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江苏医药》 > 1999年第12期
编号:10207380
一种新型肝炎病毒――TTV研究进展
http://www.100md.com 《江苏医药》 1999年第12期
     作者:许家璋

    单位:南京军区第八一医院肝病研究所(210002)

    关键词:

    江苏医药991216 继庚型肝炎病毒(HGV/GBV-C)之后,1997年12月Nishizawa和Okamoto等[1,2]又相继报道一种新型肝炎病毒,因与输血途径传播相关,故称输血传播病毒(Transfusion Transmitted Virus,TTV)。迄今为止,研究表明:TTV是单链DNA病毒,全世界均有分布,主要经血液传播,还可经粪-口传播,造成一定范围的流行。鉴于我国是病毒性肝炎高发区域,TTV在献血员中检出率为1%~39%;在各型肝炎中检出率较高,常与HBV或HCV重叠或混合感染,单一TTV感染者约占10%~59%;在重型肝炎和原发性肝癌患者中也见有报道。如果TTV真是一种嗜肝病毒,那么研究其致病性应是当务之急。
, 百拇医药
    一、TTV的基因型和生物学特性

    TTV基因序列长约3739bp,含有两个开放读码框即ORF1与ORF2,分别编码nt589~2892和nt107~712。各地TTV分离的核苷酸序列有很大差异。simmonds等[3]用TTV序列的ORF1构建种系发生系分析,TTV可分为3个不同的基因型,即1型(G1),2型(G2)和3型(G3),三型之间的基因序列差距甚大。各型内又分为若干亚型(a、b、c)。根据Hohne等[4]对德国TTV分离株的序列种系分析表明德国的TTV基因分布与日本不同,G1者仅占37%,而58%属G2型。Tanaka等[5]收集不同地区的TTV分离株共93株,应用ORF1序列作种系发生系统分析,结果表明TTV的基因型除已确定的3个基因型外,还有3个新基因型,分别称之为G4、G5和G6。TTV的6个基因型之间差异较大,在全球TTV以G1和G2的流行率较高,这二型可能是TTV的主要基因型。
, 百拇医药
    以上提示:TTV基因变异性很大,我国仍以G1、G2型为主。TTV的基因型与地区分布、影响TTV基因变异的因素以及TTV的致病性等问题,有待进一步深入地研究。

    TTV是一无膜单链DNA病毒,在蔗糖中浮密度为1.24g/cm3。研究发现TTV肝炎患者血清病毒滴度与病人的ALT水平存在一定的平行关系,而在肝脏内的水平大于血清中水平10~100倍,说明TTV可能是一种嗜肝病毒。用PCR检测TTV感染者的血清和粪便,TTV DNA可同时检出,推测TTV可能分泌到胆汁内,从粪便中排出。因此,TTV不仅能通过肠道外途径传播,也可通过粪-口途径感染。

    二、流行病学

    TTV在各类人群中的感染率,各地报道不一,Okamoto等[2]报道TTV DNA(PCR)供血员中检出率为12%(34/290),静脉药瘾者为40%(14/35),血液透析者为46%(26/57);在非甲~非戊型暴发性肝炎中占47%(9/19),在慢性肝炎中TTV阳性者占46%(41/90),其中有48%为肝硬变(19/40),39%是肝细胞癌。Simmonds等[3]报道英格兰献血员中TTV阳性携带者为10%,约50%的血制品可能被TTV污染;Tanaka[5]对泰国的一组病例调查提示:TTV在慢性非乙非丙型肝炎中的阳性率为59%(23/39),献血员检出率为36%(38/105)。我国深圳地区一般人群TTV感染率为7.8%(7/90),职业献血员为9%(8/98),静脉药瘾者为41%(33/79)[6]。我们对390例各型肝炎患者用PCR检测TTV DNA阳性者48例,其分布情况见附表。
, 百拇医药
    附表 TTV在各型病毒性肝炎中检出的阳性率 组别

    例数

    TTV DNA阳性数(%)

    HNA~G

    154

    18(11.7)

    HA

    7

    1(14.3)

    HB

    114

    18(15.8)
, 百拇医药
    HC

    9

    0(0)

    HE

    7

    1(14.3)

    HG

    32

    0(0)

    其它*

    67

    10(14.9)

    合计
, 百拇医药
    390

    48(12.3)

    *包括:HA+HB8例,HB+HC6例,HB+HE5例,HB+HG42例,HA+HE、HA+HC、HC+HG、HE+HG、HB+HC+HG、HA+HB+HE各1例。

    以上提示:TTV主要通过输血途径感染,而职业献血员中TTV携带率占9%~12%,值得对献血员加强监测管理。

    TTV也可能经粪-口途径传播。Okamoto等[7]报道5例TTV感染的非甲~非庚型肝炎相关的肝细胞性肝癌,采用套式PCR检测患者的血清和粪便中TTV DNA,结果5例血清TTV DNA均为阳性,3例血清TTV高滴度感染者,粪便同时检出TTV DNA。进一步分析比较两者的222bp基因序列相同,说明TTV可能从粪便中排出,可能存在粪-口途径传播。骆抗先等报道[8]:我军驻武汉市某职业学校,1996年发生了一起不明原因的肝炎流行,对其中381例肝功能明显异常者进行临床及流行病学调查,患者多为亚临床型,ALT呈轻到中度升高,且持续时间较长。对其中部分病例进行了肝活检,病理组织学可见肝细胞肿胀,淋巴细胞浸润,有散在性点状和个别坏死灶,4例诊断为汇管区炎症,2例病变轻微仅能诊断反应性炎症。10例急性期血清中检出TTV DNA,20例潜伏期末的病人粪便中,16例检出与血清相同的TTV DNA。提示这是一起因TTV肠道感染的TTV肝炎。
, 百拇医药
    三、TTV的致病性

    TTV的发现仅一年多时间,据文献报道:TTV可引起急、慢性肝炎、重型肝炎,甚至肝硬变,也可能参与肝细胞癌的发病。从我们目前发现的48例TTV阳性的肝炎患者分析,其中30例为重叠或混合其他肝炎病毒感染,占62.5%(30/48),单一TTV感染者18例,占37.5%(18/48)。在重叠或混合感染的30例病人中,临床很难阐明其肝脏损伤是以哪一种病毒为主。对单一TTV感染的18例患者中,7例做了肝脏活检,其临床和/或病理诊断:慢性携带者1例,急性肝炎1例,慢性肝炎(轻型)10例,慢性肝炎重型1例,肝硬变失代偿期3例,重型肝炎2例。

    对于TTV的致病性目前尚未定论,从我们临床观察的单一TTV感染的患者临床和肝脏组织学的变化分析,我们认为TTV可能有致病性。

    目前关于TTV研究存在的问题:(1)大量研究仅局限于血清学,缺乏组织学的研究。(2)发现TTV阳性病例多为回顾性流行病学调查,缺少前瞻性研究。(3)单一TTV感染病例较少,多为重叠或混合其它肝炎病毒感染。(4)缺少TTV感染的动物模型。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 Nishizawa T,et al.Biochemical and Biophysical Re-

    search Communications 1997;241:92.

    [2] Okamoto H,et al.Hepato Res 1998;10:1.

    [3] Simmonds P.Lancet 1998;18:191.

    [4] Hohne M.J General Virology 1998;79:2761.

    [5] Tanaka H.J Med Virol 1998;56:234.

    [6] 马为民,等.中华肝脏病杂志 1998;6:167.

    [7] Okamoto H.J Med Virol 1998;56:128.

    [8] 骆抗先,等.中华肝脏病杂志 1998;6:161.,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