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广东医学》 > 1999年第12期
编号:10237091
143例小儿急性肠套叠的诊治
http://www.100md.com 《广东医学》 1999年第12期
     作者:关 飞 陈晓明 黄文涛

    单位:江门市人民医院(529000)

    关键词:肠套叠;空气整复

    广东医学991233 【摘要】 目的 分析小儿急性肠套叠的临床特点,探讨其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143例小儿急性肠套叠病例,起病的主要临床表现和治疗措施及效果。结果 全部病例均以阵发性哭闹、呕吐、血便和腹部包块四大症状中之二项或以上为主要症状,其中阵发性哭闹119例占总例数83.2%,呕吐114例(79.7%),血便98例(68.5%),腹部包块101例(70.6%)。肛门指检80例中阳性者占65/80(81.2%)。X线透视下作空气低压灌肠确诊和整复治疗,成功118例(82.5%)。结论 小儿急性肠套叠早期的正确诊断和恰当的治疗与患儿预后密切相关,空气灌肠是肠套叠诊断及治疗的首选安全方法。

    急性肠套叠是婴幼儿常见的急腹症,其早期的正确诊断和恰当的治疗与患儿的预后密切相关。现将我院1990年1月~1998年12月收治的143例小儿急性肠套叠病例总结分析如下。
, 百拇医药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143例,其中男101例,女42例,男∶女为2.5∶1。≤1岁患儿121例,占总数84.6%,>1岁22例,最大3岁,最小10 d。以春夏季发病多见,分别为57例和50例,占本组总数的39.9%和35.0%。

    本组就诊小儿的临床表现:阵发性哭闹119例(83.2%),呕吐114例(79.7%),血便98例(68.5%),腹部包块101例(70.6%)。部分病例有腹泻,首诊误诊为肠炎21例,消化不良3例。并有呼吸道炎症26例。

    从首发症状到就诊时间最短2 h,最长3 d。其中24 h内就诊120例;~48 h就诊13例;48 h以上就诊10例。本组中复杂性肠套叠21例,就诊时间为6~48 h。

    首诊时行肛门指检80例,指检率为55.9%。其中指套有血染65例,指检阳性率为81.2%。全部病例均经X线空气灌肠确诊。套叠的类型以回结型最多,共94例(65.7%);多发型49例(34.3%)。
, 百拇医药
    1.2 治疗方法 疑诊患儿以阿托品及鲁米那解痉镇静后,会同放射科医师作腹部X线透视检查,以结肠注气机作结肠注气,压力从8 kPa开始,充盈结肠,寻找并认明肠套叠的影像,以确定诊断并行肠套叠的整复。如一次注气仍未整复,则继续平稳、缓慢地增加压力,并轻柔按摩腹部包块或套叠部位,但压力不超过12 kPa,如杯口状影或块物阴影消失和小肠内涌入大量气体,说明肠套叠已复位,即停止注气;但有时有复位不完全的情况出现,特别是小肠内气体不多时,此时则放气让患儿休息片刻再注气复位,如3~4次仍然失败者改用手术治疗。

    2 结果

    所有患儿均作低压空气灌肠复位,成功118例(82.5%),失败转手术治疗25例(17.5%),无出现肠穿孔并发症。手术组有3例肠坏死作肠切除,一期肠吻合治愈,1例术后发生肠瘘再手术切除治愈出院。其余手术病例作肠套叠松解复位术。本组死亡3例,病死率2.1%。

    3 讨论
, 百拇医药
    3.1 肠套叠的病因 肠套叠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原因未明,有作者报道与腺病毒感染有关[1]。本组以春夏季发病为多,此时本地区小儿的腺病毒感染、上呼吸道炎症和夏季腹泻较多;本组有26例合并呼吸道感染,34例合并肠炎,5例合并肠系膜淋巴结炎,都可能是小儿肠套叠的一种诱因并与文献报道吻合。继发性者均为继发于肠道的器质性病变,本组5例,其中美克憩室2例,肠壁异常索带2例,回肠腺性息肉1例。

    3.2 肠套叠的早期诊断 肠套叠以1岁以内婴幼儿发病率最高。根据典型临床表现,即阵发性腹痛、呕吐、血便和腹部包块,诊断并不困难。但在发病早期,尤其是血便、腹部包块两个主要症状不具备时,往往容易被首诊医生忽视而作为消化不良或肠炎,上呼吸道感染治疗。其实对某些症状不典型而又怀疑为该病的患儿,可作低压空气灌肠和肛门指检协诊。空气灌肠一方面可及时作出正确的诊断,另一方面可在作出诊断后及时进行恰当的治疗。而肛门指检是对肠套叠的诊断有特殊意义而又简单易行的方法。患儿有阵发性哭闹、呕吐时,应怀疑肠套叠可能,除应认真细致地检查患儿腹部情况外,行肛门指检对作出正确诊断是很有帮助的。从本组肛门指检阳性率高达81.2%,我们认为对疑诊患儿肛检应列为常规,以免延误诊断和治疗,造成严重后果。值得注意的是,有时腹痛反复发作,患儿可因疲惫而无力哭闹,被认为无腹痛,个别肠套叠可在腹泻过程中发生,易误诊为坏死性肠炎。
, 百拇医药
    3.3 肠套叠的治疗 在X线透视下作空气低压(8~12 kPa)灌肠是一种简易和有效的肠套叠的诊断和整复治疗的方法,是国内治疗肠套叠非手术治疗的主要治疗手段,整复率高;本组达82.5%。空气灌肠复位的唯一并发症是肠穿孔[2]。本组有5例发病48 h以上回结型肠套叠病儿经低压空气灌肠复位成功,均未出现肠穿孔等并发症。我们体会到一般情况尚可的肠套叠患儿,无发热,无明显腹胀及腹膜炎特征和较严重的脱水及休克,只要坚持一个稳定的空气压力,空气灌肠整复是比较安全有效的,反复多次放气和注气交替进行,并轻柔地按摩腹部包块,适当使用镇静解痉药物,可提高肠套叠的整复率;避免肠穿孔的关键在于掌握好适应症及注气压力。一般认为肠套叠行空气灌肠复位的适应症是发病在48 h以内;但我们认为主要应根据患儿的全身和局部情况而定,病程长短不是是否采用空气灌肠的主要根据,而仅与复位率的高低有关。

    本组经空气低压灌肠复位失败而转手术治疗的25例中,多发型11例,占手术治疗组的44.0%,占多发型病例的100%。在术中发现有肠坏死的5例均为多发型的肠套叠,这种患儿肠坏死率高;复位较困难。故应尽早作出诊断,尽快手术治疗。
, 百拇医药
    我们对手术中手法整复的患儿,回盲部未作固定,术后随访无发生再次肠套叠,而经空气灌肠整复成功的患儿中有15例再出现肠套叠,说明结肠注气复位成功后仍有部分病例可以复发肠套叠,究其原因可能为空气复位,因注气时复位不彻底而出现假性复位。而手术复位于直视下,复位彻底,不会出现假性复位[3],且手术后患儿多少会存在肠粘连、限制了肠道之逆蠕动而使再次套叠可能性极少,故彻底的复位是减少再套叠的一个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 步星耀,金百祥,沈兆忠,等.小儿肠套叠与肠病毒感染.中华小儿外科杂志,1995,16(6):346

    2 陈肖鸣.肠套叠空气灌肠并发肠穿孔.中华小儿外科杂志,1994,20(2):88

    3 朱再生,季敬伟,周一波,等.小儿肠套叠再次整复的体会.临床外科杂志,1999,7(3):180,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