸复合麻6例,其中2例为硬膜外阻滞无效和不充分而改气管内插管;以氯胺酮(或咪唑安定)+琥珀胆碱静注快速诱导,术中吸入少量安氟醚,间断静注卡肌宁维持麻醉。
, 百拇医药
    2 讨论

    宫外孕手术由于发病急、有内出血、故病人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失血、休克表现,麻醉的选择首先应考虑休克的程度。对出血多,休克程度重的病人,我们均采用Ⅳ~Ⅵ组麻醉方法,对极重度休克病人则以气管内插管为安全。本组有5例病人手术室时血压测不出,加压输血、输液后血压回升,同时吸氧,分别选择气管内插管麻醉2例,局麻+硬膜外麻醉2例,氯胺酮复合全麻1例。积极创造条件,配合手术的顺利完成。对于轻度休克可选用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局麻药的使用以低浓度、小剂量、分次注药为宜。对于情况较好或休克前期的病人可选用蛛网膜下阻滞麻醉或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复合硬膜外腔阻滞麻醉。本文所分析的592例病人均获得了满意的麻醉效果,并保障了病人的生命安全。

    宫外孕所致休克为失血性低血容量性休克。治疗的目的是恢复和维持血容量。输血可有效地补充血容量,然而同种异体输血存在溶血、输血反应及传染其它疾病的危险[1],而人体对血液稀释有相当的耐受性[2]。近年人工胶体—血浆代用品在临床上的应用日趋广泛,除补充容量外,应用代用血浆可有效维持血容量,在血液未取来之前快速输注血定安或血代,可保持血容量维持正常范围内[3],保证重要器官不受缺血,缺氧的损害,并减少需输血的总量,从而降低发生溶血、输血反应及传染上其他疾病的危险性。本组242例输注血定安与血代的病人无一例发生意外和并发症。
, http://www.100md.com
    总之,对于宫外孕手术的麻醉选择,首先应考虑的是病人的生命安全。在加快输液、输血以维持有有效循环血容量的同时选择适宜的麻醉方法,从而保证症人围术期安全、无痛。

    参考文献

    [1]王姗娟.血浆化用品的临床应用进展.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1995,16:95.

    [2]应诗达.不同比例晶体和胶体混合液用于急性血液稀释的观察.中华麻醉学杂志,1997,17:714~716.

    [3]刘勇.不同液体输注对犬失血性休克时的血流动力学.氧运转及血管外肺水的影响.中华麻醉学杂志,1997,17:468~471.

    收稿:1998-09-13

    修回:1999-03-16,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