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 1999年第12期
编号:10252636
藏象理论研究与“时脏相应”说
http://www.100md.com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1999年第12期
     作者:郭霞珍,金光亮

    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 100029

    关键词:藏象;时脏相应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991203 中图分类号:R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250(1999)12-0064-03

    中医藏象理论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它不仅贯穿于中医基础理论的全过程,也是临床诊治用药的指导。藏象理论研究的深入或突破,是发展中医学术、提高临床疗效以及中药新药开发的理论基础。

    中医藏象理论涉及到中医学对人体生命本质的认识,然而对其实质的研究,从研究方法到实质内涵的判定都存在着争议,最有代表性。1992年程士德教授在他编写的《内经理论体系纲要》一书中说:“藏象学说的实质就是关于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物质代谢、病理变化的高度概括,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孟庆云专家认为:《内经》的藏象,是现象、意象、法象三者的综合。提出脏腑的解剖所见是现象,形见于外可阅的功能是意象,由授物比类而论述的是法象[1]。王洪图教授对藏象作过多年的研究,提出“藏象是研究脏腑经脉形体官窍的形态结构、生理活动规律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它是《内经》理论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此外如王琦、程昭寰等都有文章发表[2、3]。总之,从相关的研究和专著可以看出,中医藏象理论植根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和科学知识,在临床上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和技术,但是它对具体机制和规律的判断还是自然哲学式的,一些具体解释并不确切,由此限制了理论本身的发展。因而藏象理论研究本身迫切需要现代化。
, 百拇医药
    藏象理论的研究,如何迈入现代科技领域,是一个值得探索的基础理论问题。自中医界引入实验方法以来,人们已经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由于引入实验方法作为手段来研究的同时,未能从文化背景和思维方法层面来对实验设计指导思想进行改造,以至于事倍功半徘徊不前。正如杨维益教授在评价“证”的实验研究状况时所说:“在当前条件下,迄今未能获得有理论指导意义和临床实用价值的某个证的特异性实验指标”(《中医的优势与中医辨病论治》)。持这种观点不仅是杨氏一人一时之言。过去的研究结果提示我们,从药测证建立证的模型的可行性有待商讨。分析这方面大量的研究工作可知,吸取中医理论合理内核,挣脱对现象推测思辨研究方式的束缚,用实验方法阐述其内在机理的科学内涵,是促进中医基础理论发展的关键,也是藏象理论研究的需要。我们认为,可以把“四时五脏相应”生理机制的研究作为切入点,从生理机制着手,用实验的方法对中医学藏象——既基于实质器官又高于实质器官的内涵进行探索,进而对藏象理论形成的生物学基础作出现代科学的阐述,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四时五脏相应”(简称时脏相应说)是《黄帝内经》认识脏腑生理的一个重要学说观点,这里的四时指能反映阴阳升降、寒热温凉变化的四季,五脏指以心、肝、脾、肺、肾为中心的人体脏腑系统。“时脏相应”说中心是说人体内在的脏腑生理机能与外界时辰季节变化具有同步的相应性变化,其内容包括“肝应春”、“心应夏”、“脾应长夏”、“肺应秋”、“肾应冬”等。它是古人在“天人相应”思想指导下,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与理论思辩而形成的。在集中医基础理论之大成的经典《黄帝内经》中,相关论述不仅占有大量篇幅,也是贯穿全书的一条主线。它的结论是,人体为一个与自然息息相关的有机整体,时和藏相应。如《素问.宝命全形论》说:“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素问.经脉别论》也说:“合于四时五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千百年来中医界以此指导自己的临床实践和理论研究。高等中医药院校内经教材(二版教材)导论第一章明确指出:“人与外在环境间的密切关系,在《内经》里阐述很多。它具体贯穿在生理、病理、诊断、治疗、预防等各个方面,对防治疾病起着重点作用。”“古代医家在生活实践中,已经认识到自然界是人类生命的源泉”。“这种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始终科学地指导着古代医家的研究,促进了中医学的发展”。继此,在《中医基础理论》教材中,明确将其作为中医理论主要特点之一,是高等中医专业本科教学的重要内容。中医理论把时脏相应过程中所表达于外的“象”,作为观察认识内在脏腑的一个手段和方法,或者说是一条途径,并依此建立了相应的标准。这在科技水平低下的古代社会使人们对脏的认识有了一定的规范和标准,具有一定的科学性,这也是该理论沿用至今的原因之一。
, 百拇医药
    “四时五脏相应”反映了中医藏象学说形成具有生物学基础。近代医家恽铁樵曾指出“内经之五藏,非血肉之五藏,乃四时之藏”。今人程士德教授也提出“四时五脏阴阳”是内经理论体系的核心。同时指出人体是以五藏为中心的外应四时阴阳、内合六腑、五官、五体、五华等组织器官的五大功能系统组成的有机整体。心、肝、脾、肺、肾各脏系统分别与四时相应,主导着相应季节时令中五脏系统之间的协调与控制,维持着人体生命活动。为了研究其实质内涵,我们从1981年立题进行“内经四时五藏阴阳”理论的文献整理和实验研究,1982年列入国家教委博士点基金资助范围,近年又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十几年的研究工作越来越证实,人体是一个与自然息息相关的有机整体,五脏是由实质器官为基础的功能单位,并与自然相应,人体生命活动与自然四时阴阳消长存在协调共振的规律。这一规律的实质是内在脏腑功能生化代射一种特定模式,与既有物质基础又能体现生物整体功能表达的生物信息传导系统有密切的关系。这一规律的整体表现形式符合目前学者们共同承认的中医之脏腑,并不局限于解剖所见之脏,是既有实质器官,又包括生理机能的整体功能单位的认识。因此进行“四时五脏相应”理论的研究,是揭示中医藏象理论生物学基础的非常重要的环节。
, http://www.100md.com
    “四时五脏相应”理论从整体调节角度认识生命活动的规律,是其不同于近代西方医学的独特之处。但它所表达的内容偏于总体现象的理论思辩,缺乏对机制的具体研究,同时因其涉及整体系统的诸多因素,因此,以往的研究一直徘徊在自然哲学的范围内。随着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从整体调控思想出发,把中医理论体系的传统思维模式溶入实验设计和研究中,从多因素多层次对生物整体调控信息转导系统的四季变化规律,以及由该系统引起的机体的生理效应进行研究已成为可能。以“四时五脏相应”生理机制研究为切入点,进而为探讨藏象实质提供实验依据的思路与方法,值得加以探讨。

    在现代医学研究领域里,近年来也越来越重视对人体整体调节现象的研究。当研究进入到分子水平,对细胞有了大量认识之后,人们发现多细胞群体功能,决不是单细胞功能的简单相加,机体的各系统在实现各自功能的同时实际处于其他各系统提供条件的共振协调状态之中。现代生理学中,对各系统实现功能工作方式的认识已达到一定水平。在八十年代,神经内分泌学的逐步形成和完善,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学说的提出,正是对机体整体工作方式的研究成果。由此可见,研究机体整体调节,可从机体信息转导系统入手,因为它更直接反映机体整体调节状态[4]。目前国外在整体调节研究方面,还认为生物的生存必须通过维持一个极其复杂的动态及协调平衡才得以延续,其中生物体内的应激系统受到重视,实验还证实应激系统在很大程度上是“非特异的”,并以相似方式与内外环境相互作用[5]。这为我们以人体应激系统的现代研究为依托,将四时季节变化作为应激原,把外在行为表现和神经生化物质变化为观察对象,展开时藏相应的实验研究,提供了现代科学的途径和方法,可以成为藏象理论的实验研究基础。
, 百拇医药
    近年来国内对中医肾、脾、肝等脏的本质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如经过几十年对肾阳虚证的研究,确定肾阳虚证的主要调节位点在被称为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中枢的下丘脑,认为中医学肾/命门与西医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存在着本质联系。蔡氏等还提出肾—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学说。对脾气虚证的研究发现,该证交感神经系统特别是植物神经系统功能偏亢和交感与副交感神经的应激能力低下,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对肝脏实质的研究主要从肝郁、肝郁脾虚、肝阳上亢等证入手,所得的一致性结论是,上述诸证均表现神经内分泌及免疫功能的紊乱[6]。国内的这些研究工作,为藏象理论研究迈入现代科技领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生物整体调节角度去探索中医藏象理论实质,将成为中医研究现代化的突破口。

    作者简介:郭霞珍(1950-),女(汉族),浙江肖山人,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参考文献

    [1] 孟庆云.论藏象学说的形成与特点.中医杂志,1986,(3):3.
, 百拇医药
    [2] 程昭寰.论藏象学说形成的基本因素.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7,(3):51.

    [3] 程昭寰.论藏象学说的理论基础及实践价值.中医杂志,1997,(3):136.

    [4] 孙大业.细胞信号转导.第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5] PhilipW.应激与应激系统紊乱的概念.美国医学会杂志(中文版).1992,(5):290.

    [6] 蔡定芳,沈自尹,等.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中西医结合研究的进展与思考.中国中医药报,1998-1-21.

    (收稿日期 1999—09—02 修回日期 1999—09—27), http://www.100md.com