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现代康复》 > 1999年第12期
编号:10247613
先天性直肠狭窄的康复治疗
http://www.100md.com 《现代康复》 1999年第12期
     作者:宋翠萍 吴曰杰 陈莹

    单位: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河南卫辉453100

    关键词:先天性直肠狭窄;康复

    现代康复/991264

    [摘要]目的:观察先天性直肠狭窄的康复效果。方法:对12例先天性直肠狭窄的患儿,在骶管麻醉下,采用单纯扩张法,即用扩肛器、手指进行扩张。对高位狭窄者,进行手术,分别经后矢状入路狭窄处纵切横缝或环状切除狭窄部端端吻合,术后狭窄处乾地3~6个月的扩张。结果:患者均治愈。单纯扩张者,有2例经常便秘,经对症治疗好转。结论:经观察证明,直肠狭窄处直径在0.3cm以上者皆可进行狭窄处扩张,循序渐进,防止肠穿孔。直径小于0.3cm,或扩张失败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中图分类号]R725.7
, http://www.100md.com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5496(1999)12-1513-01

    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占消化道畸形的首位,但肛门正常的先天性直肠狭窄临床上较为少见,自1988~1998年我院收治12例,现就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2例中男7例,女5例。发病年龄新生儿3例,3月以下者2例,6~1岁者5例,1岁以上者2例。其主要临床症状为排便困难、便秘和便条细,50%的病例有大便带血丝;有2例患者因低位肠梗阻就诊。3月以上就诊的患者可触及左下腹粪块。直肠指诊可以明确诊断。12例患者均行钡灌肠或碘油灌肠检查,其中9例狭窄处距肛齿线约1.5cm,3例距肛齿线2~3cm。狭窄段长约0.3~0.8cm,直径小于0.3cm者4例。乙状结肠冗长者6例,继发性乙状结肠扩张者9例。
, http://www.100md.com
    1.2 治疗方法 10例采用单纯扩张法,其中1例在骶管麻醉下进行首次扩张,余9例都是住院后在直视下扩张。从6mm扩肛器扩张逐渐扩至14mm扩肛器,然后改用手指扩张,每周2次,坚持扩张6个月。2例行手术治疗的均为高位直肠狭窄,分别经后矢状入路狭窄处纵切横缝、环状切除狭窄部端端吻合,术后扩张狭窄处3~6月。

    1.3 结果 12例患者均治愈,随访10例。手术治疗的2例扩张半年排便正常。单纯扩张治疗的8例,其中2例经常便秘,改变饮食或加用缓泻药后好转。余6例经扩张6月后直肠指诊狭窄处可容一成人食指,排便正常。

    2 讨论

    本病为胚胎发育7~8周时,后肠向会阴部伸展发育成直肠与原肛向体内凹入贯通不全,或系膜末端血供障碍而致的畸形。Putte[1]研究肛门直肠发育发现,泄殖腔分化为尿生殖窦和直肠后,肛膜破裂,直肠与外界相通,但人胚在肛膜以上有直肠堵塞过程。因此,堵塞后的再空化过程中任何原因所致的空化异常可致不同高度的直肠狭窄或闭锁。
, http://www.100md.com
    直肠狭窄的程度决定于该病的发病年龄和临床症状。狭窄越重发病年龄就越早,表现为排便困难、便条细。由于50%的患者合并乙状结肠冗长,大便较同龄儿较稠,因狭窄处受大便的反复摩擦易出现炎性水肿故有时大便带有血丝。发现上述症状行直肠指诊可以明确诊断。王氏[3]把直肠狭窄以距肛齿线15cm为界线分为高、低两种。钡灌肠或碘油灌肠检查可以确定狭窄的位置和程度,以利于选择治疗方法。

    对狭窄直径大于0.3cm且局部疤痕不甚重者都可试行在直视下扩张治疗。尤其是新生儿,由于狭窄处粘膜无水肿及疤痕出现,扩张易成功。在治愈的3例新生儿中,1例为高位狭窄,2例为低位,经扩张2周都从6号扩到14号扩张器,然后改用手指扩张。9例婴幼儿病例中高位狭窄者2例,皆经后矢状入路手术治疗,术后14d开始用成人小手指扩张直肠吻合口,根据扩张的情况逐渐改用食指扩张,前3个月每日扩张1次,3月后每周扩张2次,每次扩张均为10~15min,坚持扩张半年。余7例低位狭窄患者经单纯扩张疗法治愈。笔者认为,直肠狭窄处在径在0.3cm以上者皆可住院在直视下行狭窄处扩张,循序渐进,坚持扩肛半年,坚决杜绝盲目扩张和强力扩张,以免造成肠穿孔。如扩张失败再行手术治疗,手术虽经后矢状入路对直肠功能影响不大,但在直肠周围分离时对其神经感受器仍有破坏[3],且术后仍需扩张吻合口3~6月,故只有对高位狭窄且直径小于0.3cm者或扩张失败者考虑手术治疗。
, http://www.100md.com
    参考文献

    [1]SctPutteVD.Normalandabnormaldevelopmentoftheanorec-tum

    [J].JournalofPediatricSurgery,1986,21(50):434

    [2]王夫,王伟.先天性直肠狭窄38例报告[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5,15(5):298

    [3]Alberto Pena,Dan Amroch,Carlos Baeza,et al.The effects of

    the posterior sagittal approachon rectal function[J].Journal of Pediatric Surgery,1993,(6):773

    [收稿日期]1999-10-18,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