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江苏医药》 > 1999年第12期
编号:10231758
缓症链球菌中毒性休克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http://www.100md.com 《江苏医药》 1999年第12期
     作者:朱 白 姜夕南 王华雨 冒 镇 唐剑武 钱开成 翁心华 尹有宽 卢洪洲

    单位:朱 白 姜夕南 王华雨 冒 镇 唐剑武 钱开成:海安县人民医院;翁心华 尹有宽 卢洪洲:上海医科大学华山医院传染病科邮政编码:226600

    关键词:类猩红热 缓症链球菌 链球菌中毒性休克综合征

    江苏医药991209 摘要 目的:研究缓症链球菌中毒性休克综合征(TSS)的临床特征及致病机理。方法:对178例重症类猩红热进行临床观察,并对咽拭子培养菌株应用新西兰兔作动物实验,进行毒素分离鉴定。结果:本组病例临床特征为突起畏寒、高热,猩红热样皮疹,不同程度的休克,多脏器功能受损。大多数病人咽拭子培养有α-溶血的缓症链球菌生长,此菌株产生一种分子量为34KD新的致热性外毒素。结论:缓症链球菌可致中毒性休克综合征。

    1990年冬至1998年春,海安县等地发生缓症链球菌所致猩红热样疾病流行,重症者表现为中毒性休克综合征(TSS)。我们对1990年冬季以来本县收治的178例TSS患者的临床及病原学进行了深入研究,报告如下。
, 百拇医药
    临床资料

    一、诊断标准 按美国推荐的A组链球菌TSS诊断标准[1]

    二、一般情况 本组共178例,男133例,女45例,年龄5~46(平均28.5)岁,发病至入院时间1~4(平均2.3)天。

    三、临床特征 (1)起病情况及全身中毒症状:178例均以急起畏寒、寒战、高热发病,平均体温39.6℃±0.9℃,均伴有头痛,150例有全身关节酸痛,170例有恶心、呕吐、腹泻、解水样便等消化道症状,45例巩膜黄染,16例出现神志不清,4例大小便失禁。(2)皮疹:发病1~3天内,178例均出现猩红热样皮疹,其中80例伴有出血性皮疹,20例手背对称性红斑、肿痛,3例下肢结节性红斑。176例恢复期脱屑、脱皮。(3)低血压、休克:血压低于70mmHg(1mmHg=0.133kPa)有明显休克过程93例,其中3例血压为0;收缩压曾低于90mmHg85例。
, 百拇医药
    四、实验室检查 178例缓症链球菌TSS患者的实验室检查结果。缓症链球菌培养阳性:咽拭88/110例(80.0%),血液0/30例(0);AST升高91/102例(89.2%),ALT升高96/102(94.2%),TBil升高49/78例(62.8%),Cr升高91/102例(89.2%),BUN升高12/102例(11.8%),血小板减少80/102例(78.4%),心电图异常20/61例(32.8%),脑脊液蛋白增高1/5例(20.0%)。

    五、治疗 178例缓症链球菌TSS患者经扩容、纠酸、血管活性药物、激素及较大剂量青霉素抗感染等处理后,多数患者经2~3天,少数需7天,血压方可恢复正常。病情反复者加用氨基糖甙类抗生素或换用大环内酯类或其它β内酰胺类药有效。

    六、病原学 178例中毒性休克病人中有111例进行了标本培养鉴定,88例有α-溶血的草绿色链球菌生长(占80.0%),经中国药品生物鉴定所鉴定为缓症链球菌。所有分离菌均从咽拭子培养获得,血培养均为阴性。经对病原体进行鉴定,生化试验、动物试验及血清学检查,并结合临床症状和流行病学分析,确定致病菌为缓症链球菌。笔者将此细菌培养上清液注射新西兰兔皮内,局部出现化脓性改变,而注射菌体无此反应,说明致病性由细菌分泌的外毒素引起。将细菌在Bact API20培养基上增菌培养后,经2000r/min离心,所得上清液用硫酸铵分段盐析,沉淀经充分透析,仅20%、40%和80%盐析段有微蛋白,各取样15μg与2倍缓冲液混合,用12%-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各出现一条电泳带。将三种蛋白分别注射新西兰兔皮内,仅20%~40%盐析蛋白可引起局部化脓性改变,病理见真皮层细胞变性、坏死,并伴炎性细胞重度浸润。据低分子量标准蛋白质(兔磷酸化酶B、牛血清白蛋白、兔肌动蛋白、牛碳酸酐酶、胰蛋白酶抑制剂、鸡蛋清溶菌酶)算出分子量为34KD。将20%~40%盐析蛋白进一步经Saphadex纯化并测定出其氨基酸组成。经国际联机检索未见有类似毒素的报道,是一种新的链球菌外毒素。
, http://www.100md.com
    讨论

    本病来势凶猛,骤然起病,畏寒、寒战,高热或超高热,猩红热样皮疹常伴出血性皮疹,全身毒血症状较重,头痛、全身肌肉关节酸痛、恶心、呕吐、腹泻,伴有低血压、休克,甚至昏迷,大小便失禁,多脏器损害,恢复期脱屑、脱皮。以往对该病的命名不尽一致,有“类中毒性休克综合征”等报道,目前从临床表现来看与美国1992年制订的A组链球菌TSS诊断标准相符合,故应统称链球菌中毒性休克综合征。根据流行病学调查,该病自1986年起在我国黄海之滨如东县便开始有缓症链球菌TSS流行。1990年起由东向西波及海安县,同期本省无锡市亦暴发流行,此后呈散发流行已8年[2~5]。自1992年该病又向我县以北的东台市、大丰县蔓延,这与80年代中期以来发达国家中链球菌感染的发病率增加且病情重相应[6]。能引起TSS的链球菌绝大多数是A组β-溶血性链球菌[7,8],B组β-溶血性链球菌(如无乳链球菌)则较为罕见,但本文资料及国内有关单位报道α-溶血性链球菌亦可引起TSS。本报道的病例多为健康青壮年,无局灶性感染及基础疾病,经适当治疗后病情恢复迅速,病死率极低,是与A组β-溶血性链球菌TSS不同之处。
, 百拇医药
    目前认为缓症链球菌TSS的发病机理与超抗原(SAg)有关,大多数细菌性SAg是细菌的外毒素,为水溶性蛋白质,分子量20KD~40KD。大量SAg进入体内就会产生过量的细胞因子,导致多系统疾病[9]。链球菌致热外毒素(SPE)及链球菌其他成分可作为超抗原刺激宿主细胞产生TNF和IL-1,此类细胞因子可以引起低血压,甚至休克,使白细胞停滞,微血管损伤及多器官衰竭。我们所分离的34KD毒素是否为新SPE引起SAg的作用,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江苏省科委社会发展科研项目(BS97032)

    参考文献

    [1] Anthony S.Harrison′s Principles of Internal Medicinl.14th Edition,New York:Mc Graw-Hill Book Company,1997;889.
, 百拇医药
    [2] 刘海肃,等.中华传染病杂志 1992;10(3):177.

    [3] 朱白,等.中华传染病杂志 1993;11(2):68.

    [4] 王华雨,等.临床内科杂志 1995;12(2):46.

    [5] 陈家乐.南通医学院学报 1998;18(2):247.

    [6] Lee H.Current Opinion in Infectious Diseases 1997;10:144.

    [7] Sdlievrt PM,et al.Clin Infect Dis 1993;17:26.

    [8] Stevens DL,et al.J Infect Dis 1996;173:619.

    [9] Hackett SP,et al.J Infect Dis 1992;165:879.

    (1998年12月28日收稿 1999年6月2日修回),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