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 1999年第12期
编号:10214311
兔围失血性休克期内源性血管活性物质的动态变化
http://www.100md.com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1999年第12期
     作者:[邓小明,等. 中国急救医学,1999,19(11):642]

    单位:

    关键词:

    目的

    目的:了解围失血性休克期内源性血管活性物质的动态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复制兔失血性休克及复苏模型,分别于休克前、休克1 h、复苏1 h、复苏2 h用比色法和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中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血栓素A2(TXA2)、前列环素(PGI2)的变化。结果:休克后NO、ET、TXA2升高,PGI2下降,复苏后均有所回复,但均未回复到休克前水平。结论:内源性血管活性物质参与了失血性休克的发生发展,内源性血管舒缩物质的平均在休克及抗休克中具有重要作用。,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