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理论书籍 > 中医经典著作 > 伤寒、金匮类 > 金匮要略
编号:10252617
论《金匮要略》的全息思想
http://www.100md.com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1999年第11期
     作者:徐 敏,樊蔚虹

    单位:河南中医学院中医系,河南 郑州 450003

    关键词:中医基础理论;金匮要略;全息论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991104 全息生物学是研究生物体全息相关规律以及这些规律的应用的学科。全息生物医学以多细胞生物体的整体与在整体控制下具有高度分化的相对独立部分为研究对象,研究生物体部分与整体、部分与部分之间,宏观层次、中间层次、微观层次之间的全息现象、全息相关及全息规律。全息生物学自80年代创立以来,已不断发展成为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综合性学科,为生物学研究开拓了新的探索领域和新的思维方法。同时,研究生物全息律所贯穿的认识论原则,已远远超越生物学范围,渗透到许多其他科学研究中,并由此产生了各种全息学说,诸如广义全息、自然全息、结构全息、时间全息、功能全息、宇宙全息等。综观仲景《金匮要略》,其辨证论治体系中,贯穿着丰富的全息论思想,本文试就此进行讨论。
, 百拇医药
    全息现象为生物体结构的普遍规律之一。就人体来讲,表现为任何一个相对独立的部分(全息胚),都是整体成比例的缩小,都蕴含着整体全部的生理病理信息。《金匮》诊断疾病,根据脏腑在体表特定分属部位的某些变化,以测知脏腑的病变。原文曰:“……鼻头色青,腹中痛,苦冷者死……”通过鼻部(全息胚)色泽的变化,推知内脏(整体)的病变。又如上焦阳虚,下焦寒饮内盛之胸痹心痛,脉见“阳微阴弦”,即寸微、尺弦。体虚之人服小青龙汤后下焦阳虚,支饮上盛的下虚上实之证,脉见“寸脉沉,尺脉微”。这种以寸口六部分候五脏六腑、三焦病变的诊断方法,基于局部与整体相关理论,完全符合生物全息理论。此外,《金匮》目诊的内容也较为丰富,其内容可规纳为二:一是目的望诊,望目的外形与形态(目直视、目肿、目瞑、目不得闭、目),望目各部位的颜色(眼色、巩膜色、目眦色)。二是目的问诊,了解目的视觉情况(如目弦、眼中生花等)。目诊的目的不限于诊察目的局部病变,更主要的意义是仲景将其作为诊察全身性疾病的重要环节。目之所以能反映脏腑、机体的机能状态,就在于目与脏腑、经络构成了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有序巨系统,这个有序巨系统的联系与调节是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的内外络属作用来完成的。简言之,五脏信息通过经络反映于目,通过目诊可获取的整体信息。目诊亦体现了局部与整体相对应的生物全息律。可见仲景自发地运用了全息诊断法。
, 百拇医药
    在《金匮要略》中,生物全息津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根据局部含有整体信息这一全息思想,通过对局部的了解来测知整体情况,用于诊断疾病,此已如前述;另一方面则是通过全息反馈,利用对局部的影响来调整整体或其他的局部,用于治疗疾病。《金匮要略》治疗“热入血室”的针刺法以及脏腑相关互调法(妊娠,小便难,治以当归贝母苦参丸,下病上取)、内病外治法(心肺阴虚内热之百合病,治以百合洗方;脚气冲心,治以矾石汤浸脚等)等治疗方法均为全息治疗学原理。

    除了全息诊断、全息治疗之外,全息生理和全息病理也是全息生物学的主要内容。在《金匮要略》一书中,对人体生理认识上的全息思想主要有:①“天人相应”观,其颇具代表性的论述为首篇原文第2条:“夫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复舟。”提出“天人相应”观点,所谓的“天”指人体以外的整个自然界。“天”与人息息相通,密切相关,其部分与部分之间存在对应关系。《金匮》原文还指出“寸口脉动者,因其旺时而动,假令肝旺色青,四时各随其色。”说明人的肤色,脉搏均应随四时而有相应的改变,提示日月星辰的运行、地理因素、气象变化、自然节律等对人体都有着深刻的影响。因此,自然界的结构组织形式在人体应有相应的表现,而作为自然界的一个全息胚的人体,则存记着大自然的信息。②“脏象全息”观,生物全息律揭示人体的每个节肢都是全息胚,它与整体或其他节肢具有全息相关性。《金匮》书中具有自发的全息思想,认为脏腑之间,脏腑与体表之间存在着合算民相关性,从而形成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脏腑之间在生理状态下相互制约与维系,在病理情况下相互转变和影响。其说与生物全息律的基本特点不谋而合。
, http://www.100md.com
    此外,一些学者提出了时间全息学,如此则生物全息律包含空间全息和时间全息,即生物性状除了在空间上表现出全息现象外,在生物的进化过程和发育过程中亦表现出全息现象。所谓生物时间全息,是指在生物个体发生过程中,其形态结构和功能(或行为)表现与生物系统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的演化在表达顺序上相似。同时,生物的时间全息还表现在生物个体发育过程中各种生理生化指标的周期性重现。生物的活动依照一定的节律、周期时间呈现一定的数字函数曲线,形成生物节律。前所述人的色脉在生理情况下均应随四时面而有周期性改变,此又当归属时间全息范畴。仲景同时将其贯穿于对疾病的治疗之中,在施治时考虑到气象、季节、时辰等对疗效的影响。在论治风湿病时,提醒“值天阴雨不止”可影响治疗效果,而“脉弦数,有寒饮”之脉证不合之证“冬夏难治”,由其病性决定其在特定的时间具有特定的反应并决定其疗效。由此可见,《金匮要略》已触及了时间全息学说。

    本文从全息诊断、全息治疗、全息生理、全息病理以及时间全息学等几个方面探讨了《金匮要略》之全息思想。全息生物学虽创立于80年代,但早在一千多年前的中医经典著作《金匮要略》中,已具有明显的全息色彩,其生动而具体的全息现象俯拾皆是。不可否认,全息生物学的创立,首次为中医学的诸多经验和现象奠定了现代生物学理论基础,使得中医学在特定局部与整体关系的认识上发生了一次深刻的革命。它不仅对于中医诊疗理论与临床研究裨益颇大,而且对于整个中医学的现代化也有十分重要的价值。但从另一角度看,《金匮要略》中蕴含的全息思想也证明了一点,中医学对全息生物学的创立具有不可否认的影响。

    (收稿日期 1999-08-06 修回日期 1999-09-11), http://www.100md.com


    参见:首页 > 中医药 > 理论书籍 > 中医经典著作 > 伤寒、金匮类 > 金匮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